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推行屯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對於安置流民、開發天州和昆州而言,建立金城書院和講武堂不過是些小事。而安置流民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在涼州、天州、昆州推行屯田制。只要屯田制首先在涼州試點推行順利,然後再順理成章地推行到天州和昆州,最後輔以以工代賑政策,安置流民就能從所有人,包括朝廷官僚和西涼臣屬們都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變得輕而易舉。而推行屯田制的第一步,就是必須先要在涼州開始推行。

自劉範殺了韓遂,收服羌族和氐人後,涼州平定了兩三年。在此期間,遷徙入涼州的流民達到兩百五十多萬人。雖然還有近五十萬人還沒有得到完全地安頓,衣食還有問題,但也已經距離安定下來的目標不遠了。但問題在於,涼州之前推行的,是劉範根據後世天朝使用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而建立起來與之相差不大的田畝制度。唯一和責任制不同的是,天朝勝在不用上交農業稅。這也是因為天朝的工商業產值太高,原本在中國兩千年最為重要的農業產值,開始在時代的日新月異面前變得無足輕重。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負擔很小,加上劉範時不時的就免徵賦稅,這個制度自然對百姓最為有利。如果推行比前者負擔更重的屯田制,或許會引起全涼州農民的反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盛世自然是最為適合的農業制度,但現在不同,不遠的將來就是亂世,而亂世需用重典。在亂世中,屯田制能夠提供更多的軍糧,更能支撐長久的軍閥混戰,也更能最高限度地保障底層百姓的安全,使之不會因為旱澇而造成饑荒。這實在是比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更為優良得多了。從所有角度看,屯田制的推行是勢在必行,沒有得商量,沒有得退步。劉範這次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頂著罵去推行了。

於是,在和幕僚們商量之後,醞釀了半個多月,到了漢靈帝中平三年,也就是公元一百八十六年的十一月上旬,涼州州牧府正式張榜公布,原有的田畝制度,轉變為屯田制。屯田制有軍屯和民屯兩種形勢,任由百姓選擇其中一種。百姓也有自由選擇不參加任何一種屯田形式,可以上交國有土地後從事其他職業。

屯田制度被傳遍整個涼州。涼州百姓第一次聽聞屯田制,不免都吃了一驚。但出於對劉範及整個涼州官府的信任,百姓沒有多少驚慌。在半個月的時間內,也就是到了十一月下旬,果然如盧植那般設想的,涼州百姓大多數都選擇了屯田,尤其是軍屯。涼州共有約兩百七十萬人、約五十四萬戶選擇參加屯田。其中,共有二十六萬多戶選擇參加了軍屯,也就是說,屯田軍的數量有二十六萬人。其餘的二十八萬戶則參加民屯,其中的二十一萬戶是西涼軍士兵的家庭,他們參加民屯,負擔會比普通人家輕一些。其餘的七萬戶人家之所以選**屯,其實也是有苦衷。因為這七萬戶家中只有一個丁男(十六歲到六十歲),或者沒有多餘的勞動力。

而其他的二十六萬戶家中要麼是丁男的數量有兩人以上,要麼是家中的女眷數量有兩人以上。原本女人的身體孱弱,如果使用舊時的農具耕田,她們自當無法承擔。但劉範讓曲轅犁提前出現,使耕田的負擔大大下降。再加上官府提供官牛,耕耘不需再如從前那樣,大量浪費勞動力。

其餘沒有選擇參加屯田的,有約八十萬人口,十六萬戶。這些人口大多數從事手工業和商業,主要是商業人口居多。對於從事手工業和商業的這些人,劉範也沒有強求。因為以後施行屯田制後,參加屯田的兩百七十萬人口不再納稅,而且官府還要投入不少錢去補貼他們上交的收成。屯田制雖然解決了劉範的兵源和軍糧問題,但同時也減少了納稅人的數量,使涼州的財政受到嚴重挑戰。

這十六萬戶,就成為了涼州納稅的主體。以後的亂世,頻繁的軍閥混戰,軍費開支自然會成為財政支出的主要部分。劉範還需要讓這些人口,為自己籌措足夠的軍費。

在涼州推行屯田制,讓屯田制落到實處,讓涼州的各級官府熟悉掌握管理屯田的辦法,更要讓百姓們瞭解屯田制,又花費了劉範一個月的時間。直到十二月中旬,整個屯田制的推行才初步完成。接下來,就要迎接流民的到來。

但一個新的難題又擺在了劉範面前,現在已經是冬季十二月,大雪紛飛。流民進入涼州後,沒有足夠的衣物過冬,一定會大批的凍死。於是劉範就和朝廷通氣,希望朝廷在冬季先不要把流民趕進涼州境內。

但朝廷怎麼可能如此聽話?朝廷早就計劃,利用遷徙流民的良機,把農民起義的怒火都轉移到涼州去,實施一個龐大的禍水東引戰略。只要實施好這個宏偉的戰略,朝廷可就此得以新生,而反賊劉範即使再強大,也會深陷農民起義的泥潭裡難以動彈。說不定,那些流民還會把劉範推下臺去,不用朝廷一兵一卒,就能讓劉範身死族滅。這等穩賺不賠的買賣,朝廷豈會不做?

再說了,冬季寒冷,如果不把流民扔給劉範處理,難道要朝廷處理?朝廷承諾要遷徙流民,在冬季如果不提供過冬所需的糧食、冬衣和住所,那些流民肯定又要造朝廷的反。朝廷根本沒有理由,在寒冷的冬天還把流民留在自家地界上。雖然朝廷不可能一個冬天就能把五六百萬人都送進涼州,但能送走一個是一個,反正累贅的是涼州官府,而非朝廷。

朝廷嚴詞拒絕了劉範的要求,並假惺惺地要求劉範嚴格遵守盟約。任憑劉範給趙忠和蹇碩兩人賄賂多少,朝廷還是不依不饒,就連一向對趙忠和蹇碩信任有加的靈帝劉宏,也毫無鬆動的跡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事已至此,劉範只能硬著頭皮往上頂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