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衣無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不過,畢竟是十一億錢,比起劉範當初在黃巾起義時搜刮到的張角的半數積蓄,也是不相上下;比之從西域搜刮和繳獲的財富,也差不多佔了十分之一。建設天州和昆州,安頓好五六百萬流民,還不知要花多少錢。如果讓匈奴人得到這筆鉅款,說不定匈奴人會因此又強盛起來。總得想什麼辦法,削弱匈奴人的力量,順便賺點錢來補貼家用。劉範心想。

捧著墨香四溢的合同,劉範的思緒就飛到了北宋,這個中國歷史上最為富庶的時代。北宋的經濟達到當時世界上的百分之八十五,朝廷一年的財稅就是明朝的十倍。但北宋因為缺乏大規模、強有力的騎兵,主力部隊都是步兵,所以面對遼國和西夏十分乏力。不是因為北宋步兵經常打敗仗,而是步兵打敗了遼國騎兵後,卻又不能追擊之。久而久之,北宋就越來越弱。

為了保境安民,北宋只能用金錢來購買和平。北宋的方法就是給遼國、西夏和金每年送歲幣。即使是北宋政府在歲幣上花費不少,給遼國每年三十萬,給西夏每年二十五萬,但北宋卻仍然屹立不倒,甚至還把歲幣的錢給賺了回來。精明的北宋朝廷,使用的絕招就是和那些敵國相商,在邊境線上開通榷場,鼓勵商人和契丹人、党項人,金人在榷場交易。

由於北宋是中國所有朝代裡重視商業的朝代之一(另一個是元),北宋又有人口優勢、商品優勢,所以北宋對北方敵國從來都是絕對的貿易順差。宋的敵國只能提供皮毛、牲畜作為商品,而北宋卻有茶葉、絲綢和陶瓷等大宗商品。僅僅依靠幾個榷場,就能把歲幣全部賺回來,另外還賺取到比歲幣多達數十倍的利潤。

在很多人眼裡,北宋給敵國送歲幣,是一種屈辱的、消極的方式,有失國體。但其實,歲幣這不過是開通榷場的一個由頭。只要有榷場,北宋自然能賺得盆滿缽滿,何必在意一點點歲幣?

想到這裡,劉範的心中逐漸想到了一個計劃。把患得患失的於夫羅送走後,一肚子疑問的黃忠忍不住了,追問劉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劉範和賈詡哈哈大笑,於是將所有事和盤托出。

原來,賈詡給劉範獻“無中生有”之計,此計一共有三部分。為了讓於夫羅認清事實,劉範讓劉誕給他設了三次局。原來,那些在於夫羅鄰桌旁議論的人,是錦衣衛;後來坐在於夫羅身後的鮮卑使者,也是錦衣衛;再後來,進駐驛館的西域各國使者,還是錦衣衛;那個認出須卜骨都侯、為欒提羌渠算卦預言的西域僧人,也是錦衣衛;就連那個被匈奴探子發現穿著漢宮宦官服飾的,也是錦衣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無中生有,就是讓本來沒有的,給冒出來;或者是讓中計者認為,他看到的本來沒有的其實是有的。為了實施這無中生有,錦衣衛可算是費了大力氣。假扮鮮卑人的錦衣衛密探,要求是精通鮮卑語,劉誕翻了半天花名冊才找到兩個人;假扮西域神僧的,又要自帶大忽悠的特質,能把人說的五體投地、毫無懷疑的,言語之間毫無破綻、滴水不漏,這樣的人才,在錦衣衛體制裡就那麼一個。

無中生有之計實施,最重要的還是各個環節的互相配合,就錦衣衛成員之間的默契度和職業素養提出超高的挑戰。比如那個假扮西域神僧的錦衣衛密探,其實根本就不會算卦,而且算卦也不可信,要不是在美稷城其他的錦衣衛給他提供了須卜骨都侯的資訊,神僧也難以取得匈奴貴族的信任,從而被羌渠單于接見。

要是在茶館上假扮客商的錦衣衛正忽悠於夫羅時,假扮鮮卑使者一行人的錦衣衛姍姍來遲,那於夫羅絕不會相信他們的話。只有所有人出現得恰到好處,出現得合情合理,才能讓於夫羅生不起疑心。

整個計劃,要求錦衣衛密探一間的配合必須是天衣無縫,滴水不漏。只要有一個人錯漏,整個計策就會全泡湯。而且,萬一於夫羅看出了無中生有之計,劉範就處於被動局面了。 但在劉誕的管理下,錦衣衛密探們的訓練,並不比西涼軍中最為精銳的虎衛軍和陷陣營的訓練來得輕鬆。即使是虎衛軍和陷陣營,要求的也不過是單一的軍事訓練。而錦衣衛由於是個情報組織,就必然要求熟練掌握多種技能。比如,劉誕就很注重培養錦衣衛的外語能力。就連劉範一時之間找不到翻譯人才,都要抽調錦衣衛密探過來做翻譯官。

錦衣衛實施的“無中生有”騙局,加速了匈奴人的屈服。讓於夫羅和他背後的匈奴貴族都誤以為,劉範真的把鮮卑人、西域各國都請來了,其實並沒有;他們誤以為,朝廷已經派宦官去密令匈奴中郎將動手了,其實朝廷還在論證要不要徵用匈奴人的戰馬;他們還誤以為,今年的冬天會比往年寒冷,其實懂點天文的學者,都預算到了一月,天氣就會恢復正常,積雪融化較早,雪融化後,露出的牧草足以讓匈奴人渡過難關。

無中生有,也讓劉範獲得了巨大的利益,當然就是超廉價的

牛馬。匈奴人把五百萬多頭牛賣給他,這意味著幾乎每一個即將進入西域的流民,都能分到一手一頭牛。還有十二萬匹戰馬,雖然品質稍微比西域馬差一些,主要是在體量上比西域馬矮一些,速度沒有西域馬快速。但匈奴人的戰馬和鮮卑馬一樣,後來培育成了蒙古馬。這些馬就具有比西域馬強一些的持久力,也比西域馬耐粗飼、耐飢渴一些,不容易生病。

匈奴人多餘的戰馬都讓西涼收走了,劉範就等於是切斷了除開西涼以外的中原輸送優質戰馬的最大的一個渠道。從此以後,中原再想進口戰馬,已經把大部分的戰馬半賣半送給西涼的匈奴,能賣給中原的戰馬,不會超過三萬匹,因為培育戰馬十分困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