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動起來:各國的戰略早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關於申包胥哭秦廷的這段歷史,顯然是經過藝術加工的,至少那一系列的排比句看上去雖然很有氣勢,但仔細一琢磨,就會覺得那像是刻意為了增加氣勢而進行的文藝創作。

所謂“跋涉谷行,上峭山,赴深溪,遊川水,犯津關,躐蒙籠,蹶沙石,蹠達膝曾繭重胝,七日七夜,至於秦庭”,主要是在說他一路上的艱辛,另稱的也是他的決心,雖然在秦廷之外連哭七天七夜,並且滴水未進,也是這一優良品質的體現,但在不喝水的情況下,還能哭上168個小時,顯然有違水循環的基本規律。康采恩在讀到這一段歷史的時候,有曾經不乏疑惑的調侃道,申包胥同志體內的結晶水含量,恐怕已經下降到臨界值了吧。

不過有決心終究是一件好事,大秦或許就是在這谷中城的感召之下,答應了楚國的求援。

不過在行軍路線上,秦國人可不會將就申包胥的意見,他們並沒有選擇直接向東南方向前進,把被吳國佔領的楚國都城打回來,而是選擇了沿著緯度前進,在炎熱的6月天裡,儘量藉助淮河水系豐富的水資源補充淡水給養,然後從兩淮之間南下,撲向吳國境內,迫使在楚國境內逗留的吳王闔閭,不得不返回國內救援。

其實這一點,吳國方面早就有所預料,一直跟隨在吳王闔閭身邊的一代兵聖孫武,早就已經看透了這其中的兇險局面。

他對吳王闔閭的解釋是這樣的:“楚國組隊外求援,那麼援軍,很有可能是自北而來,畢竟巴蜀兩國長期對楚國不滿,恐怕很難出兵援助。那麼日本而來的援軍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在楚國經理直接與我們交戰,那我們剛好以逸待勞,與之決一生死便是。但如果敵人想走另外一條路,比如說進攻我吳國的北境,迫使我們不得不回軍救援,那我們可就麻煩大了。”

“那你認為,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吳王闔閭並不是個用兵策略上的白痴,相反,當後世一些史學家提到這個時代的吳國軍事調動的時候,往往會把他與孫武放在一起,即便扣除他身為國君的原因,留下的實力恐怕也是不容小覷的,不過面對楚國隨時有可能請來的外援,他的應對方式就沒有瞭解大局的孫武那樣靈便了,於是他只好乖乖的請教起來。

孫武當然不會在這個時候藏著掖著,只見它在地圖上重重地點了某個位置,然後對闔閭說道:“其實我們要做的就是像第一條方案那樣,拿到以逸待勞的優勢,我準備派遣一支精銳駐紮在這裡,等待他們可能的襲擊。”

吳王闔閭趕緊低頭去看孫武指的那個位置,卻見那裡是淮水流域的沂。

這讓他不禁皺起眉來,這個地方距離實在有些遠。即便派過去的將會是一支精銳,但是後勤的補給恐怕會面臨的巨大的挑戰。

於是吳王闔閭將自己的疑惑拋了出來,然而父母卻只是笑呵呵的不答反問:“大王為什麼不問我派何人前去呢?”

吳王闔閭知道孫武這種人喜歡打機鋒,不過他也樂意讓自己的思維跟著對方跑,一旦熟悉了這些戰略家的思路,自己甚至都有可能在不經意之間耍出一個經典的戰例。

可是孫武剛才的那番話,實在太具跳躍性了,他想不出後勤問題的解決和軍隊的軍事主官有著怎樣的聯絡,於是只好乖乖得順著對方的話問道:“你覺得派誰好?”

孫武的回答只有兩個字:“夫概!”

“嘶……”周圍的將領們都傳出倒吸冷氣的聲音,吳王闔閭的這個弟弟生性殘暴好殺,在軍中屬於那種誰都不敢得罪的人物,沒想到孫先生竟然要派他去千里之外的淮上,這不就太得罪人了嗎?

然而吳王闔閭卻沒有像他的臣下一樣替孫武擔憂,反而是在幾個呼吸之間就想通了之前的那個疑惑。

之所以會派夫概前往那裡,是因為這傢伙在過去的幾天裡,將楚國的幾座主要城市劫掠了個遍,雖然其他的吳國軍隊也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但是夫概的表現,在其中是最為殘忍的。

為了減少楚國核心地區對吳軍的抵抗,吳王闔閭早就想把這個殘忍好殺的弟弟派到其他的地方去了,奈何他手中能夠用的親信統率實在有限,他又不能不依靠著這個弟弟,所以才遲遲沒有實行這一方案,不過聽孫武剛才的那一席話,看來他也有著類似的想法,而且,他還為這一方案準備了一個一箭雙鵰的解決套路,那就是讓喜歡節律的夫概到淮河流域去繼續他的偉業,這當然不僅僅是為了擴大此次戰爭戰利品的來源,更是為了替他自己的軍隊尋求足夠的給養。

是的,這就是剛才那個問題的答案,孫武準備讓夫概到淮河流域去以戰養戰。

闔閭很快就下定了主意,按照孫武的意思下達了這個命令。而夫概似乎也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做的比較過分,可能引起了王兄的反感,於是他連抱怨的詞語都沒有丟下幾個就帶領著他那群手下們踏上了北去的道路。

可惜他們兩個人似乎忽略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出國的援軍,並不一定都從北邊來。

進一步講,或許能夠為他們帶來麻煩的,也不僅僅只有救援楚國的軍隊而已。

在他們生活的那個魚米之鄉裡,還存在著這樣一個國度,他們與吳國同樣敵視楚國,絕對不會為了楚國的利益而火中取栗,但是如果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那麼不要說火中取栗,就算將整個天下弄個天翻地覆,他們也是在所不惜的。

這個國家的名字叫樂國,而他們的國王允常,此時已經率領著軍隊到達了吳越邊境,在未來的幾天裡,吳國留守的軍隊和卿大夫們,將會見識到一股讓他們脊背發涼的彪悍軍隊。

只可惜在戰爭一開始的時候,這支軍隊由於水土不服而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疾病問題,以至於在一開始的時候,根本就沒能引起吳國方面的注意。

說起來,郭逵對此也非常無奈。他們事先並不知道,越王允常的這次襲擊計劃竟然是從海上發起的。

吳越畢竟身處江南水鄉,水戰是他們交手的主要形式,對他們而言,這樣做當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於是莊一千名宋朝士兵,就不得不在船上晃悠了一天多的時間。而且在這次航行期間還有那麼兩三條船,因為技術原因而出現了漏水甚至傾覆的情況,好在由於搶救及時,即便有三五十個人掉入水中,也被周圍的人給緊急救了上來。

為了降低救援的難度,郭逵還不得不下令,讓他的手下們不要在船上身著鐵甲,否則,再有力氣的水手,也不可能輕鬆的將他們從水裡拎出來。

於是不幸的一幕就這樣出現了,就請一兩個落水的宋朝士兵容易,但把他們的鐵甲一起打撈上來,可就顯得困難多了。

於是他們還沒有登入,就已經出現了軍事裝備上的損失,那幾個被打撈上來的影片,也只能像越國人一樣,拿著青銅武器上戰場了。

郭逵看著逐漸離他們遠去的夫椒,心中突然多了一股茫然的情緒,好在這次航行很快就結束了,重新登上陸地之後,那些在船上吐的七葷八素的北方士兵們,重新找到了腳踏實地的安全感。

可是就在他們逐步恢的同時,一直在中國歷史上不夠成熟,甚至不成編制的海軍陸戰隊,已經悄無聲息的從他們身邊快速透過,撲向了距離最近的攜李城。

這群越國人顯然擁有著不亞於狼的兇狠性格,在與守軍剛剛接戰之後不久,他們就開啟了殺戮模式,有很多無辜的平民在這場戰鬥當中,被殃及池魚,就連郭逵也拿不準,他們究竟是失去了作為一個軍人的基本信仰,還是亞根,就沒有進化到擁有那種信仰的地步。

不過這樣的懷疑他可不方便直接拿出來講,尤其是在對方順利的打了個勝仗,並且還主動將戰利品分發給他們一部分的時候。

當然,這些戰利品也不是白給他們的,作為一隻戰神一般的軍隊,他們很受當地土著將領的重視。指揮剛才那場戰鬥的靈姑浮,就很欣賞郭逵的為人處世,對於接下來的軍事行動,林姑父也很想聽一下郭逵的意見。

郭逵當然是要先行瞭解一下他們的既定計劃了,可是當林姑父進行完簡單的介紹之後,郭逵的臉上就流露出了深深的擔憂之色。

“直接撲向姑蘇城當然不行,那樣只會遭到對方的重點攔截。”

靈姑浮打仗一向只憑一身勇力,壓根兒沒有郭逵那麼多的想法,於是他請教道:“那你覺得這仗該怎麼打呢?”

“聲東擊西!”

“啥?”

“就是我們先裝裝樣子,要攻打某個地方,然後突然改變方向,去攻打此役真正的目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靈姑浮一拍大腿,顯然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案。

只是這個方案應該怎樣具體落實呢?畢竟吳國人就在越國旁邊,他們對越國人知根知底,不可能那麼輕易的就被忽悠過去。

好在郭逵在這方面是有一定的技戰術積累的咖啡,雖然沒有看過三國演義,但卻見識過康采恩,按照三國演義照方抓藥的戰績。於是有那麼幾百匹戰馬的尾巴上被綁上了各種各樣的樹枝,他們會用最快的速度衝向西北方向的湖城,相信騰起的煙霧,會很快吸引到敵人的注意。而那個時候,郭逵和他面前的靈姑浮,將會率領越國主力,向東北方向的姑蘇城發動進攻。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北邊突然發生了一個重大變故。夫概與秦國援軍子蒲所部打了一場遭遇戰,結果是非常慘痛的,吳軍一路上屢奪成性,給楚國百姓留下了斑斑劣跡,所以他們得不到附近百姓的支援,加上一路上獲得的戰利品實在太多,讓戰士們產生了鬆懈的情緒,結果在兇狠蠻橫的秦國人面前,他們並沒能堅持多久。

一場不可避免的潰敗,就在這種種因素的作用之下發生了。

不過對於郭逵來說,這些辯護,並沒有多少值得驚詫的地方,你以為對他這個宋朝人來說,如今發生在這個時空裡的大多數事情,依舊是他熟悉的那段歷史。

接下來還有另外一段熟悉的歷史要發生,那就是戰敗的夫概,因為懼怕吳王闔閭的懲罰,而逃回了吳國境內,並且妄圖自立為王。

那個時候才是他,郭逵與這位歷史名人交戰的時機也是他和康采恩等人第一次有可能改變這個時空的歷史。

這種感覺其實是很令人恐慌的,因為別人的未來似乎已經註定,而他們的明天卻依舊撲朔迷離。畢竟誰都不能保證,明天的郭逵不會死在夫概的刀下。

但郭逵知道,作為一名將領,就應該擁有足夠的實力,以便應對任何變數,純粹依靠歷史的先知投機取巧,是不可能長久的,所以他們能做的也只是利用投機取巧的方式,來爭取發展的時間與機遇罷了。可是當危險與挑戰真的到來的時候,他們能夠做的也只是像普通人一樣,拿起身邊所能用的武器,為自己打出一個確定的明天來!

此時的康采恩也在心中想著,但願郭逵能夠用自己的刀鋒,讓那虛無縹緲的機率雲坍縮成一個確鑿的事實,而且,他希望這個確鑿的事實,是一個足夠用來慶祝的重大勝利。若非如此,不足以激勵他們在這個時空的開拓進取。(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