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內幕訊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杜針眼這次送來的十件古董裡贗品質量非常高,一般情況下會瞞過很多人,但是在自己的眼裡,這些贗品就像透明的一樣,自然不會出什麼紕漏

葉天龍和湯海秋自然明白對於杜針眼這一招,他們有的是方法進行反擊。反擊的最好方法無非讓這些贗品曝光,讓杜針眼自己先把自己的名聲搞臭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葉天龍和湯海秋商量一下應對方法。畢竟這件事情兩個人要合起夥來才能做的更加完美。

“湯哥,這就按照你說的辦,咱們好好給杜針眼上一課。葉天龍聽完湯海秋的計劃也是心頭一熱,這是杜針眼是沒得跑了。要是這次計劃在不打擊一下杜針眼,那葉天龍就不在這古玩這一行混了。

“湯哥等把這杜針眼的事情就這樣解決了,你再給我講講什麼古玩圈的一些趣聞吧。說實話,我雖然已經幹過三年的銷售,和這古玩有關係,但是這裡頭的水有多深,我現在才開始明白,以前自己想的太天真了。以為自己接觸一點皮毛就可以單獨幹一些事情。”葉天龍謙虛的說道。

當然這些事情是在沒有至尊寶鑑前提下出現的情況。現在葉天龍有了至尊寶鑑,當然不會在遇見這種尷尬的情況了。但還是那個問題,多瞭解一下內幕,對於他來說沒什麼壞處。

湯海秋海球繼續講解的古玩圈的一些潛規則,當葉天龍聽到這古玩圈假貨橫行的時候,自己也是搖了搖頭,在御品軒先工作三年,他多多少少接觸過贗品這一類的玩意,不過正規門店基本上是不涉及這一行當的,因為這會把自己招牌砸了的。

湯海秋給葉天龍把古玩圈幾個有名的事件娓娓道來。雖然葉天龍對有些事情有耳聞,但是自己並沒有具體去瞭解過。這把事情仔細瞭解後發現居然這麼有趣。

湯海秋就像一位老大哥一樣給葉天龍普及了國學的一些知識,葉天龍這時才明白自己在御品軒先工作了三年,以為自己瞭解了很多古玩圈的事情,沒發現自己只是瞭解了皮毛。對於古玩內部真正的隱藏的黑幕,自己瞭解的還是太少了。弄的自己開店差一點兒傾家蕩產。要不是自己有奇遇,現在很可能已經是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了。

“湯哥你在給我講一下其他有趣的故事,好讓我對這古董圈裡的一些大背景有些瞭解。”葉天龍興趣被海秋的敘述勾起來了。

“天龍啊,你既然有興趣聽,我就再跟你講一下咱們這古董圈裡一些外人不太理解的背後故事。你也許前幾年看過那《鬼吹燈》《盜墓筆記》這類小說吧?說實在的,老哥我也看過,雖然小說寫的挺玄乎,但很多描寫在這一行很多是非常符合咱們實際情況的的。”湯海秋說完之後神秘的笑了笑。

葉天龍不知道這古董圈竟然有許多自己根本不理解的事情發生。哪怕自己腦中就有至尊寶鑑這麼神秘的東西,這古董一圈有些神秘的秘聞的事情自己也不清楚。

湯海秋非常滿意葉天龍能這種態度,其實他一直有想把葉天龍拉進進珍藏閣的想法,現在正好加大其對古玩內幕的瞭解,也算是對他的初步培養吧,既然他有興趣清,自己就當這個老師好了。

“這剛才給你講了一些趣聞,現在給你講一講一些內幕啊。”唐海秋喝了口茶,理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娓娓道來了。

有人說,盜墓產業鏈上的“產、供、銷”一條龍,是1980年以後才有的事情,這是一種誤會,它實際始自民國。這是一條秘密的渠道,產業鏈上有“小鏈”和“大鏈”之分。前者“銷”的終端在國內,後者則在國外,也更為詭異和複雜。

“產”,就是鏈條上第一環節——盜墓,主體是盜墓賊,在洛陽一帶則實行“公司化盜墓”,有能力、有勢力的盜墓賊成立“盜墓公司”,拉夥入股,是一種新型的“搭班子”形式。

“供”,就是國內文物市場的交易行為,處於交易的中間環節——主體是國內古玩商,也是盜墓活動事實上的組織策劃者。

“銷”,則是倒賣走私,進行國際交易,最終被國外博物館、學術機構和買家收藏——主體是財大氣粗的國際買家。

這“國人”與“外人”是互相勾結起來的,處於鏈條上的不同位置,是“供”與“銷”的關係。在1933年發生的安徽壽縣朱家集李家孤堆楚王墓被盜事件,聞訊而來的上海、南京、北平、天津等各地古玩商,直接守候在工地上,東西剛挖出土,便讓古玩商搶購了,然後再轉手賣給國際買家。

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利益,不少古玩商給盜墓賊加大刺激的籌碼,鼓勵他們盜墓。據著名金石家商承祚所記,民國時期,在長沙一帶,古玩商直接“下基層”,與一個個土夫子接觸,打聽他們是否挖到秦墓,如果挖到這樣的墓,便“爭貽多金以誘惑,動其盜墓之心”

這裡面英國作為當時的世界霸主,自然對中國的文物虎視眈眈,現在的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有大量中國國寶級文物藏,這裡就有該館鎮之寶商代雙羊青銅尊,商代龍虎紋青銅尊。這可是國寶中的國寶啊,就這樣讓那些土夫子買到了國外,真是一群無知的人啊。湯海秋講到這裡的時候非常的痛心。

“天龍啊,你應該知道市面上有許多文物是不應該在民間流傳的。但是很多東西它就是在市面上流傳下來了,那這裡面就有很多問題了。以前清朝滅亡的時候很多太監從宮裡搗滕出很多古玩,那可都是真品呢。帝都作為當時的首都收集了很多古玩珍品。那時候民國初年紫禁城流出來的珍貴文物,那可是數以千計的,小太監聯合護衛往外倒騰古玩,哪都是明目張膽的幹。溥儀那廢皇帝自然不會幹什麼。你想要那那紫禁城是明清500年的都城,收集的文物古玩那可是海了去了,特別是那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生前最大愛好就是收集各種古玩。他給後代留下了古董那就是一倉庫一倉庫的。這裡頭許多珍貴的古玩而被民間人士收藏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