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子牙拜相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姬昌想起長子醢屍之苦,裡自啖子肉,不覺心中大痛,淚如雨下。言道:“紂王無道昏君聽信妖妃妲己之言竟將我子剁成肉泥喂與我吃,然那紂王才信我真是瘋癲這才放我歸來,可憐我只孩兒啊!”

言罷倒於地上,臉色森白,眾人連忙攙扶喂已湯水,姬昌醒來卻是嘔吐出肉餅,那肉餅化作一隻兔子跑往西方。姬昌見此失聲叫道:“兒啊。”

紂王昏庸無道,國家生靈塗炭,又將那素有孝心在那西岐之地享有盛名的伯邑考殺死,西岐眾臣無不對其痛恨。

那南宮將軍與那上大夫散宜生上前拜道:“如今紂王昏庸無道,奸妃小人當道,殺妻誅子,制炮烙蠆盆,醢大臣廢先王之典;造酒池肉林,殺宮嬪,聽妲己之所讒,播棄黎老,暱比罪人,拒諫誅忠,沉湎酒色,謂上天不足畏。謂善不足為,一意荒淫,罔有悛改,臣料朝歌不久屬他人矣。我主素有賢德之名,仁布四方,叄分天下,二分歸周。還請大王以那天下蒼生為重斬殺無道昏君,誅奸妃清小人。”

姬昌一聽大驚:“此乃逆臣之為,我豈可行之。”散宜生道:“我主,現在國不亦國,君不亦君,還請我主救救天下蒼生。如我主不答應我等就長跪不起。”

那一眾大臣在大殿之前跪拜不起身,姬昌見此一聲感嘆:“如今爾等這般逼我,也罷我就背上那千古罵名。”

那一眾下臣聞之大喜,於是便相擁那姬昌登上王位立國號西周。

就在那西周成立之時,東海之中金鰲島中的林晨有所感應倒是笑了一笑,便由於坐下講道。

只不過聽講的卻是兩人,一是那西伯侯之子伯邑考,二是那商紂之子殷洪。

那殷洪自當不用提只因是那榜上有名之人,不過倒是值得一救。至於那伯邑考無奈的是要怪罪就怪罪他生在帝王之家,只因他與那姬發同生有那九龍真龍之氣二人必有一死。一國不能容二主就是這般意思。

“爾等可明白?”林晨早在兩人到了島中之後將那事實真相告知,兩人當時驚訝萬分。

林晨卻是不管坐下緩緩道出大道至理,二人乃是慧根之人慢慢的沉浸在大道之中,待二人醒來便有此一問。只見二人眼神清明平靜已不具那驚愕之色不由得點點頭。

“老師之言弟子已明了,那紅塵之事乃是註定之事,我等二人已不再過問。”

“好,爾等有此心也不費我就上一救。不過你二人切記住做人還有一句話,就是人定能勝天。”二人聞言眼中一陣大亮隨即又暗滅下來。

“你們現在還無法體會,只需記住這一句話就行了,你二人切在島上修行,待時機一到下山已完殺劫再修仙道。”

“謝過老師。”

那姬昌在那西岐告知立國,自封為文王之後。未了西岐百姓高興之極奔走相告已慶這一喜事。

一日入夜文王姬昌就寢之後,時至叄更,正值夢中,忽見東南一隻白額猛虎,脅生雙翼,向帳中撲來,文王急叫左右,只聽臺後一聲響亮,火光沖霄,文王驚醒,驚得一陣冷汗。文王思量莫非是那自己自立為王之事不妥得到上天警示,不知此夢是非吉兆文王思索連連。

到第二日,朝中大臣齊聚之日,文王便將昨夜之夢告知文武,問此夢是非吉兆。那上大夫散宜生上前言道:“臣下賀喜大王。”

“愛卿,不知喜從何來。”文王疑問道。

散宜生言道:“大王之夢此乃是吉兆,此夢之意就是大王將有高人輔佐已登大寶。昔日那殷商之祖高宗曾有飛熊入夢,得傳說於版之間。今主上夢虎生兩翼者,乃熊也。去見臺後火光,乃火之象。今西方屬金,金見火必,寒金,必成大器。此乃興周之大兆,故此臣特欣賀。”

言罷那一眾朝臣聽道此言之後也是上前一番朝賀,文王大喜便命那眾位大臣相訪一眾隱居賢臣。

卻說的姜子牙棄了朝歌,別了馬氏,便行土遁之術前往西岐。隱居渭水之旁,閒暇無事便在此釣魚。

姜子牙一意守時候命,不管閒非,日誦黃庭,悟道修真。苦悶時持絲綸倚綠柳而垂釣,時時心上崑崙,刻刻念隨師長,難忘道德,朝暮懸懸。

那文王一日與那朝中眾臣來到這渭水之畔,與那一眾大臣席地而坐觀望來往士女紛紜;踏青紫陌,鬥草芳叢,或攜酒而來溪邊,或謳歌而行綠野。忽然聞到有人作歌:鳳非乏兮麟非無,但嗟世治有隆汙;龍興雲出虎生風,世人漫惜尋賢路。君不見耕莘野夫,心樂堯舜與黎鋤;不遇成湯叄使聘,懷抱經綸學左徒。又不見夫傅子,蕭蕭笠甘寒楚;當年不見高宗夢,霖雨終身藏版土。古來賢達辱而榮,豈特吾人終水滸?且橫牧笛歌清晝,漫叱黎牛耕白雲。王侯富貴斜暉下,仰天一笑俟明君。

文王與那大臣一聽此歌甚是奇異,便問那樵夫是何人所作。那樵夫言道:“與這裡十里,地名溪,其中有一老叟,朝暮垂竿,小民等打柴回來,溪少歇,朝夕聽唱此歌;眾人聚得熟了,故此隨口唱出。不知大王駕臨,有失迴避,乃子民之罪也。”文王一聽便對那老叟起了好奇之心便於那朝臣一同前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文王帶領文武出郭,逕往溪而來。行至叄十五裡,早至林下。文王下馬,同散宜生步行入得林來;只見子牙背坐溪邊,文王悄悄的行至跟前,立於子牙之後,子牙明知駕臨。

故作歌曰:“西風起兮自雲飛,歲已暮兮將焉依?五鳳鳴兮真主現,垂鉤竿兮知我稀。”

文王上前問道:“賢士有禮了。”

那姜尚將那漁具放在一旁參拜到:“未知大王駕臨還請恕罪。”

“無礙。”文王將那將姜尚扶起。坐於溪旁詢問那之果之事,那姜尚回答的句句是道令那文王過目相看當即與那請上輦車帶回城中。

文王聘子牙進了西岐,萬民爭看,無不悅;子牙至朝門下馬,文王升殿,子牙朝賀畢,文王封子牙為右靈生丞相,子牙謝恩。偏殿設宴,百官相賀對飲;其時君臣有輔,龍虎有依。子牙相國有方,安民有法;件件有條,行行有款。卻說那姜子牙為丞相之時正逢八十歲。(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