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雅典學院中有趣的細節(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次要談壁畫中最後一位特立獨行的人物。

大家來看左下部分那個用手託著頭,半坐在臺階上那個穿著赤色衣服,彷佛在思考些什麼,還有些憂鬱氣質的男子。

這個人呢,在整幅壁畫中顯得非常的遺世而獨立,很孤獨。你看別人都有人和自己交流,唯獨他沒有。

這個人呢,被稱為“孤獨哲人”,而且,我之前已經用了超級多的篇幅(差點把他寫成玄幻)來講他,他已經是我們的老朋友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個人,叫赫拉克利特。

他絕對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

我一定要好好正兒八經的談一談他(√)

在正文部分,他的弟子孟炎和蕭峰身上都體現著赫拉克利特的影子,他們都富有正義感,並且勇敢的站出來守護陽城的百姓,與敵對的陳虎和蘇沐進行鬥爭;同時呢,他們又不死板,又能夠坦然接受陳慕提出的幫助陰城進行建設的建議,能夠化干戈為玉帛,促進二城的共同的繁榮。

但是呢,在他的秘境中,我們又看到了赫拉克利特在自己觀點上固執的一面,這其中既包括他對陳慕的考驗,以及柏拉圖所說的赫拉克利特與他的弟子克拉底魯之間的矛盾。

並且,赫拉克利特將火作為自身世界的本原,並以邏各斯為世界賦予規則,而在整個世界中,存在著像幽冥火,暗金詭影炎等各種各樣的靈火,每種火焰都有自己內在的特點,有著自己內在的邏各斯精神,而每個人,每只火焰獸心中同樣也有自己的邏各斯,而這也決定這他們自身在這片天地中的實力。

另外呢,我們還可以從陳慕身上窺得一些赫拉克利特世界的特徵。本來是陰暗屬性的火焰,在陳慕的邏各斯的影響下,竟然消失了自身那些陰冷的黑色與詭白氣息,變為了更柔和的澹黃色,這說明,善與惡是可以轉化的,對立面是統一的。但是,很明顯,很少人能夠做到像陳慕這樣,而更多的,我們看到的是對立著的人的鬥爭。

並且呢,我們會發現,哪怕陳慕對於邏各斯的掌握已經非常強大了,他已經心中隱隱有了對什麼是真理的一些判斷;但是他依舊無法說明白自己心中的邏各斯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也就是說,邏各斯是難以被認識和把握的,它是隱藏起來的,存在於事物的深處,人們靈魂的深處的。

因此,而這一切,其實都體現了赫拉克利特哲學的特徵(因為我就是寫哲學的~),所以我們可以得到赫拉克利特哲學的這樣的一些特徵:

(1)世界是一團不斷地轉化的活火。

(2)一切都遵循著道,道即邏各斯,自然(邏各斯)善於隱藏起來。

(3)一切皆流,萬物長新。

(4)相反者相成,對立面是統一的,但鬥爭是更為普遍的。

(5)凡事都有兩面性,如善與惡。

(6)智慧就在於認識真理。

(7)人的幸福在於為正義而鬥爭。

如果你能夠透過之前的章節以及上述的總結,對以上的赫拉克利特的哲學特徵有所感觸,說明你已經對他的哲學有所掌握了(看小說漲姿勢的成就達成~)

另外,這裡再來簡述下赫拉克利特的身世背景,來輔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赫拉克利特為什麼會產生出這樣的一些觀點(之前在正文中借柏拉圖之口也提到了一些)。

赫拉克利特身世顯赫,他出生於我們之前提到的愛非斯城邦的貴族之家,按照道理,他本來應該繼承王位,變為一個國王,但是,他卻因為不滿於社會的現實生活而變得憤世嫉俗,故而放棄了王位,將王位給自己了自己的兄弟,自己呢,則隱居於山林之間,收了幾個弟子,潛心研究哲學。

但正是這樣的一個原因下,赫拉克利特變得十分的內向,他的哲學也變的相當的語言晦澀,思想深邃,被當時的人稱之為“孤獨哲人”,“晦澀哲人”,並且其思想,特別是火本原與邏各斯與同時代的哲學家的高度有很大的不同,而具有開創意義的辯證法,認識論(對人的自身認識能力的研究)則使其哲學顯得更為高深,是他所在時代的真正的大能。

另外呢,雖然赫拉克利特變得憤世嫉俗,十分孤獨,但是,他並沒有陷入消沉,恰恰相反,他在哲學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光輝,自己靈魂的歸宿,這也正是哲學的奧妙。

也許今天處於現代社會的我們不太會認同他的火本原學說,邏各斯精神,但是他對智慧和正義等觀點的描述,對於今天的我們仍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我從赫拉克利特的殘篇中隨便摘抄了幾句話:

每一個人都能認識自己,都能明智。

清醒的人們有一個共同的世界,可是在睡夢中人們卻離開這個共同的世界,各自走進自己的世界。

不能像父母膝下的兒童那樣行事,就是說,不要一味單純地彷效。

挖金子的人挖掘了許多土才找到一點點金子。

智慧只在於一件事,就是認識那善於駕馭一切的思想。

因為多數人儘管多次遇到要思考的事,卻不加思索,別人指點了他,他也不理解,卻想入非非。

如果幸福在於肉體的快樂,那就應當說,牛找到草吃時是幸福的了。

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守護神。

與心作鬥爭是很困難的,因為每一個願望都是以靈魂為代價換來的。

..........

當我們細細品讀這些話時,我們其實能夠產生一些認同感。

而這正是哲學的魅力,哲學的智慧是千年過後經久不衰的。

...........

到這裡,赫拉克利特是我唯一一位用大篇幅介紹的哲學家,哪怕是許多哲學系的學生,都有可能因為不讀原本而只看哲學史而不太會去過於重視他,但是當我們真正細細品讀古希臘的哲學,就可以看出赫拉克利特是一顆散發著獨特光輝的明星。

他雖然沒有做現實生活中的帝王,可是他卻成為了自己精神世界的帝王。

在這裡引用尼采對赫拉克利特評價的一段話,結束我對赫拉克利特的講述(也算是將之前寫的東西中我埋的一堆伏筆填了個坑):

“赫拉克利特是驕傲的,而當一個哲學家驕傲的時候·,那是一種偉大的驕傲。他的工作絕不是為了“公眾”,為了大眾的讚許,為了同代人的一致喝彩。孤獨地走自己的路,這屬於哲學家的天性。”

“他的天賦是最為稀罕的,在某種意義上是最不自然的,甚至與其他同類的天賦也是相排斥,相敵對的。為了不被摧毀和打碎,他的自滿自足的城牆必須用金剛石築就,因為所有的人都在與他作對。”

“他通向不朽的旅途比任何人都要艱辛和坎坷,但沒有人比哲學家更確信他能達到旅途的目的地,因為如果不站在一切時代那展開的寬闊翅膀之上,他根本不知道應站在何方;因為無視當前和眼下的東西構成了偉大哲學天性的本質。”

“他抓住了真理:儘管時間之輪在轉動,但無論它轉向何方,它絕不會逃離真理。作為一種無根據的可能性,人們絕對想象不出赫拉克利特的驕傲。”

“從本質上說,對於知識的任何一種追求本身似乎總是不能令人滿意和令人失望的。因此,如果不是受到歷史的啟發,沒有人會相信這樣一種帝王式的自尊和自負是唯一愉快的真理追求者。”

“這些人生活在他們自己的太陽系中,人們必須到那裡去造訪他們。”

“畢達哥拉斯和恩培多克勒式的人物也是用一種超人的敬重,甚至是近乎宗教般的敬畏看待他們自己的,但是,與靈魂轉世和生命統一性的偉大信念相連的同情紐帶,把他們又一次引向他人,引向他們的幸福與拯救。”

“而阿爾忒彌斯神廟的愛非斯隱士(指赫拉克利特)所具有的那種孤獨之感,人們只有在荒涼至極的崇山峻嶺間愣神發呆時,才能略微猜到幾分。”

“在他身上,沒有任何充滿同情感的強烈激情和願望,去幫助,治療和拯救。他是一顆沒有大氣層的星辰。他的眼睛向內看皓如明月,向外看則呆滯冷澹,彷佛只是裝裝樣子而已。”

“在他周圍,幻覺和錯誤的波浪直接拍打著他那驕傲的城堡,他卻厭惡地扭過臉去,不予理睬。”

“.........”

“他不需要人類,甚至連贊同其見解的人也不需要。人們能夠從他的見解中探詢到什麼,他之前的其它賢哲們努力加以探詢的是什麼,所有的這些都不是他的興趣所在。”

“他輕蔑地談論這些追問的,蒐集的人,簡言之,這些“歷史的”人,“我探詢和考察過我自己”,他用人們用來表示探究神諭的一句話談論他自己,彷佛只有他才是德爾斐神諭“認識你自己”的真正實踐者和完成者。”

“然而,他把這個從神諭中聽出來的東西視為不朽的,具有永恆解釋價值的智慧,就像西比爾(希臘神話中的預言女巫)的預言一樣,法力無邊,影響深遠。”

“........”

"由於世界永遠需要真理,所以,世界永遠需要赫拉克利特,雖然他並不需要世界。"

“他的聲譽與他有何關聯?正如他以嘲諷的口吻所宣告的那樣,聲譽如“逝去的流水”!與他的聲譽有些關聯的是人類,而不是他;人類的不朽需要他,而不是他需要赫拉克利特這個人不朽。”

“他所看到的東西,即生成中的法則和必然性中的遊戲的學說,從現在開始,必將永遠被看到,他拉開了這部最偉大的戲劇的幕布。”

——選自尼采《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

赫拉克利特章,終。

《雅典學院》番外篇,終。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