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朝會進行到現在,毋庸置疑,朝廷已經達成了共識,這次再也沒有人能動搖朝廷西征的決心了。無論是外戚集團,還是官官集團,此刻不再爭鬥,而是再次聯手,準備對付天下最狡猾的敵人,西州劉範。

接下來,朝廷廷議的焦點從曹操的十軍會攻上,轉移到了如何徵發士卒上。畢竟,按照曹操的構想,不僅要徵發十五個人口充足的郡國的郡國兵,還要徵發北軍、南軍、西園軍、五校、關中駐軍等。這十五個郡國的部隊,以及北軍、南軍、五校、關中駐軍,就是漢朝近百分之七十的武裝力量。郡國兵戰鬥力平平,但南軍、北軍、西園軍、五校、關中駐軍的訓練十分刻苦,也能得到朝廷的厚待,所以朝廷最為倚重這些軍隊。

如今要動用數十萬大軍,朝廷不得不慎重。南軍、北軍、西園軍、五校是朝廷拱衛京師的軍隊,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傾巢而出,不然京師很容易陷入大亂之中。而且,南軍是大將軍執掌,其餘的軍隊,都是由劉宏親手掌控,關中駐軍也是由皇甫嵩統帶。這就涉及到皇權與相權的鬥爭。經過磋商之後,朝廷以折中的方式下了決定。南軍、北軍、西園軍均出動半數,五校和關中駐軍傾巢而出。

再後來,朝廷又定下了西征王師的總兵力,為四十萬。其中,北軍兩萬之眾,南軍兩萬之眾,西園軍六萬人,五校六萬人,關中駐軍四萬人,郡國兵二十萬人。四十萬大軍中,有騎兵七萬人,步兵三十三萬。為了支援這數十萬大軍的供給,朝廷另外還徵發了天下所有郡國之一百萬人參與徭役,為王師運輸軍糧,提供服務。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除此之外,朝廷還要確定好出使各個勢力,讓他們心甘情願地為大漢王朝賣命,玩命地進攻西涼。最後,朝廷還確定了此次西徵軍之將帥。朝廷決定以車騎將軍皇甫嵩為帥,平虜將軍曹操、中軍校尉袁紹、中郎將公孫瓚、京兆令蓋勳、長沙太守孫堅等為大將。同時,等鮮卑軍和烏桓軍到來,兩軍也是歸屬大帥皇甫嵩節制。

於是,廷議結束後,朝廷這臺故障重重、鏽跡斑斑的統治機器又緩慢地轉動起來。命令一條條地從洛陽城發出,去往天下各處。這是漢靈帝登基以來,召開的最久也是他最為投入的朝會,一直進行到三更半夜,朝會方才結束。但結束之後,公卿大臣們、宦官們仍然是回味無窮,為曹操之十軍會攻之計感到振奮不已,對曹操此人刮目相看。

曹操也感受到了這一點。一下朝,眾多的同僚就立即把他圍了起來。他們表面上一直在好奇地詢問曹操怎麼謀劃出如此智計,曹操怎麼怎麼雄才偉略,但其實曹操沒被勝利的喜悅所迷惑,他知道這些人都是想巴結他,只因他以後即將不可限量。但讓曹操沮喪的是,人群中卻有一人,走過他身邊卻一言不發,不為所動,彷彿不知道曹操似的。

這人就是荀攸。荀攸見曹操被同僚們包圍起來,沒有殷勤地也跟著圍上去,而是只是對曹操報以一個微笑,然後走開了。曹操一看荀攸如此,立即粗魯地撥開人群,朝荀攸跑去。曹操跟在荀攸之後,說道:“足下以為如何?”

荀攸挑了挑眉頭,說道:“以為何物?”

曹操說道:“足下明知故問,某所問者,自然是某今日向朝廷所獻之計。足下以為此計如何?劉範可有生還機會乎?”

荀攸慢下步子,與曹操並肩而走,說道:“實不相瞞,今日見聞,確使在下大開眼界。想不到,曹孟德果然是治世能臣,亂世梟雄。十軍會攻,這等心狠手辣卻又天衣無縫之計策,量是在下,尚且不能作謀。而曹將軍卻輕易地謀劃而出,看來在下果然沒看走眼,曹將軍以後必然是劉範大敵。”

曹操說道:“足下過獎。足下說某將來是劉範將來之敵,恐怕不對。量他有多大的才能,劉範又安能在十軍會攻之下存活?難不成,足下現在依然對劉範懷有信心?”

荀攸說道:“劉範是勝是敗,非在下可預言。同時,在下也不在乎。在下說過,除非他能克敵制勝,不然在下絕不會投效。而朝廷將用將軍之計,以十路大軍圍攻之,以二百萬帶甲之兵共剿之,看來劉範確實是分身乏術,顧此失彼。”

曹操說道:“如此說來,足下可是對劉範不抱希望了?如此也好。劉範是為反賊,擁兵自重,褻瀆朝綱,威逼至尊;且大軍將結,會攻涼地,授首必是,行將就木。自從某獻計與朝廷後,劉範已經算是半個死人了。他之自取滅亡,不過是時間問題。足下意欲歸附他,實在是太過失策。如足下如此高才,若能輔佐朝廷最好。”

荀攸說道:“在大功未成之前,將軍如此自信,太早了吧?”

曹操說道:“不早不早。劉範必死無疑。當然,劉範死後,軍功薄上也有足下之大功。若不是足下為某說服大將軍,大將軍勸陛下開戰,某也不可能今日封侯拜將。”

荀攸笑道:“看來將軍還是不太瞭解朝廷要務。大將軍以外戚之姿,欲與陛下爭權奪利,陛下怎會聽他的話?若在下前去勸說大將軍,當然水到渠成。但大將軍必定無法說服對他有戒心的陛下。”

曹操疑惑不解,說道:“不藉助大將軍之力,那足下是如何辦到的,讓陛下一夜之間改變態度?”

荀攸說道:“能使陛下言聽計從者,無出十常侍。在下在將軍走後,又去了張讓府上,不出片刻,他便願意幫助在下。”

曹操這才明白,說道:“張讓最為忌恨劉範,尤其是在洛陽之變時奪走他的多年積蓄。之所以下不了決心勸服皇帝,只是因見皇帝膽怯猶豫。”

荀攸說道:“正是,張讓真的太忌恨劉範,甚至昨夜在下求他辦事,他都沒有收取在下的賄賂,反而給了在下不少金寶。”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