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計劃終於落實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陸修年雖然一直說不擔心,但眼神還是透露些些許緊張。

當然,為了確保計劃能順利進行,他並沒有現身。他還特意叮囑高老闆幾人,千萬別將他們準備加工、並售賣海產品乾貨的計劃說出去。

來到縣城最好的酒樓後,高老闆只說弄了些新奇菜式,想讓大家試試味。

本來這酒樓的掌櫃就是高老闆的朋友,聽說他的來意後,也對這些菜很感興趣。所以他馬上和幾位食客一道嘗菜,看看它們的味道如何。

菜一入口,這些食客便讚不絕口,對這些菜餚很滿意,沒有任何意見,一直不停地吃菜。

而這酒樓的掌櫃更是一邊吃一邊細細研究,想知道這些菜餚的原材料是什麼,又是用何種方法烹飪。

而他最喜歡的,不是這裡頭的各種海鮮或鮮湯,竟然是那一碟酸辣爽口的涼拌海帶絲。

其實,早在來之前,高老闆三人便已經有了答桉。不過在心理作用下,他們自己也不相信自己,還是要親眼見到其他人的反應後,才肯下最終的結論。

見反響特別好,他們三個已經打定了主意,要和陸修年一道把寧海縣的海產品加工並賣出去。

由於涉及到太多東西,所以高老闆三人又回到了衙門,和陸修年等人就合作的事詳聊。

“長年累月吃同樣的東西,或許會覺得外面的屎都是香的。我有信心,我們這些海產品乾貨出現在外邊的市場後,絕對會暢銷。”

“再一個,我們既然已經有了意向,那就必須做大做強。而且速度得快點,保密措施也得落實,務必要來個出其不意,一炮打響我們寧海縣的名號。”

“畢竟夷州城還有好幾個縣臨海,而這些海產品乾貨的加工方法也不複雜,我擔心一旦我們開了個頭後,其它縣的人也會跟風搶飯吃。到時候,哪怕我們再努力,也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人都是自私的,既然陸修年是寧海縣的父母官,那麼就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大家脫貧致富,把那些俯首可拾、又不要錢的好東西,通通變現成銀子。

這也是目前最快、最省錢的發達致富之路,她們必須牢牢把握住,來個“變廢為寶”。

至於其它縣城的發展,不好意思,這和她們沒有關係。自家的事都沒收拾利索,又如何能幫別人呢?

就這樣,經過了半個多時辰的交流,初步合作計劃終於擬定了。

高老闆三人表示,他們三人一定會盡最大能力,發展壯大寧海縣的經濟,讓那不被重視的大海,成為大家的搖錢樹。

而他們也的確沒有誇海口,三人統共出了差不多五千兩銀子,而他們家的馬車牛車和工人,也可以隨時抽調出來。

這五千兩銀子,放在京城裡不過是小兒科,根本算不得什麼。但在貧窮的寧海縣,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天文數字,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既然合作計劃出來了,陸錦春兄妹三人便開始忙活起來,籌謀著搞一番大動作。他們準備來個同步進行,以最大化提高工作效率。

陸錦春和柳嫻月負責招工,挑選那些看上去老實靠譜又勤快的人。為了方便管理,還要簡單登記一下個人身份資訊。

在正式幹活之前,柳嫻月還把注意事項和管理制度落實推廣到每一個人身上,同時把工錢和福利制度講明白,讓大家更加有幹勁。

陸知秋和丁桂林爺負責廠房的建設,為了節省時間,也為了確保海產品的新鮮程度,他們買下了海邊附近的幾個大房子。

他們還請人對這幾個房子進行了加固和簡單的改造,如此一來,只要海產品被撈出來後,便可快速對其進行加工。

這些房子附近,地勢寬敞平坦,視野也開闊,是最好的天然曬場。於他們而言,省時又省力,也方便集中管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陸宛君的任務比較重,她先把那些海產品乾貨的加工方法記錄下來,以方便接下來的生產。

當然,她還用心找了幾個看起來淳樸敦厚的童生,準備將他們培養成管理人員。

畢竟規模一旦形成,她們肯定會更加繁忙,不可能事必躬親,時刻過來管理監督工人們。

高老闆的那兩個朋友,分別姓劉和姓於。為了讓他們有集體歸屬感,以後更加盡心盡力,也為了方便自己家偷懶,陸宛君特意讓他們也當上了管事。

高老闆負責掌管人事和後勤,劉老板負責管理海產品乾貨的加工,而於老闆則負責捕撈那一塊。

三人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相互關聯而不干擾,這樣的安排也挺好的。

當然,這所謂的“負責”,並非是要他們時刻過來盯著,而是由管理人員那邊負責整理好,並準時向他們上報。他們有時間的話,可以過來現場督工或者核查。

陸錦春和陸知秋,屬於靈活安排人員,哪裡有需要就去哪裡幫忙,並及時處理各種突發情況。

至於陸宛君,在大家的推舉下,當仁不讓成為了老大,負責管理總事務。

除此之外,她還要開拓好海產品乾貨的銷售和運輸渠道。要不然,一切努力都白搭。

總而言之,她們接下來會很忙很忙,有太多太多的事要等著她們一一解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