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二打白骨精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896年5月,時隔一年,日本政府終於騰出手來,第二批登臺部隊又在琉球開始集結,每日裡那霸港進出的船隻突然增多,讓一直密切關注日本人動向的巡邏潛艇發現了,於是,第二次反登陸戰又拉開了序幕。

這次日本人的行動小心了很多,不僅派出了由“橋立”號巡洋艦為旗艦,“吉野號”、“秋津洲號”和“千代田號”巡洋艦為主力,外加6條雷擊艇的護航艦隊,還增派了30多條運輸船,運載著大阪第四師團的部分官兵,共計11000多人,由第二任臺灣總督桂太郎率領,浩浩蕩蕩的來到了琉球。

不過有了上次的教訓,桂太郎並沒有急急忙忙的衝向臺灣,而是不時的派幾條快速驅逐艦在琉球至臺灣的航線上遊弋,試探臺灣的反應。

經過了幾天的偵查,在確定臺灣附近沒有大型艦隊存在以後,桂太郎才在5月11日傍晚,由那霸出發,帶領著登陸艦隊,以13節的速度,直奔臺灣東北部。

劉芾這邊比上次就安穩了許多,都說仗是越打越油,這話有道理,有了上次的伏擊戰墊底,這次調兵佈陣就自如了許多。

這次的伏擊計劃和上次基本相同,還是由第一、第二潛艇大隊派出30艘潛艇東進到與那國島北部潛伏,另外再派出50艘*快艇到釣魚島南部埋伏。唯一與上次伏擊計劃不同的是,這次臺灣的潛艇和*艇數量多了不少,在第一條伏擊圈西邊100海里,還佈置了11條潛艇為第二伏擊圈。

不過這次日本艦隊沒有一起走,桂太郎讓“吉野號”、“秋津洲號”“千代田號”三艘快速巡洋艦帶領著4艘雷擊艦為先遣部隊,先行出發。而他自己乘坐“橋立號”巡洋艦和2條雷擊艦同30多條運兵船跟隨在其後50海里。

日本人的變陣很快被跟隨日本艦隊的臺灣潛艇發覺了,一封電報就告知了參戰的艦船和臺灣參謀部,劉芾接到電報後,並沒有在意,這個時代的海軍還沒有遠端通訊手段,自己如果沒有漁船上的發燒音響功放,也研究不出電子管這個玩意。相隔50海里,至少是3個多小時的路程,等後續船隊上來,前面的伏擊戰早就打完了,估計他們連死屍都撈不到。

為了保險,劉芾還是給第一伏擊圈的艦船發了建議,就是*快艇部隊打先遣艦隊的時候不要全部出動,留著*打後面的大部隊,因為一條*艇只有4條*,打2次齊射就沒了。

5月12日上午8時許,日本先遣艦隊的7條船駛入了伏擊圈。當天的天氣狀況很好,風力很小,浪也不高,能見度不錯。7條船排成了3列縱隊,以13節的速度,齊頭並進。中間是“吉野號”和2艘雷擊艦,北邊是“秋津洲號”和1艘雷擊艦,南邊是“千代田號”和1艘雷擊艦。

首先發動進攻的,還是第一潛艇大隊的隊長吳明學的005號潛艇,目標是南側縱隊的首艦“千代田號”。不過這次由於天氣好,能見度高的原因,*發射出去不久,就被警惕性很高的日本瞭望哨發現了。隨著警報的拉響,其他的幾艘日本軍艦都開始提速。

不過發現歸發現,35節最高航速的*,1分鐘就是1000多米,從800米處發射,看到的時候已經跑了一多半了,剩下的300多米,也就是20秒的功夫。當時的軍艦還是蒸汽鍋爐為動力,要想提高船速,就要多燒煤,先提高鍋爐的氣壓。有這個過程,提速就需要幾分鐘的時間,而這幾分鐘的時間,就是要命的時間。

儘管“千代田號”巡洋艦努力的轉向規避,可是還是被一條*擊中了船身的後部。隨著爆炸,2400多噸的船體差點被水壓給推翻,整個後半部水線以下,都被炸沒了,就像一塊蛋糕,被咬掉一大口。成噸的海水毫無阻攔的衝進船底,幾分鐘內,船頭就離開了水面向上翹起來。

這時候的海面上已經是白線無數了,跟隨著發起攻擊的潛艇都陸續發出了*,處在包圍圈中的幾條日本軍艦紛紛中彈,不是燃起了大火,就是開始斷裂和下沉。

最北邊的“秋津洲號”由於距離潛艇最遠,並沒有受到南側的*攻擊,只有幾枚從正前方和左前方來的*都被它幸運的躲了過去。“秋津洲號”是一條排水量3150噸的新型巡洋艦,也是日本艦隊裡航速最高的船。在躲過第一波*攻擊以後,這條船就立刻轉向東北,開足馬力撤退,並且一邊跑還一邊向*過來的方向開炮。

“大黃魚級”潛艇,最高航速只有16節,對於已經開始加速的“秋津洲號”毫無辦法,*雖然能打2000米,但是那麼遠的距離,還是高速不規則行駛的目標,命中的機率幾乎為零。

“秋津洲號”的艦長上村彥之丞正面色蒼白的站在司令塔上,看著身後那片狼藉的海面,渾身都是冷汗。這位畢業於日本海軍兵學校,從水兵一步步爬到海軍少佐,參加了甲午海戰的所有海上戰鬥的日本海軍中堅,頭一次感到恐懼和無力。沒有敵人的海戰怎麼打?自己的炮兵技術再高超,也需要瞄準。可是敵人在水下,大炮失去了威力。強忍著對艦隊同胞的內疚和臨戰脫逃的自責,上村彥之丞艦長下令撤退。他心裡非常清楚,敵人是潛艇這個訊息必須送回後方艦隊,否則他們面臨的就是一場屠殺,上次的登陸艦隊絕不是什麼颶風,他們就是這樣被全部炸沉了。

正在上村艦長歸心似箭的時候,瞭望塔上傳來了警報,左前方又發現了敵人。已經不用望遠鏡了,上村用肉眼就能看到左前方幾千米的地方,十多個黑點好像踩著白色的浪花,以自己不能理解的高速向自己衝了過來。

“開炮攔截,右滿舵,開全速。。。。。。”上村咆哮著。他心裡清楚,凶多吉少了,來船的速度比自己快的多,但願開炮攔截和對方的攻擊短時間內不會擊沉自己,不過,他隱隱約約的感覺到,那種飛馳而來的小船,應該不會和自己炮戰,他們很可能會使用那種速度很快的*。

上村艦長的感覺非常對,15艘“海燕級”*快艇從“秋津洲號”的左舷前方呈扇形包抄過來,在距離1000米的時候扔下了*,左右分成兩個方向,轉身而去了。30條各種角度的*軌跡讓人眼花繚亂,雖然是已經全速行駛了,但是26節的船速想避開30枚35節航速的*的集中攻擊,也只能靠天照大神了。可惜,今天大神家有事,沒來上班。

隨著“秋津洲號”巡洋艦先後被4枚*命中,第一階段的戰鬥結束了,總用時31分鐘,剩下的就是按照慣例,由*艇拉網尋找落水生還者,並接收跟蹤日本後續船隊的潛艇發來的電報,在後續船隊到來之前撤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4個小時以後,“橋立號”巡洋艦帶領著一大群慢吞吞的運兵船和附屬船隻也進入了伏擊圈。由於海流的關係,一些漂浮物和油汙被突前的雷擊艦發現了,打撈上來以後,確定是日本水兵的衣物。這個訊息讓艦隊司令桂太郎大吃一驚,他的先遣艦隊肯定出事了,是趕上去解救,還是讓運兵船先返回那霸?就在桂太郎猶豫不決的時候,海面上又出現了一條條白色的航跡。

劉芾在確認了這次伏擊還是全殲以後,再次命令,只在參戰部隊內部表彰嘉獎,封鎖海戰訊息,全當沒發生過。有過兩次的伏擊勝利,劉芾心裡也有底了,自己手中的潛艇和*,作為防禦武器,在這個年代,還是挺管用的,日本人的海軍也算久經沙場了,雖然可能比英國的本土海軍弱一些,但是在亞洲已經是老大了。打敗了它,劉芾想不出還有哪國的海軍還能威脅到臺灣。英國和法國的遠東艦隊?他們加一起也就日本艦隊的水平,何況自己不打算惹他們。(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