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各方應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靖不相信關志義他們九個人,就能把突厥兵給牽扯住了。但他還是帶著士兵悄悄地接近定襄城,打算發動突然襲擊。

他發現定襄城的警備鬆弛,覺得突襲成功的可能性更加的大了。於是就把尉遲敬德和蘇定方兩元大將找來,商量該如何偷襲定襄城。

李靖雖然知道關志義他們九個人已經進城了,卻沒有想過要讓他們出力。在古代戰場,別說幾個人,就是一兩百人,也無法撼動一座城池的。

高大的城牆,阻擋著成為的部隊,裡面的人面對幾百倍乃至上千倍的敵人,他們九個人怎麼可能有機會?

程處亮在出發時,就給李靖提出一個建議,用粗麻布把馬蹄裹起來。這樣既可以增強馬的穩定性,又減小了聲音。

對於這個法子,無論蘇定方,還是尉遲敬德都不相信這是程咬金教給程處亮的。那麼唯一的答案就是,程處亮的陰險狡詐來自於那個關家三郎。

別看這個法子有些陰險,可是對於行軍來說,的確有很強的隱蔽性。他們對於關家三郎的評價,也提高了不少。只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還是低估了關志義的本事。

就是這個辦法,讓李靖的大軍感到定襄也沒有被敵人發現。

當大唐的三巨頭會商突襲定襄城方案的時候,一個親衛低聲的對李靖說道:“大帥,定襄城四個城門全部走水了。”

走水,古代人因為顧忌一些什麼的東西,對於火災避諱的一種稱呼。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都能理解他的意思。只是四個城門同時起火,誰也不相信這是偶然。

李靖問道:“突厥人的動向如何?”

親衛想了一下,說道:“據吾等觀察,大多數士兵都去救火了。至於是不是陷阱,某就不知道了。”

蘇定方信心滿滿地說道:“絕不會是陷阱,因為沒有人知道大唐出兵了。更不知道吾等來到定襄城,也不可能知道吾等的攻城計劃。”

尉遲敬德說道:“萬一關志義他們幾個被捉了呢?”

李靖笑道:“敬德,你認為他們會在這麼短的時間背叛嗎?他們明知道吾等要來,他們難道不會忍耐一段時間?更何況要抓他們,不是那麼容易的。”

程處亮自信滿滿地說道:“教官他們可是有絕招的,突厥人不可能抓到他們的。”

蘇定方躊躇地問道:“大帥,現在該怎麼辦?”

若是沒有這場火,蘇定方會想到偷襲一道城門,打突厥人一個措手不及。這四門起火,突厥人會怎麼應對,大軍又該如何攻城?這個問題變得有些複雜了。因此,這位智將也只能想李靖請教了。

李靖說道:“蘇將軍、尉遲將軍,你們各帶一千人分別攻擊西門和東門,某帶一千人攻南門。這一次,吾等要一舉克定襄。”

尉遲敬德有些猶豫,最後還是接受了命令。他不相信關志義有那個本事,他總認為這是個陷阱。

蘇定方卻不同,他說道:“大帥,某帶一千人攻東門,就先走了。”

他是個智將,在唐初也算鼎鼎有名的。

從關志義能活捉尉遲敬德和程咬金這一點看,蘇定方相信這定襄城的蹊蹺,絕對是哪個關三郎的手筆。現在不抓緊機會攻城,功勞都被那小子搶去了。

搶功勞可是自古以來,所有文臣武將都喜歡做得事兒。

只是有些人做得八面玲瓏,沒有引起其他人的不滿。有些人卻白痴到欺上瞞下,最後落得身敗名裂。蘇定方就是前者,他搶了功勞,關志義卻不得不承認,他們是互相合作。

且說城裡已經亂成了一鍋粥了,不少百姓從夢中驚醒,到處都是“走水”的叫喊聲。

沒有人知道用隔離帶把火勢控制住,沒有人想到用沙子滅火。

大家都用傳統的方法滅火,更讓火勢越來越大。士兵們也不再考慮守城的問題了,不把火勢控制住,不用別人攻城,他們全部會被燒死在這裡。

頡利可汗正陪著楊正道喝酒聊天、看歌舞。

他倒不是認為楊家是華夏的主子,才對楊正道這麼客氣。一方面他老婆是義成公主,這沾親帶故的,頡利可汗也不能六親不認吧!更為重要的是有楊正道在,中原漢族就有分裂的可能。只要中原不穩,別說攻打草原,就是中原腹地都將成為突厥人的掠奪之地。

當然,頡利可汗對楊正道也不是真心相交,只是互相利用而已。

從小就見慣了廝殺,一直處於四處奔波狀態的楊正道,也知道頡利可汗並非真心的幫他。因此,表面的賓主盡歡,實際上趨勢各懷鬼胎。

端莊的隋朝皇后蕭氏不喜歡頡利可汗,卻不得不出面應付這個名義上的姐夫,實際上的侄子。

中原儒家文化培養出來的蕭後,對於這種父親死了,兒子連後媽都娶的風俗習慣相當地反感。可是被不少亂臣賊子裹挾的她,沒有選擇的權利。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哪怕她是前皇后,卻依然沒有一丁點兒安全感。

這些年,各方勢力的醜惡嘴臉,她見多了。要不是為了保留楊家的獨苗,她可能早就追隨先帝而去了。這樣苟活著,對她來說不是一種幸福,而是殘酷的折磨。

聽到外面的慌亂,頡利可汗很生氣,大聲的責問道:“何事驚慌?”

“可汗,聽說城中走水了。”一個近衛回報道。

四處城門都走水的訊息,很快彙總到頡利可汗這裡。他雖然發現不對勁,卻總是想不到原因。經過千災萬難的蕭後心裡明白,這是有人故意為之。能這麼幹的,除了那些不滿頡利的草原貴族,就只有大唐的李世民了。

李世民派兵攻打突厥的事情,早就傳得各國皆知。

只是一直以來,頡利可汗都以為這是李世民的宣傳策略,沒有加以重視。他還沉醉在幾年前,二十萬大軍橫掃大唐的情境中。大唐攻打草原,一向被他看成是一個笑話。

頡利可汗除了驕傲的思想之外,還有被李世民千般揉躪痛苦經歷。

因此,他既認為李世民不敢打草原,卻又害怕對方出兵。

就算是一百人打著唐軍的旗號過來,頡利可汗都有可能投降。這可以看出,李世民給頡利可汗造成的心理陰影有多嚴重。

卻不說頡利可汗如何應對,且說我們的主角關志義同學。

大火燒起之後,他並沒有讓人去城牆上搞破壞,也沒有派人去開啟城門的打算。

李靖的三千人,進入城裡又如何?

只要突厥人敢戰,那麼他們就是全軍覆沒的命。

為什麼歷史上李靖能攻下定襄,那是頡利可汗怕了。

關志義這次偷襲定襄城,並沒有想過要抓住這位突厥可汗,只是想把他嚇走而已。

雖然頡利可汗不是大唐的對手,可是要不是以前頡利可汗被李世民打怕了。這次大唐滅突厥的戰爭,不是那麼容易見到效果的。

關志義大俠穿越過來,對於這段歷史可是知之甚祥。只要突厥的頡利可汗怕唐軍,他就有拿下定襄的把握。

在定襄最大的米店,關志義把九個人集中在一起。

在這裡彙集的主要原因就是保護糧食。沒有糧食,拿下定襄也無法守住。關志義動員的那些商人,行動要比他們慢得多。他們的速度快了,很容易被突厥人搶劫。跟在大軍後面,就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護。只是每一次交換糧食的時候,都要耽誤不少的時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此,關志義在第一時間搶佔米店,保證大軍糧草的供應。

有曾越他們幾個特種兵的身手,沒有什麼武藝的店老板及夥計都被迅速的控制住。

關志義說道:“某是大唐的將軍,你的米店暫時被徵用了。錢不會少你的,只是這些糧食卻不能在銷售給普通百姓了。”

店老板說道:“這怎麼可以,沒有糧,要餓死不少人的。”

“少裝,別以為某不知道你的心思。某又不是要把糧食全部耗光,只是這一兩天必須控制糧食等物資,你多什麼嘴?”關志義對老闆說道。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