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彼得堡:彼若有種,可得此堡—17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可是皇帝的關心和愛護,並不能幫助康采恩解決面前的實際問題。

三座稜堡都已經在祂面前初具規模,但針對西夏潑喜軍的計劃,卻始終找不到合理的策略可用。

這讓康采恩甚至都無心關注稜堡的建設,好在,他在這方面的作用本來就不高。

工匠們的初步培養都是康定國完成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建築材料的收購罷了——這點他早就完成了。

所以,現在他除了考慮潑喜軍的事情,也實在不知道該做什麼了。

於是他只好遊手好閒的在稜堡附近逡巡。為了保證他的安全,熟悉附近地形的趙明,被范仲淹特意叮囑一定要保護好他。

這倒是無意當中給康采恩增添了個聊天的伴兒。

“這個李元昊,有本事就打過來呀。陳冰在邊境卻按兵不動,這是什麼意思?一點都沒有蠻虜的樣子。”

聽著康采恩的抱怨嘮叨,趙明哈哈的笑著,絲毫不在乎自己的党項族身份,反而還對李元昊冷嘲熱諷起來:“西夏番邦,國小民貧,哪裡是大宋的對手。況且,海外手握五萬重兵,前不久更是痛擊此賊於河東邊境,他要是還敢衝過來,那才是活見鬼了。”

“可我怕的就是他不出來。老是這樣憋著,還打個屁的仗啊。”

趙明奇道:“咱們不是修完城就沒事兒了嗎?何必非要打一仗?他不敢過來豈不更是好事?”

康采恩擺擺手說道:“哪裡那麼簡單。咱們的這種稜堡,可是党項人從來不曾見過的玩意兒。他們要是不過來試探一番,我可不放心。咱們這好幾萬大軍可不能在邊境上堅持太久,我在海外海還有些麻煩要處理,不趁著這個時候打疼他們的狗爪子,恐怕他們在我走後傾巢而來,到時候環慶路可就要多上一場大仗了。”

“原來是這番道理。”趙明看了看北邊的党項軍隊,見他們的旗幟都垂頭喪氣的耷拉著,便無意間心生豪邁,於是康采恩就聽到了這樣一句豪邁的話,“就算那樣也沒關係,如今的環慶路,也不是延州之戰的時候了。”

幾乎同樣的話,此時也出現在西夏的軍營之中,野利遇乞在李元昊面前,大膽的分析著宋夏雙方的實力對比。

“如今的小范老子,手握數萬帶甲之士,遠非當年的老範老子可比。”

所謂的老範老子,正是在三川口之戰時,擔任延州知州的範雍。此人在朝堂上的時候還挺能蹦躂,但是到了邊境地區之後,便沒什麼建樹了。

後來人在總結三川口之戰的時候,往往會對這位仁兄,加上怯懦無謀的標籤。且不論這種評價公正客觀與否,但從他遙控指揮劉平,四處奔波,終至落敗的過程來看,這人在面對敵人的時候,顯然心中思緒早已混亂,比起范仲淹的智珠在握,這人差的絕非一星半點。

所以,野利遇乞並不認為范仲淹會如同範雍一樣好對付。更何況,宋夏戰爭已經持續了將近四年,皇宋的綜合國力已經越發能夠轉化為邊境戰力了。

這一點,從宋朝邊軍著甲率的明顯提升就能看得出來。所以野利遇乞才會說,范仲淹手中擁有數萬帶甲之士。

這也就意味著,野利遇乞並不認為這個歌時候衝過去是個明智的選擇。

其實李元昊的心中也深刻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是仁多零丁的觀點也是無比正確的。那個叫做康采恩的傢伙,實在是太妖孽了。以他弄出來的那些陌生招數,之前便讓西夏軍隊吃盡了苦頭。如果再縱容完成堡寨的修建,那還不知道會弄出個什麼怪物來。

所以,最好是在它完工之前將之破壞掉,否則,西夏以後在環慶路方向,還不知道會面臨這什麼詭異的挑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可是野利遇乞的話說的再正確不過。

於是,他們現在的局面就顯得進退維谷了。不打不行,打又打不過,這就讓人鬱悶得不得了。

回味一下之前雙方的惡鬥,再看看他們如今的處境,想必誰都會覺得有幾分諷刺的意味。兩個原本應該見面之後便分外眼紅的仇人,竟然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避戰不出,就連范仲淹都被弄得有些看明白了。這個李元昊大老遠的跑過來,難道不是為了報仇的麼?

不過這樣的對峙僵持,並沒有在這裡持續多久。

因為,那個叫做康采恩的傢伙竟然在無意之間想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法子。

不過這件事的起因,說起來就有些好笑了。

對於有著後世習慣的穿越者來說,某些習慣註定要被他們帶到遙遠的古代去,即便這些習慣並不值得提倡甚至根本不管用——最多為無聊枯燥的生活創造一些自嘲的笑料——也不能阻止他的出現。

二十一世紀的某些女孩,在心情低落的時候,往往會選擇買上一大堆食物,啃他個天昏地暗再說。而現在的康采恩,也在這條路上越行越遠。

比起很有可能茶飯不思的李元昊,他的這番作為,就連趙明都有些看不明白了。不過他一向是個粗神經的人,有肉吃的時候肯定不會少了他一個。

於是這個傢伙就在看採恩的帳篷邊,加入了康采恩的饕餮大宴。

肉類自然是西北邊境常見的食物。再怎麼說,這裡的畜牧業也是相當普遍的。所以弄些肉來燒烤便成為了趙明和康采恩的共同選擇。

唯一沒讓趙明想到的是,康采恩的身上竟然帶著中土極為罕見的香料。康采恩稱之為:孜然粉!

顧名思義,孜然粉當然是以孜然為主要材料製作出來的。而孜然這種植物,並不原產於中土,而是來自重要的伊朗高原——因此而得名安息茴香——甚至更西方的土耳其和埃及。

這是一種傘形科的植物,一年或兩年生,高二十到四十釐米,套種增產效果良好。

把他和八角放在一起加工,便能夠得到常用的孜然粉。

對於沒見識過這東西的趙明來說,此物對於烤肉的體現效果,實在是讓他垂涎三尺。

就連從旁經過的蘇烈,也被這美味吸引了過來。

然而就是他的加入,催生了康采恩那個計劃的誕生。(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