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十五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官渡兩岸,大軍雲集,劉備、曹操皆親臨前線,一場決定中原局面的戰爭即將在此地打響。

也許是歷史的巧合,又或許是歷史的必然,雖然劉備取代了袁紹,名傳千古的官渡之戰依然到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因為劉備取代袁紹,雙方的整容和實力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便會。

雖然劉備的實力依然遠高於曹操,可再官渡這裡,曹操的兵馬卻比劉備的多,因為二人都不再是歷史上的那個發展緩慢的諸侯。

歷史上的官渡之戰是公元二零零年前後,而現在是公元二零五年,正好是陳子明穿越到這個時代的第十五個年頭,也就是說,陳子明用了十五年的時間,幫助劉備建立的強悍的大漢帝國。

十五年時間,將天下諸侯清洗一遍,只剩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三大諸侯。

十五年時間,在陳子明的引導下,劉備將大漢周邊大小異族橫掃一遍,也就是說,就算現在,三大諸侯拼得兩敗俱傷,大漢勢力大損,短時間內,也不會有異族能夠威脅到中原百姓安全。

五胡亂華的事情也不可能再次重現,雖然陳子明用了十五年也沒能一統華夏,可他清除了所有後患,也奠定了的劉備一統天下的局勢。

十五年,陳子明不但消除了氏族天下的後患,還在華夏大地埋下了發展的種子,為華夏的長存與強大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說句不好聽的,那怕最後劉備戰敗,無論是曹操還是孫權取得天下,都不可能清楚陳子明留下的那些科學,也不可能清楚陳子明建立的那些學院。

除非出現一個秦始皇這樣的人物,再來個焚書坑儒,否則陳子明留下的痕跡將永遠不可能清除。

而且,劉備可能失敗嗎,除非天上降下天雷,將劉備的一眾文武全部劈死,將劉備手中的百萬大軍劈光,否則,靠著強大的戰鬥力,龐大的軍力,還有恐怖的後勤能力,不是陳子明吹,站在這裡給曹操和孫權隨便打。

除非在出現一次歷史上的官渡之戰的結果,使得曹操逆天翻盤,或者來一次赤壁之戰,也許能夠讓劉備實力大降,給曹操和孫權一個穩住局面的機會。

可這可能嗎,有陳子明在,有一個豪華的謀士集團在,那怕曹操再有魄力,戲志才、程昱、荀等人再有驚天之才,能拿劉備如何。

可以說,自劉備得到陳子明之後,曹操、孫權的敗局已定,無論人才還是實力積累,或者持久戰力,劉備都遠勝於曹操和孫權,如今二人雖然實力都不弱,可比起劉備來,差了不少。

現在二人聯手,給劉備的壓力也不大,這就是底蘊,這就是長遠的發展,這就是戰爭潛力。

這一戰,無論曹操、孫權二人勝敗,二人的實力都大降,底蘊也消耗一空,不知道要用多少年,才能再次發展起來,可劉備不同,就是百萬大軍全軍覆沒,只要給劉備一點時間,很快就能再次組建一支百萬精銳。

這就是陳子明耗時十五年所做的成績,陳子明的目的就只有一個,維持大漢的強盛,他不想因為一個統一天下,使華夏支離破碎,使中原百姓任由異族屠戮。

“啟稟陛下,張遼將軍在烏巢、延津、平丘、白馬四地各屯兵一萬,其餘大軍皆在黎陽,等候陛下旨意。”沮授如今已是張遼軍團的軍師,正在給剛到黎陽的劉備彙報大軍情況。

“曹操兵馬何在?”劉備一臉嚴肅,沉聲詢問曹操的情況。

沮授俯身道:“據暗衛報,曹操輕率大軍三十五萬,已到官渡,在南岸佈置多處營地。”

“戰船準備如何?”劉備不為所動,繼續詢問大軍準備情況。

“啟稟陛下。”沮授順暢的回答道:“張遼將軍已在北岸建水寨五座,每座水寨有大小船隻三百餘艘。”

“黎陽離官渡太遠。”沉默一會兒後,劉備眼睛殺機閃動,當即下令道:“大軍開拔,兵臨延津!”

“諾!”

眾人不敢有異,當即領命,張遼率領大軍與劉備隨行,臧霸為左軍,馬超為右軍,近三十萬萬大軍齊聚官渡北岸一線,與曹操大軍隔河而望。

別看劉備在官渡一帶只佈置近三十萬大軍,可都是精銳中的精銳,其中還有張飛的五萬重騎軍,一萬霹靂軍。

而曹操也不甘示弱,不但親自坐鎮官渡,將自己的謀士集團帶在身邊,更是調集眾多兵馬,想與劉備一戰定勝負。

兗州曹仁十萬兵馬、豫州樂進十萬兵馬、荊州李典五萬兵馬,加上曹操從洛陽帶來的十萬兵馬,整整三十五萬大軍,比劉備的兵馬都要多。

謀士不說,能帶的都帶來了,至於武將,也不比劉備差多少。

劉備有關羽、張飛、典韋、馬超、張遼、臧霸、陳到等頂級猛將,可曹操有呂布、曹仁、樂進、李典、曹純、夏侯、等一眾大將。

“陛下,末將認為,大軍糧草屯集烏巢,實為不妥,若有失,則大軍危也。”當張遼聽到劉備下令大軍糧草皆屯集在烏巢後大驚,急忙求見劉備,請求劉備將屯集糧草之地設定在後方。

要知道烏巢可是還在延津的前面,和官渡太近了,一旦讓曹操知道這個訊息,曹操肯定會設法偷襲,一旦讓曹操得手,二十多萬大軍沒有糧草,唯有敗退。

劉備聽後不為所動,當即道:“此事不必再議,汝照辦別可。”

“諾。。。。。”張遼還想說什麼,可見劉備神色知道無法說服劉備,只能答應下來,私下裡卻去找陳子明商議。

“大軍分佈各地,為烏巢便宜調遣,此事乃吾之意。”陳子明一口回絕張遼的請求,烏巢是最適合屯集糧草的地方,而且已經設立龐大的糧倉,且會隨便更改。

“哎。”張遼還是覺得不妥,可這是劉備和陳子明的決定,他無可奈何,只能暗中派兵加強烏巢的防禦,同時令左右兵馬隨時增援烏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