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來自隋末運河邊的水軍陸戰隊—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有這麼個叫做大宋的國家,正在和一個叫做水上的國家交戰,而大宋國的皇帝算是我們的生意夥伴,所以他邀請我們前去助戰。”

這話一出口,在場眾人立刻嗡的一聲炸了開來。

且不說大宋和西夏是在場大多數人都沒有聽說過的地方,光是大宋皇帝希望他們出兵,卻假借邀請之名,而不具實質利益這件事情,就足夠讓李子雄和魚俱羅等人感到厭惡了。

康采恩當然也很瞭解他們的心情,所以立刻站起來向他們解釋道:“就算是親兄弟也是明算賬的,那位皇帝雖然為人謙和,但也知道咱們市井之徒生活不易,所以他開出來的條件,真的非常讓人感到吃驚。”

這番話說完廳堂之中那些唧唧歪歪的聲音才總算退了去,接著康采恩便把海貿集團的成立過程,大致向在座的眾位給講了一遍,不過,包括單雄信在內的很多人立刻就反應過來,如果得到的害處是皇帝對於海貿集團的支援,那麼關他們這群山寨土匪何事?

康采恩只好又揮揮手,示意大家停止爭吵,繼而再次解釋道:“朱偉哥哥是不是忘記了,我們如今已經不僅僅是個山寨,而且還成立了青龍安保集團,以後就是承接獨夫那邊的生意,也會用這個集團的名義進行。當然,這只是句***,最為關鍵的是我們的這個青龍安保集團,在即將成立的海報計算當中,擁有一成半的份例,份例你知道是什麼吧,雖然海貿事業的結算週期偏長,很有可能需要兩年才能分一次紅,但每次分紅我們都是能夠拿到一成半的,那可是錢哪,可以為兄弟們買來兵器甲冑的錢,有了那些東西,在隋末這個亂世當中誰還能夠輕視我們兄弟的存在!”

市場經濟的原理其實是非常通俗易懂的,哪怕是個十歲的孩子也能講的清楚明晰,只不過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之前,與市場經濟相匹配的理念和制度,總會讓一些看上去理所當然的邏輯,變得有些像是奇談怪論。

至少在場的綠林好汗們就顯得有些矛盾,首先他們是不屑於提錢的,這一點很像是宋朝的士大夫,但他們又很是在乎兄弟的生命安全,如果那些錢能夠換來夾住刀劍,提高自身的實力,也不失為一件快意之事,所以他們的臉上早就已經住出了數不勝數的條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反倒是那些擁有官場經驗的首領們,立刻出聲表示支援康采恩的決定。,他們顯然已經看到了一個國家運營的雛形。

雖然他們是武將,但是隋帝楊廣在經濟方面的所作所為也足夠讓他們感到無語了。

隋朝是一個社會財富大量集中在官府手中的朝代,,這樣做的核心動力之一,就是儲存夠足夠的糧食和錢財,以備不時之需,而且這種儲存幾乎是建立在壓榨百姓的基礎之上的,能夠讓百姓自己承擔成本的官府,絕對不會浪費一分錢在這方面,大隋朝廷可謂是節儉至極。

但是這種節儉,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尤其是參與到朝廷組織的勞動,以及瑤浴當中的那些百姓來說,就幾乎苛刻的讓人寒心了,因此大嘴朝廷也迅速的失去了民心的支援,以至於在短短的二三十年之後就出現了大量的農民起義,並且最終讓整個帝國走向了覆滅。

李子雄和餘志羅等人就算理順不了這其中的邏輯關系,也已經隱隱約約發覺了其中的某些問題,而康采恩帶來的這個新訊息,就讓他們發現了新的希望,至少這個很重視錢幣的什麼安保集團,說不定就會擁有更加廣闊的未來。

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後世的唐朝和宋朝都吸收了隋朝的教訓,尤其是宋朝,在這方面做得更加“絕戶”,宋朝的國庫當中幾乎是不留存糧和現錢的,除了地方上的常平倉用於賑災之外,多餘的各項稅收一般都會退還給對應的商人,顯而易見的是宋朝人已經摸到了赤字經濟的門檻,只是沒有將之大規模的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當中去,後期的王安石更是距離此項常見的經濟邏輯只有一步之遙,可惜的是他用行政權力壟斷起來的財富,最終都花費在了邊境戰爭上。

但即便他們也不懂,也不影響康采恩對他們的觀感,居然已經得到了一部分人的全體支援,而擁有另外一撥人的糾結與質疑,那麼這件事情也就算是能夠定下來了。

既然定下來那麼詳細的步驟和計劃,就要和這些主要的首領們交待一番呢,只聽康采恩再一次咳嗽了一下,然後鄭重其事的說道:“既然已經決定要打仗掙錢,那麼咱們就得把自己的本事練到家才行,要不然咱們的腦袋可就是敵人的賞金。”

這話引來了幾聲輕笑,但也引來了幾縷深思,不過康采恩都沒怎麼在乎,他只是繼續說道:“宋朝那個地方,對於咱們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個人生地不熟的所在。這也就對我們的戰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們現在究竟有幾成戰鬥力呢?僅僅窩在山寨裡練出來的本事就能算得上是戰力了嗎?我看,咱們還得拉出去練練才行,陪練也不用找多麼厲害的,就那幾股農民起義軍好了,左右咱們也是領了朝廷旨意的金子放在那裡不賺白不賺,你們說是不是呀?”

幾個朝廷的降將立刻就會心的笑了起來,他們似乎非常欣賞康采恩這種能在朝廷面前依舊能閒庭信步的樣子。

摟草打兔子這種事情,對於如今的山寨來說,或許是可有可無的,但對於康采恩的整個計劃而言,卻是非常迫切的。

幾個綠林好漢自然也能夠從他的臉上看出時不我待的申請,於是他們也不再多做猶豫,左右康采恩所提出的那些理論,多多少少都與他們現有的價值觀有些不夠匹配,因此也讓他們產生了幾多遲疑,但是再多的質疑也敵不過兄弟之間的義氣,更何況,,自從這位小郎君入主山寨以來,兄弟們也的的確確拿到了更多的實惠,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說沒有人感激康采恩那是不可能的。

一首跳出來追她的人不在少數,很多人都嚷嚷著:“既然大當家的說要打,那就揍tnd!”

其實那些起義軍已經算是不弱的對手了,前些天,盤踞在清河地區附近地區的張金稱,順利的擊敗了前去剿滅他的朝廷將領馮孝慈。

只是當時的康采恩還在南方與劉元進交戰,所以並沒有關注這些事情,但如果不是他干預到了南方的戰事之中,恐怕吐萬緒和魚俱羅這兩員大將,就要死在與劉元進的交手過程當中了。

那樣一來,馮孝慈這位隋朝大將在陣亡之前,便有了兩個更加有分量的人為他墊底——而今就連費青龍那個傢伙都能夠在東郡打上一場勝仗了,難道康采恩這位穿越者還沒有本事以此為墊底之人,也在熟悉的山東戰場上有所斬獲麼?

至於為什麼選擇山東戰場,那實在是太簡單不過了,在他所熟知的山東歷史當中,自從后羿叛亂成功之後,就再也沒有一支來自山東的勢力順利反叛,成功了也要知道后羿造反的時候,還是公元前000多年,換而言之,4000年的山東歷史上竟然只有這一個成功案例。

可見山東人的天賦點,並沒有點在造反這個技能上。它們那保守的思想顯然更喜歡,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所以山東的官宦勢力非常強大,即便隋朝已經搖搖欲墜,那裡仍舊為隋煬帝培養了好幾位將領,來護兒即將在明年險些攻破高麗都城,而秦瓊和羅士信也在冉冉升起,至於現在還名不見經傳的張須陀,更是會成為大隋王朝最後的一顆將星。

換而言之,就算他康采恩會像馮孝慈一樣遭遇不測,也不必太過擔心,因為他完全可以聯合張須陀及其手下們,好好的收拾一下孟海公、孫宣雅之類的義軍首領。

當然,如果能夠在程咬金的老家東平遇到這位黑臉大漢,那就更加是筆劃得來的買賣了。

所以剛才此行的線路非常清晰,第一站自然就是正東方向的濟州東平,而第二站則是張須陀所供職的齊郡一帶,至於追跟隨張須陀能夠有什麼仗打,那就要看原本歷史的記載,會不會因為康采恩而發生改變,如果不會的話,明年的下半年應該會發生一次經典的戰役,張須陀將會率領秦瓊和羅士信好好的收拾一番那個叫做盧明月的傢伙,但如果發生什麼偏轉的話,康采恩倒是不介意,今年冬天就讓盧明月那個傢伙去見他的列祖列宗。

當然這些思考不需要在場的所有人知道,康采恩只是在私底下和關宇等幾個主要的首領進行過簡單的探討,不過單雄信在聽說康采恩此行還想結識幾位地方豪強之後,變得更加躍躍欲試了,至少他是死活不肯留在山寨之中負責看守,最後只好是徐世績、王伯當和吐萬緒負責留守山寨,其他幾位首領全都有參與到這場遠端拉練當中去。

不過在臨出發之前,李子雄卻意外的給康采恩獻上一計:“主公既然一直在利用朝廷,那麼將來必然會有一天要與之決裂,趁著現在這個大好機會,不如讓朝廷多為主公做一些事情。在下剛剛聽說主公有意前往東平,結識一位姓程的地方豪強,如果主公還有什麼知名人物想要結識的話,不妨讓朝廷幫您個忙,就說這是平叛的需要,如果主公所提及的人確實有本事,那麼那位剛愎自用的獨夫,很有可能是樂意幫助主公的。”

康采恩聞言大笑起來,隋末唐初的這些英雄人物,她幾乎能隨時拉出一張單子來,只不過這張單子上的大多數人都是出身豪門世家的,而現在的他只不過是一個山寨當中的統領,就算藉助朝廷的力量,把這些人籠絡到自己周圍,也需要一個一個的用自己的個人魅力去征服他們,這個過程顯然是非常困難的,而且成功的機率也很有可能不高。

因此。就算要使用李子雄提出的這個建議康采恩也必須小心翼翼的先行篩選一番,至少那些世家門閥當中的子弟,並不適合出現在這張,名單之上,因為他們拉攏起來太有難度。除非是李淵那樣的龐大世族,否則根本不可能得到這些大氏族的衷心支援。

但是隋末終究是亂世,文臣還有可能出自大氏族,但武將大多數都是中低層的,功勞分子,比如說即將要去拜會的這位陳志傑,就是一位中小地主,他現在所效忠的力量,正是東平一帶的民間自保力量。這種人怎麼會不接受朝廷的安排呢?

所以康采恩第一時間就把程知節的名字填了上去,但他又思索了半天,卻沒有發現第二個相似背景的人物。

直到他把視線投向遙遠的西方,才最終填下了第二個名字,蘇烈蘇定方。

站在一旁的李子雄悄悄地觀望了一下,卻發現這兩個名字他都不甚熟悉,他不知道的事,這是兩個方興未艾的名字,尤其現今的蘇定方,似乎比康采恩大不了幾歲,但他的未來不可限量,光是平定朝鮮半島三國的功勳,就足夠讓後世的無數同行豔羨了。

當然,這同樣的歷史事件,在如今這個時空線當中,會發生在何時,就連康采恩也不能精確的預測了,至於站在旁邊的李子雄,他甚至都不知道這些即將成為現實的美好夢境,要知道他這代人把太多的時間花費在了進攻高句麗的身上。

可惜最終,他們還是不得不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下一代來完成。

只是李子雄也沒有意識到,這一交接儀式已經在他為康采恩提出這條計策的同時,悄無聲息的完成了,而康采恩的此次征程,只不過是這一切的開始罷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