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未來戰爭的方式3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現代陸軍的建設,其方向是以信息化為根本,發展遠端精準武器,靈活機動,快速精幹,火力強大,攻防兼備,使陸上軍事力量與空中海上作戰力量融為一體,兼具打擊海上和空中目標能力。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重建設:一是全軍通用的指揮控制系統和先進的導航定位偵察衛星,指揮系統要覆蓋最小的作戰單位,可以直接與最高指揮中心聯絡,可以呼叫友軍協同作戰,上級可以垂直指揮任意作戰分隊作戰,做到上下級隨時通連,導航定位偵察衛星可以提高彈藥精度最大效能發揮武器威力,最有效部署軍事力量,使整個作戰部隊戰鬥力最大化;二是遠端精準武器,遠端精準武器可以拉開攻擊距離,有效打擊敵人的同時提高自身安全,對敵軍重點軍事力量和火力點進行清除。打造全軍通用的遠端精準飛彈,著重加大陸上軍事力量打擊海上和空中軍事力量能力建設,使陸地軍事力量具備前沿攻擊能力;三是快速機動、隱蔽能力。機動能力是未來陸上軍事力量能不能融入到海上空中作戰群進攻體系中的關鍵因素,面對前期不斷的飛機飛彈進攻,陸地攻擊群,進攻速度和反應時間還跟不上節奏,實力不對稱兩國之間的戰爭,這種矛盾更為明顯,機動能力更顯重要。機動能力與隱蔽能力相結合,不斷提高戰場生存力、增強戰鬥力。而陸地軍事力量要跟上空軍的進攻節奏,使部隊從機械化向信息化發展,以信息化加強兵種間聯絡,向精幹化、飛行化陸軍發展。第四,防空能力。信息化非接觸戰爭,對於陸地軍事人員最大的威脅來自於空中精準打擊,防空能力關係到自身生存和對敵作戰有效完整實施,保護自己才能有機會反擊。防空網的打造,預警雷達和防空武器,提高雷達的探測距離,低中高不同空域的防空反導系統,與自己國家海上、空中軍事力量連為一體。第五,減少指揮層級,最佳化人員組成,大與小相結合,鍛造精幹力量。信息化給部隊作戰、指揮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而且能更好的控制部隊,原有指揮編制已經不能適應信息化作戰要求,在新軍事變革中精簡機構減少指揮層級勢在必行。指揮層級的縮小,一方面要從科技和信息化上入手,建立單兵指揮系統,提高指揮能力與部隊反應時間及指揮效果。另一方面要最佳化兵力組成減少編制層級,使指揮更高效。如美軍利用信息化科技研發C4指揮系統,命令可以直接到所有單個軍人,有效的協同作戰,使戰鬥力發揮最大,而美軍以旅團級為主要作戰單位,加大旅團級火力和攻擊力,也更好的發揮了作戰效能。傳統軍隊從總部到連排作戰小隊,中間指揮層級眾多,無形中增加作戰展開時間,嚴重時還會相互制約,影響戰鬥結果。無疑,美軍對軍隊指揮體系的信息化變革值得我們借鑑。信息化變革受制於科技水平、軍事工業水平,各國只能以國情出發。軍隊層級結構兵員組成卻可以適當進行變革。一方面,在作戰中既要分散指揮,由專人負責各自領域指揮,又要集中統一排程。我們把保障性力量、特種作戰單位、由戰區直接指揮實行首長負責制,大家為了共同的目的協同作戰,如後勤保障分隊、電子作戰部隊、無人機偵察分隊、火箭軍分隊、裝甲兵機械化作戰旅團、火炮、步兵分隊、空中作戰群等一些高科技高戰鬥力部隊由戰區統一部署指揮,透過縮小編制提高效率,利於快速機動靈活有效戰鬥,由戰區直接指揮的特戰作戰力量以旅團級為作戰單位既保證了戰鬥力,有利於部隊靈活機動。而對集團軍我們也可以縮小層級,按照當今部隊的改革趨勢是減少師團級編制,以旅級編制代替師級編制的龐大,以旅級編制增加團級編制的實力,由集團軍對作戰旅進行指揮,旅指揮營級單位。集團軍戰鬥力組成應以營級作戰單位進行作戰能力建設,集團軍作為重兵集團,以旅團為單位,指揮層級縮小,以營為最小作戰單位保證最基層防禦與進攻能力。軍隊編制改革不能簡單的做加減法,也不能單純的跟“風”,應以增強部隊戰鬥力為出發點,以實際國情、軍情按照新時期武器裝備戰鬥力的不同進行改革。提高部隊機動能力編制要小型化,增加防禦厚度需要部隊達到一定數量和有預備梯隊。從目前軍隊變革各國國情來說,軍力強大,機械化信息化發達的國家進攻能力強,軍隊作戰單位編制偏向小型化。軍事實力越弱小,機械信息化程度越低的軍隊,其軍隊作戰單位編制兵員組成就越多,不可避免需要數量來增加質量,但是建立信息化指揮系統和縮短指揮層級是趨勢。兵員編制組成沒有固定模式,機動靈活、大與小、強與弱要做到統一,增強進攻能力,提高戰鬥力就是標準。

陸地軍事力量在建設時,以國防、軍事鬥爭、新軍事變革為依託,重點突出進攻能力、打擊能力建設,不斷最佳化軍事力量配比。一個國家國防思想是守土為安---國土防禦,前出保國--御敵於國門之外,還是外向擴張型---崇尚進攻,國防政策不同,其軍事建設兵種側重也不同。奉行國土防禦政策的國家,其陸軍將作為主要軍事力量建設,主戰裝備體現在裝甲戰車上。機械化化陸地作戰力量,對輕裝步兵有明顯優勢,而裝甲戰車作為機械化集團作戰裝備,面對現代信息化作戰裝備,在高速度武器平臺和超視距精確彈藥面前,所有的作戰方式和武器威力由於射程原因將無從發揮作用,其叢集化作戰,反而成為打擊目標,不可避免成為靶子,最先成為攻擊目標被消滅。輕裝山地步兵可以充分發揮運動戰游擊戰優勢,維持軍事存在,但是面對強大的侵略者以及侵略者後期機械化作戰群進攻,缺少反擊能力,一旦戰略要地被佔,彈藥被管控,遊擊和運動戰都會艱難。對於陸地軍事力量建設飛行化和遠端精準攻擊是重點,以地面部隊進攻為主的作戰思想已經落伍了,陸地作戰力量要融入到整個進攻體系中去,提高行動速度和超視距攻擊能力才能跟上現代戰爭的變革步伐。重點打造陸對海、陸對空作戰能力,保證陸軍反擊和防守能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7、海上軍事力量

遠洋航海時代後,海洋成為各國交往、進行國際商業貿易的重要交通通道。人類對海洋航行的應用,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推動各國沿海地區經濟的繁榮和社會進步。改變了以往陸地特有的經濟模式,使世界經濟及國際貿易形式由海到陸形態擴充套件,依託港口,沿海地區新生城市群落形成。伴隨商業利益的追求,政治利益和影響力傳播也貫穿於海上商業貿易之中,最終海權的興起,列強憑藉堅船利炮先進的軍事實力,開始殖民圈地、掠奪侵略,國際貿易由最初的等價交換變成強制性掠奪,殖民地國家人民失去了政治權利、平等、自由。從此世界秩序由海上軍事力量的強弱變化劃定,各時期主要強國排名和領導權由海權強大的國家支配。現在,海上軍事力量依然是大國圖霸,獲取不平等利益的重大籌碼,大國可以利用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對另一國政府進行威懾、牽制、干涉、顛覆。海上軍事力量是實現自身霸權的有力武裝,強國以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影響世界格局。

海洋的經濟價值巨大,其本身豐富的漁業、礦產等和艦船航行進行國際貿易,貨運聯通世界的價值巨大,這些價值人類是可以和平相處利用的。各國以國家利益出發,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的追求與保障,海洋便有了軍事價值。堅船與利炮成為一體,以船貿易,以船作戰,海洋成了國家實現自身利益,追求更大利益和發揮政治影響力的爭鬥場,海洋軍事價值凸顯,成為國際權利爭奪中心。

海上軍事力量,其武器裝備和作戰形式具備陸地軍事裝備和作戰形式的所有特徵,具有相同之處,又有海洋特有屬性,最形象的來說是陸地軍事裝備海洋化發展。槍炮、導彈、飛機、電子戰等具體到海洋中成為驅逐艦、護衛艦、航空母艦、潛艇、艦載機、直升機等武器平臺,其武器裝備更先進更精良,科技和工業水平更高、軍人文化素質要求更高。艦載機間空戰、對艦攻擊、防空、艦對空、電子戰、艦對艦、潛對空對艦,艦對潛、飛機對潛,潛對潛、艦對陸攻擊、登陸作戰、封鎖、對商船和海上貿易進行打擊,作戰方式太多了。海洋作戰力量的作戰方式是以艦、船、艇為基本單位的,根據作戰任務需求的不同,可以單個艦、船、艇作戰,也可以組成聯合艦隊作戰。海上作戰力量強弱對戰鬥力影響是最為明顯的軍種,軍事弱國很難以自身的軍事力量對海上作戰群形成有效威脅,在戰爭中大國利用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就可以贏得戰爭勝利,由於雙方軍事實力的不對等,勝負早已註定。當今世界,海上軍事力量依然是大國爭霸、擴張、提高影響力、增強政治實力的強勢兵種,如海洋大國美國,以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稱霸全世界。

爭霸是在大國之間進行的,領導國也是在當時世界主要大國中產生。新生代大國把成為領導國作為政治追求,老牌強國把繼續保持領導力為己任,成為領導國與保持領導力是對立矛盾。在爭霸中,維持霸權與實現霸權需要領先的軍事力量做支撐。在具備爭霸領導世界的國家,綜合國力是非常強大的,在所有綜合實力中,軍事實力是最根本的實力。在現代幾場局部戰爭中,都是強國對弱國的戰爭,本質也是為維持霸權的戰爭。但是戰爭不止發生在強國與弱國兩方,實現爭霸,戰爭更多是強國與強國的直接對抗,強國之間的戰爭,是實現霸權交接的最直接方式。強國之間的戰爭,海上軍事力量將面對海上艦船、水下潛艇、空中飛機及遠端精準武器的多重攻擊,隨著科技的進步,各國對艦船攻擊能力將進一步強化,其戰鬥進攻能力將反超防御能力,海上作戰群的生存能力不斷下降。不可避免,代表海權影響力海上軍事力量對政治的影響能力將下降。攻、守矛盾,進攻力量進步了,一旦防御能力出現漏洞或跟不上進攻能力的提升度,其戰鬥力就會下降,只有在保證自身生存的前提下,才能實施影響力,獲取利益。從海權的興起,海上軍事霸權的每一次變遷,都會導致國際領導國排位的變化。每一次海上軍事霸權的變遷,都是由另一方更為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完成的,目前還沒有發生過海洋軍事力量以外的武器可以導致海上軍事力量覆滅的。海上軍事力量依然是各強國間爭霸需要加強建設的軍兵種。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不可避免,對海上軍事力量具有毀滅打擊能力的武器肯定會出現,遠端精準飛彈和飛機將成為艦船殺手之一。二戰以後,大國之間在海上沒有進行過一次上規模的海戰,現代幾場戰爭,具有代表性的大國海軍,美國海軍參加的戰爭,其海上軍事力量具有絕對優勢,對方根本形成不了威脅,所以大規模的海戰也沒有發生,海上軍事力量成為最安全的軍種。一旦,實力相當的國家發生海上衝突,其慘烈程度將比歷史上任何海戰要大。

目前海上軍事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是美國,在海上軍事力量的建設上其他國家難以超越美國。其他國家為獲取更大國家權利和影響力,加強對海上軍事力量的建設,看似能縮短與美國海上力量之間的差距。和美國爭奪霸權,發展海上軍事力量,其實陷入了軍事陷阱之中,一是海上軍事力量目前想超越美國很難,如超越不了,和其作戰只會處於劣勢;二是美國空中力量和信息化作戰能力更強,美國對軍艦的打擊能力也是最為先進的,美軍利用其他軍兵種照樣可以打敗艦隊。事實上,海上軍事力量有其局限性,海洋屬性太強,在信息化戰爭和遠端精準武器、空中作戰力量的打擊下,其優勢越來越弱。隨著生產力不斷進步發展,海上軍事力量在大國對決中生存空間不斷縮小,距離陸地越來越遠。最終以海權支撐的霸權也會沒落。

8、空中軍事力量

簡單來說,所有空中飛行器,不管是軍事裝備還是民用裝置,都可以構成軍事力量的一部分。在戰爭中,民航客機可以運送士兵,衛星也可以提供導航、偵察監控戰場動態,即便簡單的玩具飛行器,透過改裝也可以用於軍事用途。作為軍事武器的一部分,作戰和使用性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安全性對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空中飛行器的建設,必須不斷創新研發試驗生產,在現代戰爭中想獲取勝利,空中作戰力量建設是重中之重。

空中作戰力量具有地面軍事力量無法比擬的優勢。偵察、電磁干擾、打擊、突防、定點清除、對地對海攻擊,其作戰方式多,效果好,優勢明顯。從偵察來說,可以利用衛星和偵察機,以點控面覆蓋較為寬廣的地區,實施偵察監控,成為現代情報來源的主要途徑之一。從進攻來說,空中作戰力量具有快速反應,高速機動,遠端作戰,受地形地勢影響最小的特點,成為攻城拔寨進攻利器。從安全性來說,空中作戰力量由於技術先進,科技、工業門檻高,在戰爭中以技術優勢形成力量差,越是空中作戰力量強大的國家,空中軍事力量越安全,反過來為地面進攻清除障礙,威攝對方地面部隊,支援地面作戰,為自己地面部隊提供安全保障。空中軍事力量的發展,從低空到高空,不斷向更高空域發展,越高空域的飛行器科技要求越高,往往所代表國家航空航天水平更高,空中軍事力量更強大,點對面形成對地面控制範圍更寬廣。(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