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你好,李元昊—93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就在高繼宣和康定國忙碌的時候,章友直的章子終於刻好了。

康采恩捧著那精緻華麗的印章,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正好這個時候關羽也走了進來,於是康采恩便拉著她一起欣賞,還指著上面的字說道:“這可真夠講究的,我都差點沒認出來。”

“這是小篆啊。很多人都認不出來了吧。”

“誰知道啊,反正我告訴他的是,刻一枚東夏左威衛大將軍印,如今刻出來了,到時可以拿到外面去用一用了。以後這個章子就歸你了,你就是我們東夏帝國的左威衛大將軍。”

關羽聽完這話忽然緊張起來,他問道:“你不是說咱們的這個東夏帝國,是為了騙過朝廷當中的文官而虛構的嗎?那又何必讓我佩戴這個章子呢?”

康采恩聞言之後知道關羽已經對他的某些想法和做法產生了懷疑,不過,這一點其實解釋起來也很容易。

“東夏帝國的確是在我的構想之中,但現在還不能拿出來。因此即便他出現,也只能打著忽悠人的幌子來掩飾我們的真實構想。等到時機成熟了,大宋帝國便可以真的和東夏帝國建立實實在在的來往了。”

關於一開始的時候還似懂非懂,但他很快就明白了康采恩的想法,他是想要在宋朝之外,或者說是想要在所有政權之外,另外建立一個自己的政權,或許他就是未來東夏帝國的皇帝。而自己如今已經領到一枚大將軍印了。

不過關於對造反稱帝這種事情並不怎麼感冒,倘若天下動盪,那或許他還會站出來除暴安良一番,但是大宋王朝並沒有出現那樣糟糕的情況,他雖然沒有在這裡逗留多久,更不曾領略過汴京的繁華,而只是從那個鑲金嵌玉的不夜之都的旁邊擦肩而過,但是這裡的繁華和穩定,已經是他這個東漢末年的人所期望的了。

康采恩倒是很瞭解他的想法,但他早在集團設立之初,便已經為集團的發展定下了不同的模式。

所以他現在只需要在關羽面前重申一下,並能夠讓這位關西大漢想起康采恩的既定方針了。

“亂世用戰爭終結,和平用商業繁榮。”

關羽聞言之後,微微回過神來。這句話他以前曾經聽說過,雖然當時的他幾乎對這話沒有什麼過敏,但是如今想害康采恩,的確早就為這一切準備好了,不同的應對方案。

在這種方案之下,他們在大宋採取的肯定是經商繁榮的策略,所以這座看上去很穩定的帝國將會繼續屹立在亞洲的東端。至少摧毀他的不會是康采恩的野心,但是像東漢末年以及隋朝那樣的亂世,則肯定會被康采恩所平定,這是他關於所樂意見到的。

這又讓他想起了這一站的重要目標,那就是利用慈善的效果,像皇帝以及滿朝的文武大臣展示他們這些海外發展的人,究竟能夠給大宋王朝帶來什麼,宋朝一直渴望在西夏戰場上取得軍事勝利,但他們一直做不到,然而自從海外貿易開始之後,這些所謂的外之人竟然能夠給宋朝人帶來他們夢寐以求的聖戰了,這還不夠說服那群反對者們放棄他們那些糟糕愚蠢的想法嗎?我不夠的話,恐怕皇帝陛下要重新考慮一下這些人的位置了吧。

如今看來這一仗打完之後,康采恩在宋朝方面將不會有什麼大的軍事行動了。

這也是關於樂於見到的,即便他不認為在西北邊陲與敵國進行貿易是件正確的事情,但顯而易見的是,康采恩似乎對這件事情也沒有認真的準備,這或許又是他的某個計謀吧。

但不管怎麼說,集團都將會在這些明確的道路之下慢慢的成長起來,如果將來他真的發展成了一個龐然大物,那麼剛才順勢而登基稱帝,也不見得是件多麼違和的事情,只要不是破壞世界的安寧,對於關羽來說就沒有什麼讓他反感的了。

所以這枚東夏的左威衛大將軍印,他就心安理得的收下好了,如果集團沒能發展到預期的水平,那麼這個印章就是用來逗大家樂呵樂呵的,充其量算是個紀念品,如果東夏發展到了那個水平,那麼即便他本來是個逗大家開心的紀念品,也將會因為集團無上的實力,而被賦予極高的權力。

水到渠成,總比那些野心勃勃的事情要容易讓人接受,而康采恩也認為集團的發展仍然需要很久的時間來醞釀。

好在穿越光門仍然掌握在他的手中,所以它還擁有著充足的時間,慢慢的打造出一個真正的東夏帝國來,在此之前如果有人問及那麼就將和章友直說過的那番話重複一遍好了,反正那也是實情,但將來如果事實改變了,集團發展的那東夏帝國便可以真正的出現了,到時候他要和章友直作出怎樣的解釋,那就是他剛才的文學修養問題了。

其實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也很容易,大不了就是一句實在想不通該用怎樣的國名,不如我們就把曾經的那個笑話變成現實好了,反正康采恩也著實不在乎將來的國度叫什麼名字。

只要不用四大集團當中的任何一個,他都覺得那個帝國能夠繼續維持下去,反正不會遭到其他三個集團的仇視。

四足鼎立的局面,恐怕也將會成為未來帝國的重要基礎。

不過就在他的心中盤算著這些想法的時候,一名斥候突然出現,並且為他帶來了一件讓他也感到驚訝的事情,李元昊認為三天之後便是個非常適合和談的時間。

他甚至已經為此準備好了豐厚的禮物,想要與康采恩仔細的交談一番。

至於和談協議的各項條件,李元昊表示他全都同意,唯一增添的附加要求便是要和康采恩秉燭夜話一番,但康采恩卻不喜歡在深夜當中與別人談話,因此這次交談必然會發生在白天,至於談判的地點,寧遠寨外便是非常合適的。

於是三天之後,一支浩浩蕩蕩的大軍便出現在了寧遠在之外。而前些天和愛和這幫人打得死去活來的,康采恩的人竟然大大方方的敞開城門,擺出了一番迎候客人的姿態,自然談判的地點選在了城外,但這番姿態卻很讓李元昊感到滿意。本來城外這個選擇地點就充滿了對他們的疑慮,倘若康采恩在緊閉城門的話,那未免就像是在直接罵人了。

還好剛才那人是個很會做人的傢伙,他這樣做的用意之一便是讓李元昊知道,老子們也不怕你這樣有血性的表示,當然立刻贏得了遊牧部落大酋長的讚許。

而他這次帶來的禮物也充分彰顯了他和他的誠意,光是牛羊肉之類的美味就足夠讓康采恩感到抓狂,而在西夏境內盛產的各種刀劍和戰甲戰劇,更是成車成車的被拉到了康采恩的面前。

李元昊還特別為康采恩帶來了一件稀罕玩意兒,聽說康采恩特別喜歡用火器,所以他便不知道從哪個村委那裡購買了一種叫做降魔變的東西。

剛剛才看到這玩意兒的時候,險些被嚇暈過去,這不就是後來火槍的雛形嗎?雖然這種長得像竹節蟲加粗版的玩意兒,實在不能與後世的狙擊槍相提並論。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它的工作原理和後世的絕大部分。都是相同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康采恩幾乎可以下定斷言,那就是,東方文明的第一支火箭或許並不是宋朝人製造的,而是這群党項人製造的。

當然宋朝的各種典章制度當中,也是記載了他們對於火器研究的成果的,比如說土火槍這種東西早就已經出現在了宋朝人的裝備列表之中。這種超人還對那種玩意兒做出了技術上的改良,比如說由於擔心炸膛的緣故,所以他們在槍管上做了一定的處理,每個一段距離槍管上都會出現一定的凸起。這就讓讓拳館的外形變得非常古怪,但在使用的時候基本上已經能夠抵禦火焰帶給槍膛的壓力了,只不過這種武器的準確度問題仍然有待進一步的解決。

但是這種技術上的問題並不像想象的那樣難以解決,在北宋年間製造的各種公路上,望山就已經普遍出現,這讓瞄準變得越發容易起來,只不過把望山這種東西放在朱火車上,還是相當有難度的。而在定裝彈藥出現之前,老槍的準確度和距離都不僅僅有瞄準的角度所決定。

這就像弓弩,在不同力量的持有者面前,即便是用同一種標準方式,也有可能因為初始力量的不同而打偏。非常重視弓弩生產的宋朝人,當然不可能不明白這一點,因此他們逐漸的開始對這種武器感到失望起來,以至於兩三百年之間的發展竟然沒有讓這種武器更向前邁進一步。

當然宋朝人和他的後繼者也不是愚蠢的。考慮到這種武器準確度比較差。他們在後來進行了一種非常有特色的改造。

如果一杆突火槍打不準的話,那麼一百杆擺在一起是不是會好很多呢?

於是,在這種類似於後世排隊槍斃的思想指引之下,一種頗有後世卡秋莎火箭炮特色的武器出現在了歷史之中。

這種玩意兒叫做一窩蜂,只不過出現的時候那已經是明朝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