第四十八章 崩盤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這一天,紐約證劵交易所遭遇到了“黑色星期一”,當天從開市起,大批的股票被拋售,一直到閉市達到了600萬股,連自動行情記錄器的記錄速度都趕不上交易的速度,一直到收盤之後近2小時,才記錄完最後一筆交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隨後的幾天中,形式繼續惡化,《紐約時報》指數直降31點。而到了7月11日,紐約股票市場再糟重挫,早晨剛剛開市,股價就如決堤之水轟然下洩,人們紛紛拋售手中的股票,全天換手近1300萬股。

紐約的數家主要銀行發現勢頭不對,迅速組織“救市基金”入市,紐約證劵交易所總裁理查德.惠特尼也大量接手股票,希望能夠力挽狂瀾,穩住股價。12日,胡佛總統發表講話:美國的基本企業,即商品的生產與分配,是立足於健全和繁榮的基礎之上的。他力圖以此來刺激新一輪的投資,然而,在經歷了週末之後,這之前的所有努力都付之東流。

7月15日,又是一個星期一,對於美國股市來說,又是一個“黑色星期一”,這一天,紐約時報指數下跌49點,道瓊斯指數下洩34點,日跌幅13%,這時候,再沒有人打算出來救市了。

而更致命的並不是這個星期一,而是第二天。早上10點鐘,紐約交易所剛剛開市,當人們走進交易所的時候,很明顯的感覺到不對勁,頃刻之間猛烈的拋單就鋪天蓋地而來。人們都在不計價格的拋售手中的股票,但是沒有買單,經紀人被團團圍住,交易大廳裡比春運的火車裡還擠。

人們被這種從未見過的跌勢嚇壞了,數以萬計的人聚集在百老匯與東河之間的街道上,他們等待著從交易所出來的人可以為他們帶來一些好的訊息。在著中間可能有少數人意識到了這種災難有可能會擴大,但是他們無法想象,這次股災將橫掃美國繁榮的根基。

當天,道瓊斯指數一瀉千里,股價指數從386點跌至298點。平均跌幅22%。紐約時報指數下跌41點,直到當天收市,紐約交易所創下了全天成交1641萬股的最高紀錄。在整個7月份,股票價格狂跌不止。道瓊斯指數一直跌到了198點。跌幅達到了48%。

8月份的紐約夜晚。悶熱而潮溼,皮爾斯拿著一瓶酒,邊喝邊走。他現在不想回家,也不想看到妻子和孩子,他現在只想喝醉。醉了就忘記了煩惱,忘記了痛苦,忘記了因為股災而損失的十幾萬美元,忘記了自己的全家很快就會被銀行轟出目前的房子而流落街頭,忘記了自己已經失業從此再也不能給妻兒帶來安全與保障。

前面的街角處圍著一群人和2輛警車,皮爾斯也湊過去看了看,只見一張白布單下蓋著一個人,些許的血跡已經滲透了布單,警察們正在搜尋旁邊的一座高樓,看來這個人是從上面掉下來的。

皮爾斯從不但下面蓋著的人的皮鞋牌子上就能看出來,這個人在生前的經濟狀況很不錯,他穿的皮鞋牌子和自己腳上的一樣,都是高檔貨,但是皮爾斯絲毫也提不起興趣再低頭看一看自己腳上那雙高檔皮鞋了。

在進入8月份以來,紐約的高樓就成了全體經紀人和股票經理們最喜歡去的場所,他們一個又一個的從哪裡飛身躍下,絲毫不顧忌趕來處理後事的警察們那幽怨的眼神。皮爾斯仰頭喝光了瓶子裡的最後一口酒,仰著頭看了看對面的那座高樓,他的家就在15層,但是現在哪裡已經不屬於他和他的家人了,那個房間已經抵押給了銀行,沒準明天早上一醒來,銀行的人就會出現在家門口,催促他們從這裡搬出去。

電梯一直開到了頂樓,皮爾斯推開鐵門,一陣溫熱的風迎面撲來,他用留戀的眼神左右上下的打量著周圍的景色,紐約的夜色真的不錯,霓虹燈、街燈、車燈,酒吧、商場、電影院,可是皮爾斯覺得這一切都離自己遠去了。

這場股市災難一直延續到了聖誕節,結果股市在節前稍微反彈了一下,然後又像是說了句“逗你玩”一樣,掉頭又向下跌去,到了1929年底,道瓊斯指數跌破了200點,美國鋼鐵公司的股價由之前的262美元跌到了每股97美元,大衛的山德魯電器公司股價也由230美元跌到了130美元,而這些股票,曾經是美國繁榮的象徵。

可能大家不理解為什麼買股票會破產,按照我們現在的理解,大部分老百姓都是用閒錢在投資股票市場,即使是股價下跌,也只能是影響了大部分老百姓的存款而不會影響他們的生活。

這個問題就要從當時美國普遍存在的分期付款方式說起了,這種“現在買、以後付”的理念不止在房地產、電器、汽車等產業盛行,而且還慢慢傳染到了股票市場。在當時,人們對股票市場上的牛市很有信心,他們往往是採用一種叫做“接待買進”的方式來購買股票,這種“接待買進”方式只要求投資人僅僅投入少部分錢,剩餘的部分由他們的經紀人來搞定,而在當時的美國股票市場上,90%以上的股票買進,都是採用的這種方式。

更可怕的是,當時的“借貸買進”方式並沒有規定每個人可以借多少錢,這就助長了人們的投機心理和貪婪的**,很多人都借貸了鉅額來購買股票。借錢的人多了,而且利息非常可觀,於是美國的幾千家銀行都開展了這種業務,在1925年,放貸給股票市場已經成為了美國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借貸出去的每1美元中,就有40美分是用來購買股票的。

鉅額的借貸款流入了股市,推動了股票價格的繼續上揚,1928年一年,美國的股市整體上漲了50%,很多人都賺得盆滿缽滿,於是更多的人採用借貸的方式衝進了股市。

當這些業餘投資者拿著借來的錢滿懷期待一頭扎進股市時,他們並不知道華爾街的那些金融大鱷們具體是如何運作這個股市的。由於當時的美國政府對股市的監管極少,市場就成為了股市中的法律,內部交易盛行,而且根本沒人去揭發。這在以前華爾街還很小很沉默的時候,影響還不大。但是當更多的人把錢投入股市之後,這種現象就變得很有所謂了。

這個時代的股票市場極不公平也不民主,它就像一個大賭場,被職業投資人操控著,當普通老百姓用他們的畢生積蓄進來賭博時,他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他們根本就沒有勝算。像約瑟夫.肯尼迪這樣的人,並非是靠選對了股票而發財的,事實上他和他這樣的人正在把這些天真的小額投資者的錢,透過股市而兌換成他們自己的現金。

這個金融遊戲一直玩到了1929年夏天,一部分專業投資者意識到了股價很可能被高估了,開始逐步從股市中抽出資金,準備推出這個遊戲。而約瑟夫.肯尼迪這位大投資人也在私下裡表示:如果擦鞋童對股市的瞭解和我一樣多的話,那我想我就該退出了。

其實在這時胡佛總統已經意識到了股市中的不穩定,他曾經向他的經濟顧問、jp摩根的高階合夥人托馬斯.w.拉蒙特去電專門詢問過,得到的回答是:美國股市可以自我修正,不需要政府來干預股市,我們的未來是光明的。這封備忘錄讓胡佛總統本來有些擔憂的的心安定了下來,然而5天之後,股災就爆發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