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雨欲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公孫修低聲道:“孤聽聞泰初之妹夏侯徽,曾嫁給司馬師為妻,並為其生下五女,本該是和睦團圓的一家,令妹卻無故暴斃而亡——泰初可還記得?”

夏侯玄臉色微微一變,他如何不記得七年前的夏侯徽暴斃而死,至今仍是作為兄長的心中之痛,皺眉道:“燕王怎得揭人的傷疤?”

這時殿上諸人,包括鄧艾、賈範等人,以及魏國使臣團都有些莫名其妙,均覺燕王失語,一國之君豈可拋卻國事,而揭他人之短。豈不成了上升到個人的人身攻擊上了。

公孫修擺了擺手,示意眾人稍安勿躁,在夏侯玄耳邊低聲道:“你回洛陽,自可多方打聽,並且盯住司馬師,查一下他個人的行蹤軌跡,早晚就能查到司馬家陰養的死士藏於何處。而且,令妹之死,孤也懷疑是死於司馬師的毒殺,而非正常死亡。試問年紀輕輕的女子,又怎可能二十四歲便即夭折?”

夏侯玄心中也有如此疑慮,小妹身體向來很好,也沒有病痛折磨,突然便在七年前暴病而亡,期間的種種蹊蹺,成了心中的一大懸桉。他皺眉道:“燕王所言,意在使我大魏群臣內亂,恐非出自真心。”

公孫修右手搭他肩膀上,顯得頗為親暱的意味,低聲道:“話不能這麼說,如今的司馬家,不過是昔日黃花。大將軍威望鼎盛,正當執政魏國,惟有司馬懿一人為敵。實不相瞞,孤也是恨透了司馬老賊,幾次要置孤於死地,恨不得生吞活剝了這老賊。”

說到這裡,頓了一頓,低聲道:“大將軍徵遼,其實無非就是想立威於天下,又何必勞師動眾呢?燕國偏安一隅,只求苟活。若是大將軍能查到司馬懿陰養死士的證據,便可將其翦除。有此鐵證,世家大臣也不敢阻攔,到那時不就安枕無憂了?”

這話說得也不全真,也不全假,可卻極為誘人。

夏侯玄也深知徵遼東的難度,大將軍此舉也是為了在軍威方面超過司馬懿,畢竟曹氏宗親旁落一代人,可謂青黃不接,急需把影響力傳至軍中,才能壓制司馬懿的威名。

“燕王為何到今日才說?”

夏侯玄仍心存疑慮,皺眉道:“莫不是當此危難關頭,才推出此等子虛烏有之事?此乃權宜之計,不要試圖誆騙下官。”

公孫修在他耳邊低語道:“當年司馬懿徵遼,孤曾俘虜了魏國的部分兵卒,其中有一人姓鄧名艾,此人才能出眾,為司馬懿的心腹,曾為典農功曹,得其賞識帶在身邊。他被俘後升其為大將軍,跟孤說出他所知曉的實情,原來司馬懿早有不臣之心,為防事洩,先毒殺令妹,畢竟只有夏侯徽一人是宗親。接著是陰養死士,藏匿在洛陽之中,只要大將軍用心搜查,掘地三尺,必能把秘密給挖出來。”

說到這裡,他對四五丈外的鄧艾一指。

夏侯玄循著手指的方向,也瞧見了鄧艾,他當然聽過此人的名字,燕國大破高句麗,全賴於此人,一躍而成為天下知名的用兵大家。

他低聲道:“當真?”

鄧艾不明白燕王跟夏侯玄貼耳聊了半天,突然就把目光投向自己,瞧見夏侯玄望過來,畢竟使臣來者是客,他也報以一笑,輕輕點頭。

這一行為瞧在他眼中,便好似預設一般。

公孫修高深莫測地一笑:“此言是真是假,要由泰初及大將軍去判斷。若是司馬懿一除,則孤去舊恨,大將軍解新怨,魏燕也無須大動干戈,豈不妙哉?”

夏侯玄心下凜然,竟覺得他愈說愈有道理,暗想這燕賊果然厲害,幾句話下來極具迷惑性,讓人忍不住的去相信,當即道:“既是如此,容下官回洛陽稟報,再行定奪。”

該說的也都說了,至於能否奏效就看天意了,他哈哈一笑,送別魏國使臣團出宮。

鄧艾、賈範、楊祚等人均不知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相顧愕然。兩人耳談密語,也不知說了些什麼機密。

公孫修走回殿內,一轉身臉上就沒了笑容,鄧艾大步上前,詢問道:“王上,您跟夏侯玄悄悄說了什麼機密?曹爽既然試圖進攻遼東,當籌備周祥,不可懈怠。”

“立即命大軍操練,籌備糧草,還有過冬的寒衣,曹爽來犯,必不是短時間內可解決的。”

他重新坐回王座上,推算自己這一番話,必會經由夏侯玄傳到曹爽的耳朵裡,曹爽固然認為是子虛烏有的事,也必大作文章,彈劾司馬懿,說不定還會徹查一番。

按理來說,司馬師陰養死士關乎三族生死,必然藏得嚴實,曹爽要想搜查到什麼問題,恐怕有點難度。

司馬老賊被這一計打草驚蛇,即便再會沉穩隱忍,也必方寸大亂,說不定逼著他提前政變也不一定。

鄧艾領命應是,向前一步,正色道:“曹爽若舉兵來犯,必提十萬虎狼之師,目前大燕的形勢,異族內遷,人心未附,不可先自內亂,宜先穩之。”

公孫修點了點頭,這可是敏感時期,高句麗亡國不足一年,雖說他以給予最大的優惠政策及平等政策,把大量的奴隸戶都改編為燕民,同時也有不少的豪強也從特權階層給趕了下來,這幫人可是心懷怨恨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大將軍你的看法是怎樣?”

鄧艾細思片刻,說道:“曹爽要調集十餘萬魏軍伐燕,也不是短時間能聚集的,加上現在已快八九月,寒冬將至,曹爽也不大可能選擇今年出兵,除非此人不通兵法,否則必挨到明年冰雪融化出兵。”

公孫修點了點頭,說道:“這對我大燕來說,也同樣需要時間調集大軍,只不過我軍仍是防守為主,以逸待勞,比魏軍要多出幾個月的時間。若是當真發生會戰,所應對的兵力是極為恐怖的。司馬懿當初徵遼,若調動的只是小部分禁軍、幽州的兵權,曹爽則不一樣了,其人據說好大喜功,又急欲樹威於天下,連魏國的小皇帝都任意擺佈,其洶湧之勢,萬難抵擋。願我大燕三軍同心戮力,共克強敵。”

“是!”

在座的文臣武將血為之沸,皆無恐懼之意,臉上寫滿了傲色。群臣班底跟公孫修都是出生入死的關係,共同抵禦魏軍、攻克高句麗,已變得上下一心。燕國幾乎從一邊陲之地迅速崛起,隱隱成為跟魏蜀吳三國鼎足而四的存在。

當然,實際情況是,若非遼東苦寒之地,燕國早已不復存在。連曹操這樣的蓋世梟雄在孤軍追擊烏桓後,事後想起來都膽顫不已。當時若是被阻隔,或者再晚幾天找到水源,很可能就全軍覆沒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