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推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為了明天讓飛仙城居民品嚐到玉米食品,馮飛回到現代世界,開車跑遍了大半個德水市,才在一家主題為憶苦思甜的飯店買到玉米餅和窩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用玉米做成的東西很多,餅子窩頭,煎餅和野菜糕,還有玉米粥,除去煎餅和玉米粥現在還算常見外,其他的基本都是老一輩人才吃過,雖然現在窩頭也有人吃,但是現在的窩頭已經加入了太多的東西,不再是單純的玉米麵窩頭了,有的賣的比白面饅頭都要貴。

煎餅就好買很多了,農貿市場的饅頭房裡就有,不過存貨並不是很多,馮飛軟磨硬泡,才在老闆那裡要來送貨人的電話,訂了三百斤煎餅,同時饅頭房也訂了二十幾斤,當然錢也是馮飛出,算是感謝老闆幫了自己大忙。

玉米粥不好攜帶,馮飛乾脆買了很多玉米麵,回到王府讓下人們煮,反正這東西也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回到王府讓下人和護衛隊都出城去挖野菜,馮飛準備親自做玉米野菜糕。

這東西比玉米粥還要簡單,臨回古代世界的時候,專門去找過奶奶馮劉氏,他們那一代年輕時經常吃這個,就算現在生活好了,有時候也會蒸個窩頭,貼個餅子什麼的,玉米糕馮飛小時候吃過一回,當時覺得難以下嚥,可是馮志賢和馮劉氏卻吃的津津有味。

將野菜剁碎,和玉米麵加水混合成黏散的顆粒狀,這就是半成品了,這樣的半成品,農村現在多用來喂雞鴨,而人要吃,就還得上鍋蒸熟,吃的時候用手捏著,有點像藏民吃的糌粑,不過看著好看,吃起來卻很不習慣,雖然玉米麵裡摻了野菜,但還是噎的難受。

但這些對於古代世界的百姓來說,在生產量底下,青黃不接的時候,可以用它來救命,總比捱餓或者吃樹皮強吧。

雖然飛仙城的居民還沒有窮到這種地步,但是也只是剛剛夠溫飽而已,乾朝這個時代,因為重商輕農,所以農民沒有一個是小康家庭,再加上飛仙城的百姓被董寶坑過,如今田地裡的莊家完全不能和往年想比,能交上賦稅就不錯了。

所以當時馮飛分給了他們一些銀子,可是這些治標不治本,要想讓他們個個奔小康,還得在農作物上做文章。

一大早,馮飛就命令護衛隊的幾名隊員,騎著馬拿著鑼,邊在飛仙城大小街道飛奔,邊敲鑼大喊“王爺今天要在董府發放農作物種子,全部免費,還能免費吃喝,大家快去看看啊!”

馮飛則帶著下人們在董府院子裡支了兩口大鍋,一口用來煮粥,一口用來蒸野菜糕,旁邊放著一大摞青瓷大碗。

首先來的是當日被馮飛施捨銀兩的百姓,他們和馮飛有過接觸,知道這個王爺非常平易近人,和以往的官老爺完全不一樣,所以一聽說王爺在董府搞活動,立刻都過來捧場。

那天被董寶扔出來的老頭是第一個到的,馮飛見了他立刻熱情的打招呼,“老丈,巧兒恢復的怎麼樣?”

馮飛抄了董寶的家後,派人找了郎中去老頭家裡,給巧兒抓了好些藥,期望這個苦命的父女能儘快走出傷痛。

“有勞王爺掛念,多虧了您找的郎中,巧兒現在雖然受了驚嚇,精神狀態不太好,但是已經能下地走路了,”老頭本要下跪叩謝,被馮飛一把攔住,現在飛仙城的居民都知道了,這個王爺不喜歡被人跪,老頭只得拱手行了一個大禮。

“老丈,我今天要給大家送一些種子,是玉米和小麥種,我知道大家都在種小麥,但是產量很低,根部原因在於種子不好,我帶來的種子都是經過改良的品種,照顧好的話畝產最少也得四百多斤,如果趕上好年頭,畝產六百斤都不是問題,”

老頭先是震驚,看著馮飛道“王爺,您對巧兒有救命之恩,老漢本該相信您,可是您沒有種過地,咱們乾朝最好的田地,麥子畝產也只有三百多斤,普通田地最多也就二百斤左右,”

馮飛當初就和麻五洪百萬談過,當然知道乾朝麥子的產量,只能說底的可憐,而乾朝雖然在李純統治時期賦稅並不嚴重,只有十五稅一,也就是產量的十五分之一要上交國家,歷史上****時期甚至能達到過半要交給國家的情況,而且古代耕地本來就少,分到農民手裡的就更少了。

現代人總說三畝薄田,可這三畝地在乾朝農民眼裡已經很滿足了,三畝地畝產二百斤,那就是六百斤,再上交五十斤左右,就只剩下了五百來斤,這還只是田稅,農民還要承擔徭役和兵役。

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乾朝目前為止還沒有外族入侵,但是軍-隊畢竟還是要訓練,這些服役人員的後勤保障都要由農民來出,平時存在國庫裡,用的時候在撥給軍-隊。

馮飛打聽過,三畝地,一年到頭農民剩到手裡的只有三百到四百斤,古代人家庭人口一般都很多,兩個孩子的都很少,基本都是五六個,四百斤糧食一家六七口吃,怎麼能吃得飽,所以才會出現這麼多的下人,都是從小就被賣到富貴人家做僕人,父母當然也捨不得,畢竟是自己的骨肉,可是不去伺候人,就得被餓死。

“老丈,我剛才不是說了,這是改良品種的麥種,今天我就免費發放,爭取咱飛仙城的百姓早日奔小康!”

馮飛說完,本以為小康兩個字,老頭會不懂,沒想到對方點了點頭,“呵呵,王爺,我們不求小康,只求能溫飽就知足了。”

原來小康並不是現代詞語,而是自古就有,是炎黃子孫長期的憧憬,早在西周時期就出現了小康這個詞,比喻生活安定。

馮飛見董府裡圍觀的百姓越來越多,大家也都在聽自己和老頭之間的談話,清了清嗓子道“小麥大家好歹見過,怎麼種,怎麼吃,各位都有所瞭解了,下面說的這種糧食咱乾朝還沒出現過,叫做玉米,畝產能達到驚人的一千斤!”(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