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涼州大興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次會議之後,甄堯和糜竺便讓甄脫和糜貞都進了州牧府,先做個侍女,等到了良辰吉日,再正式迎娶。之後,糜家和甄家開始接手涼州的逐修路工程,也派人到了四個鹽湖考察,準備大力開採湖鹽了。為了快速完成修路工程,糜家和甄家在臨近涼州的三輔和益州招募了超過十萬的工人,這麼多人的衣食住行,更加促進了涼州經濟的興旺發達。

有了這麼多工人修路,所以只在幾天之內,涼州多數的道路都修建完畢,姑臧通往玉門關的官道已經完成,剩下的道路只是一些重要城池之間的道路,不成問題。為了留住這十萬工人,劉範還開出很多條件,包括給官田給他們耕種,最終,十萬人中有八萬多人留在了涼州,而且還招來了自己的家人,按照一家五口的標準,涼州最後得到了三十二萬人!得到了這麼多人口,劉範每天都能笑著醒來,他分給每家二十畝田地,並給涼州百姓所擁有的優惠,移民們大喜!

其實,要是劉範自己出錢修路也並非不可,但他修路就必須招募涼州本地的農人,這樣,農村的精壯都去修路了,就沒有人再種田了;如果招募其他州郡的工人,又會被那些州郡所壓制,人口就是政績,那些州郡的地方官肯定不會願意把人**給劉範,要是人少了,他們能剝削的也就少了。所以,只有讓甄家和糜家幫助,那些州郡才不會提高警惕,乖乖地交出人口。並且,劉範還可以利用將修路的任務交給糜家和甄家,用降低稅率的方法,還有劉範的武器原料訂單,透過這些辦法把這兩個大漢最富有最有資本的商賈牢牢地鎖留在涼州,兩家主要的商業活動將不得不在涼州開展,大部分的業務都圍繞著涼州而開展,那這樣,兩家就再也離不開劉範了!

這相當於劉範用商業的紅利作為繩索,牢牢地把兩個大商賈綁在了劉範的戰車上;甄家、糜家又和劉範結親,所以甄家和糜家和劉範,現在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為了保護自家的利益,糜家和甄家一定會拼了命地幫助劉範,有了兩家的支援,不僅涼州的經濟可以得到大大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日後劉範和天下的梟雄撕逼時,資本會更加雄厚。

果然,有了甄家和糜家的鼎力相助,涼州的經濟果然搞上去了,首先是修路,官道變得四通八達,十分有利於貿易的進行,全大漢的商人都蜂擁而至,爭著搶著到涼州來,還有的資本雄厚進軍西域各國,在西域和安息人、烏孫人,甚至是遠道而來的羅馬人交易,不少外國蠻夷也深入涼州,大大地促進涼州的繁華。外國蠻夷往往因為不懂市場行情,租賃各個郡治的東西兩市裡的商鋪時,被市易司的官員哄騙,出了高價租賃!這讓市易司賺得盆滿缽滿!

而且,在涼州一文不值的商品,在沒見過世面的外國蠻夷眼裡,那可都是價值連城的寶貝!漢人的眾多商品中,又以絲綢、茶葉、陶瓷三種大宗商品最為緊俏,外國蠻夷都是奔著這三楊商品而來的。而漢人購買外國蠻夷的商品中,以奴隸、地毯、香料最多。官道開通後,涼州超越西域,徹底成為了大漢與西方貿易的中轉站。由於外國蠻夷用的大都是黃金或者金幣,所以涼州的府庫裡堆滿了金燦燦的金子,稱量黃金都成為一個難題。

還有食鹽。四個大鹽湖被開發出來,產出的食鹽多得能夠滿足整個涼州的市場需求。因為《漢律》規定,食鹽必須由官家管理,所以食鹽歸官府售賣。甄堯和糜竺已經離不開劉範這個妹夫了,所以劉範對他們很放心,任命他們為官員,主持銷售食鹽。涼州的食鹽價格定得比市場價格低很多,所以涼州食鹽大賣,涼州官府和兩個大商人都賺得盆滿缽滿。因為商業發達,經濟繁榮,很多商人甚至來涼州定居,因此涼州又增強了四萬幾千多人。

劉範又將床鋪和椅子的技術賣給糜家和甄家,又賺了一筆。至於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是劉範的核心技術,不能交給他們。劉範讓馬鈞生產出紙張,又印刷了大量的儒家經典,一投入市場,就受到了劇烈的反響。千百年來,中國人一直都是尚文的民族,痴迷於學習。但因為沒有紙張和印刷技術,所以自古以來中國人大多數都是文盲。直到唐朝造紙術成熟了,也有了雕版印刷術,唐朝人民才能享受到閱讀小說的快感,之前的漢朝,人們只能寫字數少、晦澀難懂的漢賦。小說的出現,唐詩的興盛,與這兩種技術密切相關。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書籍在涼州大賣特賣,不論是農人,還是尊貴地世家公子,都對紙質書籍趨之若鶩,並把這種紙稱為“冠軍侯紙”,每天的書籍都被賣的精光,一本不剩!當紙質書籍傳出涼州,傳到中原和西域時,都引發了一場文化的大地震!大漢的文人墨客,紛紛傾家蕩產地去購買,不惜血本!使用羊皮紙的蠻夷們對於書籍更加狂熱,雖然看不懂書籍上的漢字,但也瘋狂地購買!人們搶購書籍那瘋狂勁,按照劉範的話來說,就像後世中國人搶購食鹽用來防輻射一樣。

還有珠算,涼州的商人和掌櫃們都是人手一臺;曲轅犁,還免費發放給全州的農民,多餘的就賣給商人。

商業如此興盛,劉範自然每天都是笑得合不攏嘴。但劉範知道,之所以涼州的商業如此發達,還是因為大漢現在在大體上還算太平,要是大漢全面陷入了戰亂和分裂,那商業一定會遭受重大打擊。要想爭霸,就必須依靠農業和人口。農業劉範已經佈局完畢,就差人口了。

現在的大漢,被世家大族搶了土地,或者遭受饑荒的難民遍布全國,正是爭奪人口的時候。為了獲得人口,劉範也顧不了這許多了,直接就讓底下的人傳出話去,就說若來涼州定居的話,涼州牧也就是他,會讓難民落地為戶,並無償獲得二十畝地的耕耘權,還有其他優惠都一一自動獲得。但田豐給劉範澆了一盆冷水,涼州和中原,千里之遙,頂多司隸、三輔、益州的漢中郡的難民能夠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空空如也的肚子,進入涼州,其他地方的難民,要麼是不來涼州,要麼是餓死在來涼州的漫漫長路上。劉範嘆了口氣,只希望那些難民能撐過飢餓,進入涼州,多救一個是一個啊!

除此之外,劉範還請糜家和甄家幫他收購糧食,不論多少,全都買下來。在原來的歷史中,就連在富饒的冀州袁紹手下的兵,還要靠搶掠百姓的口糧作軍糧;在淮南的袁術也沒好到哪去,他的兵甚至要自己去河裡摸河蚌來吃;曹操比他們高明,採用屯田的形式,他不僅養活了整個中原,軍隊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官渡之戰後,曹操的曹軍很少出現軍糧缺乏的窘境。

除了大肆收購糧食之外,劉範還看上了西域的寶馬。西域人傑地靈,不僅孕育了多個小國文明,還出產伊犁馬、焉耆馬等馬匹。西域的馬普遍比蒙古馬高大雄壯、速度迅捷、馴良聽話、靈活多變、壽命長,用於衝鋒陷陣再適合不過了。而劉範除了上次婚禮收到的幾十匹汗血寶馬,以及一百多匹良馬之外,就再也沒有拿的出手的戰馬了,都是些蒙古馬。蒙古馬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耐粗飼,耐力持久,但身形矮小,跑得不如西域馬快,這也就是劉範為什麼從鮮卑人那裡強逼戰馬時,提出那麼嚴苛的條件的原因了。

但物以稀為貴,西域馬雖好,但西域小國們都嚴格控制出口,主要還是西域唯一一個大國——烏孫賣得多。但烏孫和大漢是死敵,雙方都在爭奪西域的話語權,現在是大漢在西域佔據上風,大漢不僅在西域設立了西域長史府,還派遣出了戍己校尉,統籌西域各國的士兵,一起防範烏孫人。所以,烏孫不會讓劉範得逞。劉範拜託了很多家商賈,出了高價,但最後也只買到了三千多匹。劉範發誓,終有一天,他要打進西域,一定把西域的馬兒全都囊括到手裡!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