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培養嫡系,要從孩子抓起—1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其實攀談是不需要為師資力量發愁的,因為他現在正處於一股興建書院的熱潮之中。大名鼎鼎的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都在這個時候重新走向復甦之路。若非文人士子們缺少來錢的路數,他們恐怕早就已經把書院建設的滿大宋都是了。

酸腐文人們不會掙錢,可是他康采恩會呀!而且他還不介意三教九流的人物加入其中,甚至專門指出了職業道路這個嶄新的培養方向,各種被視為末學的奇技淫巧,在他這裡竟然也能登上大雅之堂。

至於那些本來就受到重視的非儒家學問,此時更是成為了康凱手下的招牌菜。廚師培訓班的報名點,幾乎已經被人踏破門檻,以至於康采恩不得不臨時更改招生計劃,擴充了將近0個班的編制。

當訊息傳到趙禎二中的時候,這位六元外有些驚訝的合不攏嘴,他原本還想讓宮裡的廚子悄悄出去學兩手回來,現在看來已經沒有這個必要了——等到那些孩子出師之後,他直接換廚子就可以了。

不過當他瞭解到一個班有50多人的時候,她還是為這一千多人的教學問題發起了愁。光是安置問題,就讓趙六員外有些棘手。開封城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可沒有那麼寬快的所在,容納這麼多求學的孩子。

而且他們所學的又不是什麼正宗的之乎者也,想要讓朝中的文臣們同意為他們尋找一片合適的地方,恐怕是很難做到的事情,更何況,在這個戰事連綿的節骨眼兒上,他這位皇帝的心思,似乎也應該儘量放到戰場上才對。

想來想去周圍幾個比較合適的地方,似乎也就只剩下屬於他的幾個皇家園林了。

瓊林苑是開封城外四大園林之一,也是每次進士及第之後舉辦慶祝宴會的地方。這裡被視作文人士子們的聖地,原來沒有一個文臣願意看到別的學問在這裡紮根。

那麼就選擇南邊的玉津園好了。此處佔地寬闊,有農田也有森林,非常適合農牧業的發展。趙禎也著實想看看,康采恩所說的農業藍圖會不會順利的在大宋實現?

至於玉津園裡面的天子私田,就索性讓康采恩他們去耕種好了,左右他身邊能夠用得著的農業人才,也大都是曹婆婆的身邊人。

這群人自然是可以信得過的,他完全沒有必要太過擔憂。

正好他先前為自己編造的身份,就是玉津園的管勾官。這下他可以順理成章的告訴康采恩,皇帝陛下已經恩准使用玉津園及其附近的土地,來建設一所新的書院。

至於書院的名字,既然康采恩那麼想叫大學,那就讓他叫好了,左右國子監和太學都已經形成氣候。而且“大”這個字,比“太”字還少了一點。就當是對朝廷官署的尊重好了。

於是玉津園大學就成為了瓊林苑教育集團旗下的第一所大學。而他所設立的第一個專業,正是康采恩積極合作者們最短缺的人才…——廚子。

與此同時,祥符縣第一小學也宣告掛牌成立。裡面的教師,都是康采恩花費重金,從汴京城中聘請而來的。對於學校的選址,則定在了新鄭門外屬於康采恩的那幾間倉庫裡。

不過這所小學並沒有在掛牌成立之後就立刻開展招生工作,原因並不是新春佳節即將到來,讓教職工們不忍心破壞孩子們溫馨的家庭團聚,而是因為小學所用的開蒙讀物,也就是教科書,此時還沒有準備停當。

幾位應聘而來的教書先生,自然都主主張使用《孝經》和《論語》作為學生的開蒙讀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然而這一點卻遭到康采恩的堅決反對。他力主在新成立的小學當中,開展拼音教學運動。畢竟他在將來所要構建的美好世界,是以統一的秩序而向前發展的。如此以來,他就需要把秦始皇當年做過的事情都做一遍,至少統一度量衡這種事情是一定要逐步完成的。

比起大宋王朝普遍使用的注音方式反切法,拼音有著簡單易學的優勢,雖然宋朝的發音方式與後代有著巨大的不同,比如說宋神宗趙頊和宋哲宗趙煦的名字,雖然在拼音上只有調號的區別,但在宋朝卻是讀音全不同的兩個字。這不僅僅是有無入聲造成的差異,其間的不同之處,恐怕只有專門研究此領域的學者才能弄的清楚。

康鵬原本打算直接照搬50年代的拼音方案,來讓宋朝的兒童們學習0世紀的讀書方式。可是他卻從那些教書先生那裡間接得知,士大夫階層對於文字讀音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以至於他不得不修改拼音體系,以配合宋朝所特有的某些發音。否則他將會被扣上類似不敬祖先的大帽子!

對於字音字義的研究,在宋朝,甚至古代的許多王朝,都有一門專門的學科,叫做訓詁學。不過康采恩對於這種陳芝麻爛穀子的學委是絲毫沒有興趣研究,他恨不能將安陽地裡的那些甲骨文都請出來,讓那些老夫子們去爭個沒完沒了,而自己得趁這個機會暗度陳倉,發展自己的拼音體系。

只可惜,後世安陽縣所對應的河北路相州,距離京城汴梁稍微有些遠,而且冬天出行不便,且康采恩在京城之中,還有不少生命需要照亮,所以他也就沒去那邊倒騰這些事情。

好在他在學問上還沒有什麼創見和發明。並不需要做出什麼額外的事情來充當明修棧道。因為壓根兒就沒人把它當做一回事,所以他大可以直接暗度陳倉。

於是在大家進入年節休息的時候,一種奇特的遊戲開始在東十字大街流行起來。

幾個或圓潤或剛直的筆畫,勾勒出聲母、韻母以及整體認讀的熟悉樣貌。康采恩則拿出幾十文銅錢作為獎勵,吸引孩子們過來學習這些詭異的東西。在時長不超過兩刻鐘的教學當中,如果誰的表現出眾,就可以獲得賞錢的一部分。而每天都要進行的考試則會有將近00文的獎金,賞賜給成績最好的那個學生!

這雖然不是什麼大數目,但孩子在家裡也是無事可做,加上部分家長對這類玩意兒也十分好奇,所以這個小小的遊戲很快發展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小課堂。(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