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來自隋末運河邊的水軍陸戰隊—27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太著急了!"

這是康采恩對盧明月的評價。

在他面前的地圖上,有兩處豎立的小雞,標明著盧明月所部主力與前鋒的現在位置。

這是黃君漢以及那十幾路鏢局,為他辛辛苦苦打探來的訊息。而他也已經做好準備,要憑藉這訊息上的優勢,好好的教訓一下盧明月等人。

"傳我命令,冉光宇總部派出之後,嚴密監視盧明月前鋒軍隊的動態,無論他們是不是順利的攻佔黎陽倉,都要及時的將消息傳遞給我。"

"是。主公。"李子雄領命而去,對於黎陽倉,他是有著很大興趣的,所以一定要去看一看裡面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情,如果可以的話,他甚至準備把裡面的糧食全都劫走,畢竟,糧食才是這個亂世最為結實的硬通貨,對於康采恩來說,這個東西從來都不嫌多。

不過他還沒有走出大帳,就聽見身後的慷慨,又下達了另外一條命令:"去告訴黃君漢,一定要扛住後面的主力部隊。他們押運這糧草肯定走不快,而且人數眾多,再加上汲郡境內河流眾多,倘若他們要渡河的話,那會顯得更加笨重繁瑣。那時候或許就是我們的好機會。"

王伯當聽聞此言,立刻興奮的跳了起來,他知道康采恩已經想出了一條絕世妙計。

而李子雄這樣的聰明人,當然不可能比王伯當反應還慢。只是他沒想到康采恩竟然不準備用黎陽倉做誘餌,而是準備採用孫臏當年用過的法子。

不過這樣也好,相比起在外面流傳起來的用兵如神,這才是男人用的戰略,那些以多勝少的蠢法子,是個農民起義軍都能夠想的明白。靠那種本事吹起來的用兵如神,恐怕很容易就會被人揭穿吧。

要是沒有幾手真本領,恐怕以後都沒辦法在河南地界上混了。

不過幸好,對於曾經擊敗過楊玄感的康采恩來說,拿出那麼三五樣本事來,還不是件能夠考驗他能力的事情,至少這一招,對於盧明月等人來說,這算是足夠狠辣的了,只是不知道在這個部署完成之後,康采恩準備用怎樣的方式了結這場戰役呢?要知道如此大規模的作戰,對己方帶來的傷亡恐怕也是很嚴重的,而他還想著去那個什麼大宋王朝去人家征戰呢,如果是一支疲勞之師,恐怕只會成為宋朝人的累贅,而他想從宋朝那裡得到的東西,恐怕也要因之而成為鏡花水月。

不過李子雄也知道,康采恩既然做出了這樣的謀劃,就一定想清楚了後果的嚴重。因此他不需要為這個十歲的神童太過擔心。

於是他繼續邁著穩健的步子,離開了這座大帳,率領著麾下的士兵們,前去尋找關羽的蹤跡,黎陽倉裡的糧食雖然不是此次戰役的重要目標,當然對於網站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畢竟在明年,他們很有可能將會迎來一場惡戰,而郭逵所鎮守的那塊"根據地",至今仍然是他們的重要產糧區,如果遭遇戰事,恐怕明年的冬天要比今年的冬天還要難熬。

而王伯當就沒有那麼多心思了。竟然要去盯住盧明月身後的主力軍隊,那他就老老實實的帶人前去好了,反正黃君漢已經為他打下了如此良好的基礎,他可不相信會完不成康采恩佈置的任務,至於打聽回來的情報,會給康采恩的決定帶來怎樣的影響,那就不再他的考慮之列了。反正這一場大戰絕對是十萬規模以上的驚天撼地之戰,就算當年他們錯過了對付楊玄感的大戰,如今有這一役作為填補,也應該無所遺憾了。

只是他遠遠沒有想到的事,這一場戰鬥遠遠沒有他想象的那樣激烈。

不過未來的事情終究不會影響到她現在的情緒,還穿著高昂奮進的熱忱,王伯當和李子雄像被燙傷了前往黎陽倉的道路。

瓦崗寨的位置,距離北面的黃河更近一些,而距離南面的通地區則稍微顯得遠了,不過遠也沒有遠到哪裡去,畢竟他們所處的位置,正好是黃河與通濟渠形成的三角地帶。

這兩條河之於他們而言,也是重要的防禦天塹,所以,瓦崗寨不可能對此不熟悉,更何況他們的生計還主要來源於此。

從白馬渡渡過黃河之後,王伯當和李子雄便分道揚鑣。

由於有陣法上的幫助,所以關羽率領的軍隊,在到達白馬路之後,便轉而向東行進。因為東邊就是淇水匯入黃河的地方,從那裡進入淇水,轉而向西便可以到達黎陽倉附近。

黎陽倉的水利交通條件,也正是因此,而顯得十分便利。

在這裡囤積的糧草,既可以順著黃河西進,進入洛陽,也可以在滎陽郡轉而向北,走永濟渠進入幽州。

至於順著黃河向東進入柏海,那更是順手拈來的事情,所以想要征服高句裡的陽光,才是如此的重視黎陽倉,因為無論是從陸路還是海路上,這裡都非常方便為他的大軍提供補給。

不過,黎陽倉終究身處四戰之地,想要從陸地上向他發起進攻,其實還是很容易的。

根據黃君漢發回來的情報,前些天盧明月親自統率的先鋒大軍,就已經在順利渡過淇水之後,發起了對黎陽倉的進攻。

這是在猛攻了一天之後,雖然黎陽倉已經險象環生,但卻最終沒有失守。這讓盧明月不得不重新召集軍隊,準備第二天的戰鬥,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天空中卻突然飄起了雪花,這讓她一下子感到驚恐起來,倘若在遠征在外的時候,遇到了一場嚴寒,那麼對於追他而南下的父老鄉親們,恐怕將會是一場致命的打擊。

竇建德也是到了大雪帶來的風險,於是立刻派人聯絡留守在後方的高士達,讓他帶領著剩下的老弱婦孺和殘存的精銳向枉人山附近靠攏,建築那座山上的樹木植物進行取暖,以保證大家夥還能夠勉強扛過這場風雪的打擊。

與此同時,盧明月也選擇了相同的方法,只不過他不可能跑到枉人山去,所以只好就近躲進了大伾山之中。

取暖的柴禾很快就收集了不少,但他們卻意外的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隨身攜帶的乾糧已經所剩無幾,這意味著後續的軍隊必須給他們送來足夠的補給太緊,但是如今的大學已經足夠能封山,他們與後續部隊之間的聯絡也因之而中斷,想要得到補給,恐怕已經是難上加難,倘若這老天不給臉面的話,或許他們就要在這裡凍餓而死了。

追他們的士兵們顯然不想數以守待斃,他們私下尋找能夠吃的東西,那些已經躲在樹下準備冬眠的小動物,很快就因此而遭了殃,就連刺蝟他們也都不放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正是這種掘地三尺的精神,讓他們很快就發現了一件驚人的秘密。

"啊!"

一聲尖叫突然從密林深處傳來,樹葉上堆積的雪花也因此而撲簌簌的下落。當眾人循聲望去的時候,卻見一個年輕人驚訝的摔坐在地上,手指還顫顫巍巍的指著他剛才發過的雪坑,原本正在尋找食物的他,顯然是被什麼東西給嚇到了。

在場的眾人立刻跑過去檢視,卻驚訝的方向在那個水坑下面,竟然是一具屍體,看那屍體的樣子,身上竟然還披掛著甲冑,顯然不是一般的平民,

而就在這個時候,周圍的其他地方也傳來了斷斷續續的驚訝之聲,雖然不見得每個人都像這位年輕人那樣驚恐,但是一要發現的訊息很快也在他們中間傳播開來。

給刻鐘之後,就連盧明月也都被這些訊息給震驚了,他帶著人四處檢視了一番之後,回去找到竇建德,便商量起來。

"有士兵,但大部分都是青壯,死的也很蹊蹺,基本上都是被弓箭弄死的,但也有被大石塊砸死的。看這個樣子,應該是有幾個月了,不知道是誰的手筆?"

盧明月把他收集起來的訊息簡單的和竇建德說了一下,而竇建德立刻想起了一個人,不過他們又把這個人的名字說起來,因為那三個字,對於盧明月來說,幾乎就是夢魘一樣的存在。

但是盧明月並不是傻瓜,對於康采恩這個人的過往事蹟,他先前就是已經打聽過的,所以他很快就想起,在幾個月之前,是有那麼一股楊玄感的手下,曾經和康采恩在此地交戰,林冰這人是不是楊順專門從關中請來的高手。名字好像叫什麼李靖。

對於不可能知道歷史未來走向的路明月來說,這個名字於他而言,並沒有什麼震撼的效果,更不會引起她招攬的興趣,一個連十歲孩子都對付不了的傢伙,有什麼資格成為他範陽盧氏的門下走狗?

雖然他在家族之中連個走走的資格都沒有,但是,這並不妨礙他看不上其他士人。

而竇建德卻不是個蠢人,這個叫做李靖的傢伙,曾經活躍在邊境戰場上多年。光是和突厥人之間的戰鬥,就不知道進行過多次,像這樣一位響噹噹的人物,竟然輸在了康采恩的手中,可見那個十歲的神奇少年,並不像傳說中的那樣徒有其表,或許那他擊敗楊玄感的那一戰,並不是憑藉了什麼運氣,而是確實有幾分本領。

而就在這個時候,確實有幾分悲憫的康采恩,正帶領著他的手下們艱難的前行在雪地之中。讓他比較鬱悶的是,現在的他手頭並沒有足夠數量的棉襖,讓他的士兵們撐過眼前的銀行,雖然他深處的1977年的香江擁有較高的生產力,但是香江所處的緯度,註定他不會在房產方面也有點太過齊全的產業部門。

至於宋朝之類的朝代,雖然也擁有了比較先進的防寒製造技術,但總體上,比起隋朝時代來講,也沒有超過多少,因此,我剛在的影片沒此時只能用他們的自主手段來抵抗面前的嚴寒。

公元七世紀的冬天,要比1世紀人很多,這倒不是因為什麼,該死的小冰河時期,主要是因為這個時候的環境還沒有經過蒸汽時代工業的汙染。

在溫室效應還沒有嚴重到需要簽署京都議定書的情況之下,嚴寒對於這個時空的人們來說,幾乎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像杭州之類的地方下雪,那幾乎是經常發生的事情,甚至直到**大航海時代的時候,依然還有廣州下雪的記載。

至於什麼小冰河世紀的記載,有沒有充分考慮溫室效應帶來的效果,那康采恩就懶得在乎了,他只在乎現在他的士兵們幾乎凍得要死,那感覺就像是在抗美援朝一樣。

不過他這位良師都為我黨服務的社會主義紅色商人,在這方面則秉持著經典的革命主義樂觀情懷——他竟然嘻嘻哈哈的跑前跑後,不顧十多歲摔倒在深深的雪地裡,也要帶領著這群來自封建時代的士兵們,唱起一千多年之後的某些歌曲。

雖然對於士兵來說,這些旋律和歌詞都有些怪異,但是當他們看到康采恩那紅撲撲的臉龐,像頭公驢一樣賣力叫喚的時候,一切疑惑都顯得不再重要了。

於是,在殷商奢華的廢墟旁邊,一股來自瓦崗寨附近的漁獵手們,唱起了"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在鏗鏘有力的旋律滲透之下,這首朗朗上口的歌詞很快就被士兵們熟記了下來,就連那位出身邊境的魚俱羅將軍,此時也已經豪邁的叫嚷起來,他認為像這樣的歌曲,就應該原原本本的送給突厥韃子們,倘若那些人的腦袋能夠明白其中意思的話,那麼他們同時也該明白,他們的死期到了!

似乎是這種慷慨激昂的情懷,讓他們一時之間忘了辨別前進的方向,當他們到達淇水邊緣的時候,他們才驚訝的發現,他們好像走錯路了,原本要前往黎陽倉的他們,應該在七水附近看到大伾山,但他們現在看到的卻是比干去世的所在地,枉人山!(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