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那山有那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靠山王楊雄子承父業,行伍出身,不過在這個文道百家掌控天下的時代,他入的是兵家,修的也是文道。

相對來說,兵家的人沒有那麼多瑣碎規矩,講求的是勝與敗、生或死,向來把亂世當做樂園,標榜著“得兵家相助者可獲扭轉乾坤之力,為萬人敵”。

思想不同,所以造就不同的人,靠山王楊雄縱橫天下,馬上稱雄,同樣,他馬下也不檢點,素來為人所詬。

寶馬、烈酒、美女,這是楊雄最愛的三樣東西,但他更愛的是自己的兒子。哪怕楊文讓他上天摘星、下海撈月,他也不會皺個眉頭,只是他與楊文這對兒父與子之間的表現形式讓人總覺得哭笑不得,不知誰爹誰兒子,按照儒家的話來說,就是不懂人倫規矩、三綱五常。

三間垂花門樓,四面抄手遊廊,楊雄揹著雙手,如同沒頭蒼蠅,亂糟糟在雕刻著複雜而高雅圖案的鏤空朱門前轉來轉去,老臉糾結,嘀咕不已:“怎麼一到家就病倒了?昨兒不還是好好的嘛!天啊!難道真被道家那些牛鼻子說中,是我楊家殺孽做的太多……”。

“閉嘴!一邊站著去!”。

自三年前因楊文被逼著出去遊學,而一直不出後院兒的老太太今天也出了門,坐在屋前的石凳上,手中握著龍頭金杖,大聲呵斥楊雄,那兇狠的模樣,真是恨不得殺了自己兒子似的。

在外邊威勢滔天的楊雄像是受了氣的小媳婦兒,乖乖的垂首站在老太太身邊,長吁短嘆。

不多時,朱門被清秀的侍女推開,一位鬚髮皆白,仙風道骨的老者走了出來,朝著楊雄微微點頭後,轉頭向老太太,道:“老夫人且寬心,世子身體無礙,比之從前還要好上許多,只是舟車勞頓,一時間的精力不濟,養兩天就好了!”。

“多謝了!孫神仙!”。

老太太起身還禮,算是松了口氣,活了這麼久,經歷了無數的風雨,哪怕是當年被妖王刺殺時,老太太都沒這麼緊張過呢。

孫神仙,這是別人給起的雅號,但也是稱號,老者本名孫瑜,是醫家當代的“醫仙”,大唐王朝的國醫。他給楊文看過很多次病,從小到大,對病情也算瞭如指掌,因而笑道:“世子在外遊歷,定是有所奇遇,應該是修了儒家的功法,以浩然正氣滋養先天不足的五臟六腑,身體這才逐漸好轉;只要持之以恆,說句不好聽的,哪怕雖不可能長命百歲,但也不會再是短命之鬼!可喜可賀!”。

“好!好啊!”,老太太點了點頭,心情大好,笑著做了個請的手勢,道:“孫神仙這邊請,知曉孫神仙以救死扶傷為己任,不收金銀錢帛,老身也不開這個口啦!不過,近來老身偶然得了不少珍貴的藥材,萬望孫神仙莫要推辭!”。

孫瑜大笑:“善!”。

望著送孫瑜出府的老太太,楊雄長呼一口氣,三年不見,自家老母親變得更可怕了,搖頭晃腦中,他笑嘻嘻的向房間中走去。

房門是進了,但楊雄顯得小心翼翼,生怕碰著房間裡的東西,要知道楊文的房間可比楊雄的漂亮多了,當然,也風雅多了,畢竟楊雄那掛滿了盔甲兵器的房間,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與風雅沾上邊兒。

整體格調便顯得清素的房間中,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墨龍血磨;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著斗大的一個青瓷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白菊。西牆上當中掛著一大幅“顧三絕”的《洛神賦圖》真跡。東牆上拓寫著不久前過世的當代書法名家“諸中書”的《孟法師碑》。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簡約,卻不簡單,只要是識貨的進來,都會覺得奢侈。

蔥綠雙繡花卉草蟲的紗帳中,楊文面色憔悴的躺在床榻上,只露出一個腦袋,其餘的部位全被金線繡花的錦被遮擋,唯有一雙眼睛還是原來那般靈動,望著賊一樣賊頭鼠腦進來的楊雄,狠狠的瞪上一眼,撇頭過去,不言不語。

楊雄齜牙咧嘴的想說些什麼,卻又什麼都說不出來,只能腆著臉坐到楊文身邊,做出噓寒問暖、心痛不已的模樣。

好半天,楊文掀了被子,坐起身來,道:“我還死不了……咳咳……讓錢三多給我準備車馬,今天我就要去大學書院!”。

“今天就去?晚幾天也沒關係吧?陸九淵那個老雜碎還敢跟你說啥咋地?你這身體……好吧!”,被楊文狠瞪了一眼,楊雄只好賠笑道:“馬上!馬上!我這就去叫錢三多!”。

顛顛兒的跑出幾步,楊雄回頭問道:“氣兒消了不?”。

“滾!”。

一聲悶哼,伴隨著一隻鞋子,堂堂的靠山王就這樣被趕出了房間。

搖了搖昏沉沉的頭,楊文叫道:“畫眉,更衣!”。

眉眼兒清秀的小丫頭從外邊吃吃的偷笑走了出來,手腳麻利的從櫥櫃中找出一套繡著銀色絲線的黑色的長衫,邊服侍楊文穿衣,邊忍不住說道:“世子,你這樣做會讓老王爺很沒面子的……咯咯咯咯!”。

“知道他沒面子你還笑!沒尊沒卑!小丫頭,要不要我給你檢查檢查身體?嗯?”,紈絝的世子伸手在小丫頭的清秀臉蛋兒上捏了一把,水靈靈的觸感讓他心中不免感嘆:前幾年還是個黑不溜秋的黃毛丫頭,才三年不見,就出落的亭亭玉立,有模有樣,還真是女大十八變啊!

小丫頭臉一紅,低著頭不敢吭聲了,專心的給楊文穿好衣衫,送出門外。

錢三多早已經等候多時,腰彎得很低,獻媚的笑著,腦袋頂上還頂著那只青毛的狗崽子,遠遠地就向楊文跑來,道:“世子!我把小祖宗給您送來啦!”。

青毛狗崽子一翻眼睛,不屑的從錢三多頭上站起,直接蹦到楊文的懷裡,還衝著錢三多吼叫一聲,像是很不滿。

楊文拍了拍這肉滾滾的小狗崽子腦袋一下,笑道:“你這狗東西,不學狗叫喚,學狼!”。

笑罵後,楊文踩著方凳上了馬車。錢三多自動的坐在車廂外的前沿,拿起馬鞭驅車,馬車四周,王府近衛自動護在四周,前方有人舉著牌子“靠山王府”、“肅靜”、“退避”,一行百餘人浩浩蕩蕩的向南行去。

為何去那邊兒?因為,那邊有座山、山上有座書院,名曰——大學。

自從孔聖橫空出世,正式確立的儒的學說後,儒家似乎從來都沒有沒落的時候,世代人才輩出,哪怕當年因為儒法相爭而引發的焚書坑儒,都沒有讓儒家一蹶不振,反而愈挫愈勇,在此後數千年與妖蠻的抗爭中,建立起了不亞於兵家的威望,時至今日,儒家也是文人士子的首選。

儒家強大的具體表現在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家、儒家號稱當時並稱的二顯學;秦皇橫掃*時的儒法相爭,秦末的儒兵相爭;漢祖武帝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三分天下、兩晉前後的儒兵慘鬥……每一個時期都可以看到儒家活躍的身影,墨家沒落,儒家還在,法家沉寂一時,儒家還在……

而儒家真正最厲害的還在於“教育”二字。教育、教育,教與育,教書育人,因而有了“大學”的存在,因而有了儒家源源不絕的有生力量,因而也有了立世的根本。

先知先覺的儒家在這一步上,走的比它出現的早的文道學說醫家、兵家、道家等都要早得多,豈不見大學書院現在反而是歷史最悠久且最富盛名的學院?

“大學”始於《禮記》,所以,遙望那古樹參天的巍峨學宮前,紅底鎏金的匾額上寫著蒼穹有力的一行大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是儒家學子的人生箴言,更是他們心中不可動搖的信念。

書院建在洛都城南方一角的方寸山上,距離山下有很長的一條小徑,差不多百丈,那牌匾上的字並不大,卻彷彿有著莫名的魔力,散發著柔和的白光,楊文看的很清楚、也很入神。直到他身側的亭子中,一個峨冠博帶的老者長身而起,方將他的注意力吸引過去,因為,那老者——太刻板了。

方臉、粗眉、直鼻,老者五官之間的距離像是精心的計量與算計過,看起來就是個方正的“國”字,他身著纖塵不染的白色儒袍,頭上的束發冠比尋常人要高出誇張的四五寸許,如同利劍。

楊文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刻板,第二印象就是——他的名字叫規矩!

“等你很久了!為什麼遲到?”,儒者雙目怒瞪,看著楊文,冷曬不已:“果然是盛名之下無虛士啊!靠山王世子,好得很!”。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楊文也不生氣,拱手一禮,笑道:“我從未說過什麼時候會來,又何來遲到一說?先生未免火氣太盛了吧?”。

“哦?那倒是我魏子夏的不是了!”。

這人正是書院副院長魏子夏,此時他上上下下的仔細打量著楊文,對於這些個勳貴弟子,他向來不喜。他認為書院就應該是讀書人的書院,不能因為今兒這個將軍的兒子要來,那個尚書的女兒要來,便要壞了規矩,大開方便之門。無論院長陸九淵到底是打什麼注意,他都想讓楊文知難而退,不要帶壞了書院的風氣;他並不是非要針對楊文,要來可以,按照書院的規矩,去考!

魏子夏盯著楊文很久,冷哼道:“既然來了,也別說我不給你機會!”。

話鋒一轉,他又道:“但是!也不可壞了規矩!一直以來書院的規矩都是透過考試來選拔學子,當然,並不是沒有不靠考試的人進書院學習,那是因為他們都有可取之處,可以因為他們破了規矩!那麼!你呢?”。

面對魏子夏的朗朗喝問,楊文依舊笑面相迎,沒有拿身家壓人,反問:“什麼叫做可取之處?”。

魏子夏一愣,隨之,說道:“若不懂儒家典籍,不通四書五經也無妨,文道八雅你總該會吧?所謂: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你是有‘餘音繞樑’之技,還是有‘以假亂真’之藝,亦或是以天地圍棋盤,眾生為棋子的魄力呢?”。

楊文沉默不語,他身旁的錢三多卻是面色大變,心忖:這老家夥簡直是在為難人啊!餘音繞樑?就算是進士修為,沒有真正對琴藝的深刻造詣都不可能彈得出來,以假亂真的畫藝同樣是非同小可,至於“以天地為棋盤,眾生為棋子”,那只是個傳說!唯有當年楚漢相爭之時,兵家的一代宗師范增與大儒張良有魄力來過一次,號稱“鴻門局”,又稱“滅國棋”!

文道昌盛,相伴文力,而童生、秀才、舉人、進士這等稱號,也不再是單純的稱號,更是實力的象徵。否則,沒有文力伴身,如何去殺妖滅蠻,拯救天下蒼生於水火?更遑論文道相爭,那不只是動動嘴皮子,是會流血的!

一如當年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等激進言辭的亞聖董仲舒所言:做學問也要流血!不同思想與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交鋒,其激烈程度不亞於人族與妖蠻異族之間的戰爭!甚至更為慘烈!沒有武力,誰會信服?

楊文連個童生都還不是,又怎麼會有文力?又怎能施展餘音繞樑的琴藝,以假亂真的畫藝?

低頭想了很久,楊文抬起了頭,眼看著天空倏然而至的四合陰雲,耳聽得山頂書院傳來詩書朗朗,忽然笑了,邁著步子向小徑行去,直奔書院大門。

瞄了一眼楊文的動作,魏子夏冷曬一聲,全然沒有在意,只是重新坐下,手持書卷。

在他看來,那條路——不通!至少對於那個沒有文力灌頂、開闢智海的紈絝而言是行不通的!

……

ps:求推薦票、求收藏。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