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被迫離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冬季還沒有結束,春天的腳步已經慢慢接近了。

看日子的曆書,在這個時代只有山火令這類管天文地理的官員才有,普通老百姓是難得見到的。

關志義雖然搞了個印書作坊,可是外來的印刷業務都手忙腳亂,哪有精力印這東西。更何況在他心中,這東西並不好銷售。

他很少去關心具體的日期,得過且過是他一貫的宗旨。別說現在,就是在穿越前,他都不會去管這些東西。

這個傢伙一直在忙東忙西的。要不是關俊才派人來找他,他連過年的事兒都要忘記了。

你說,他有多忙!?

過年過節,許多人喜歡弄個爆竹之類的耍耍。關志義這個傢伙卻與眾不同,從來不玩這玩意兒。

從小都他就不喜歡火炮兒這東西,一是閒聲音太吵了,二是放完火炮後,那個味道實在是不好聞。

在沒人發明火炮兒的大唐,他更不願去做這東西了。就是為了聽它爆炸的響聲,就冒著巨大的風險去搞,何必呢?

沒有了現代的娛樂專案和工具,其實過年並不好耍。

王傑鋒和呂元凱也在半個月之前各自回家去了。他這個春節,就只能和巧兒聊聊天,在老爹老媽面前獻個媚。

關俊才本來還打算讓關志義主持過年的事宜,不成想關志義怎麼也不同意。

也是,一個現代的宅男,哪知道大唐的風俗習慣呀!要是過年的事情安排出了錯,那就不是捱罵那麼簡單了。因此,有些小聰明的關志義自然把事情推回到關俊才手裡。

閒來無事,關志義悄悄的在房裡回想這半年多的所開展的業務。

最來錢的,還是肥皂這種新式產物。

在過年這段時間裡,油脂充沛,做出來的產品最多。

關志義在肥皂出爐後不久,讓關河去搞銷售了。關河除了賣肥皂外,還附帶銷售書籍。把書和肥皂合在一起賣,也只有關志義才能想得出來。

不過,現在能買得起這兩樣東西的,都是有錢人。關志義也這麼做,也說得過去。

說起書籍,就不得不說關志義搞出來的活字印刷術。

他的方法不同於宋朝出現的活字印刷,已經用上了一些現代的印刷工藝。因此,他出書的效率,要比謄寫快幾十倍,就算是宋代的活字印刷術,也趕不到他的一點兒零頭。

在印刷之外,關志義最關注的就是燒窯的事兒。

石灰和水泥之類的東西,早就在關志義的指導下燒製出來了。玻璃的事情,他也只是給魯伯業提了一下。沒想到人家,真的燒製出透明的玻璃來。他先前搞得那個配方,人家根本就沒有用到。

本以為除了自己,沒有人能燒製出玻璃。

卻沒想到一個快要入土的老頭兒,都能輕易製造出玻璃。這簡直是紅果果的打臉啊!讓穿越而來的關志義,感覺顏面盡失。

關志義也不怎麼去窯廠了,感覺太沒面子了。

不過魯氏兄弟中,老三魯叔業更加牛逼。

這傢伙聽關志義說了一下,冬天也可以種菜。就利用他燒窯的經驗,在窯廠旁邊搞起了蔬菜基地來。

武德的最後一年,竟然出現第一個人工蔬菜大棚。要是讓後來的考古工作者知道,非嚇掉眼鏡不可。這更加讓關志義不敢小瞧這幫古人了。

雖然魯氏兄弟和家人都稱讚這是關志義的功勞,可是他卻真感到深受打擊。

巧兒的大哥曾阿牛替關志義做了不少事兒。先是從高昌搞回好幾百斤棉花,年前又去雲陽找到了煤炭。關志義當然也不會吝嗇,該給的賞錢一個不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後世華夏有哪些煤炭基地,關志義也大致瞭解一些。

不過,他不打算對這些大型的煤礦動手。畢竟,要給後世子孫留些東西,要是都讓他把資源開採完了,後人怎麼辦?

更何況大唐沒有開礦的資本,無論從技術,還是從消費水平來說。

他之所以要去搞雲陽煤炭,還是出於不用就浪費的心理。

《新唐書》有一段記載:“雲陽石燃,方丈,晝則如灰,夜則有光,投草木則焚,歷年乃止。”

當時,看到這個記載的關志義都不免感嘆浪費了。

從記載中不難看出,這次煤炭的自燃事故,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汙染。而且這個被燒掉的煤炭儲量數量眾多,居然燒了近一年,哪得多少煤呀!全部都白白的燒掉,真是浪費啊!

因此,來到大唐後,關志義就不斷考慮把這些煤利用起來。這些誰也沒有機會用上的煤炭,他要是先挖出來,是不是會更好些呢?說不定,這些煤炭還會讓他賺上萬貫家財呢?

曾阿牛接到按關志義的任務後,就匆匆的趕往雲陽,並很快找到了這座所謂的黑石山。

根據關志義的要求,曾阿牛去雲陽縣衙把整座荒山買了下來。

當然,對當地的縣太爺說的理由不是挖煤,而是想要建個院子。關志義認為在開春之後,到山上去修幾間房,種點兒果樹,就能把縣大老爺給糊弄過去了。

至於他在山上挖了坑沒有,想必不會有人去觀察吧?

本來,關志義打算過完年就親自去雲陽一趟的。可是事情卻並沒有這樣發展。

老話說:“世事難料!”

也可以穿越前通俗易懂的網路語言形容,那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關志義不僅沒有去成雲陽,還急巴巴的開始逃難旅程。

造成這樣的原因,只是源自呂元凱的一句話。

呂元凱過完春節,就來和關志義商量今年一些事宜,順便拜見岳父大人。當時,他隨口說了一句:“前天羅家二郎說要你好看。三郎,你可要小心了。”

說著無心,聽著有意。

簡單的一句話,猛然讓關志義想起羅玉林的身份燕郡王李藝的侄子。

關志義倒不怕什麼王爺公主之類的貴人,而是對李藝這個人比較擔心。

要是其他人,關志義會選擇服個軟,送點東西就化解雙方的矛盾,可是李藝不行。

他可是知道李藝這個傢伙的,因戰鬥力比較強,被李淵賜姓為李。這個頭腦簡單傢伙,竟然被人給糊弄得想要造反,最後不但自己全家死光光了,就連兄弟那一家也被他給禍害了。

關志義和李藝拉關系,先不說狂妄自大的李藝會不會同意。就算他同意了,將來東窗事發,李世民同志會不會聽你解釋呢?這時,跟李藝打好關係,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嗎?

若是,不和他打好關係,那就更麻煩了。

他本來就要兵變了,要是你不和他打好關係,他怕你走漏消息,一定會殺人滅口的。

左右為難的關志義根本無心和呂元凱閒聊下去。直接問道:“九郎,你說羅玉林會不會到關家來找某的麻煩?對了,你和二郎是否與他有交往?”

呂元凱說:“某和他沒有交往,就連整個呂家都沒有人能和他說得上話。三郎這次危機,看來只能你自己解決了。不過,想來他不會難為關家一眾人等,只是對付你而已。”

關志義說道:“這樣吧!某去京城避一避,看能否躲過一劫?九郎,你通知二郎他們,一定不要和李藝有什麼牽扯。知道嗎?”

他匆匆的回屋子和巧兒說了一聲,就去找老爹關俊才說這件事。

沒有幾分鐘,收拾停當的關志義就出了門。

不知道是心理因素,還是什麼原因,剛出門不久他就感到一陣尿急。不想在大路上解決生理問題的關志義,就隨意的鑽近路邊的小樹林裡去了。

還沒等他噓噓完,就聽大路上響起整齊劃一的腳步。

他心說:什麼時候有軍隊到關家村了。

咦!

他猛然想到了什麼,連忙俯下身子,小心翼翼的朝外面張望。一堆持槍執杖的唐兵,威風凜凜的從大路衝向了關家村。其中一個人,還在喊“不要讓犯人關志義逃掉了”的話。

關志義偷偷的抹了一把頭上的冷汗,暗道:這尿來得太及時了。要不是自己到林子裡噓噓,可能已經被這群兵油子給抓起來了。那個喊話的人,他一聽就知道是羅玉林。

只是沒有想到,這小子竟然這麼狠,栽贓陷害都用上了,這得多大的仇啊!不就是掃了一次他的面子,至於把人往死里弄嗎?

看來李藝已經開始謀反了,不知道是李五戒讓李藝謀反,還是李藝自己想當皇帝想瘋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