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陳天祥大義除奸劉國傑興師南征(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4章 陳天祥大義除奸劉國傑興師南徵

元朝監察官陳天祥,抓住了劉深的小辮子不放。劉深因為在征討緬甸的戰場上,犯下了重大的罪過,卻受到朝廷高官的庇護,什麼事兒也沒有,逍遙法外,沒有受到懲處,陳天祥的眼睛裡揉不進沙子,路見不平,慷慨直言,向皇帝提出檢舉報告,慷慨激昂,揭露得淋漓盡致,把事件真相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陳天祥是元朝時期的牛人,文韜武略,超越常人,長期征戰沙場,功勳卓著。陳天祥生於10,卒於116年。元趙州寧晉,今寧晉縣人,字吉甫,號緱山。陳天祥因為他的長兄陳祐在河南做官,他跟隨哥哥自寧晉舉家遷居洛陽。陳天祥年少的時候就從軍當兵,善於騎射,武藝高強。

中統三年,李璮發動叛亂佔據了濟南,與宋國相互勾結,作為外援,河北河南宣慰司承製任命陳天祥為千戶官,駐紮在三汊口,以阻止宋國士兵的進攻。事態平息後返回,居住在偃師的南山,他家很富裕,有百餘畝良田,他一邊躬耕田地,一邊發奮讀書,很多人都願意與他交遊。

陳天祥居住地靠近緱氏山,因此號稱緱山先生。起初,陳天祥並沒有多少學問,陳祐對此並不感到奇怪,但是兄弟倆離別數年後,一次陳天祥獻了幾首詩給陳祐,詩歌的藝術水平很高,陳祐懷疑是出自他人之手,在陳祐與陳天祥交談的時候,陳天祥引經據典,談吐之間,知識廣博,讓陳祐大為吃驚。

至元十一年,陳天祥開始走上仕途當官,從仕郎、郢復州等地當招討司經歷,率領元朝軍隊渡江作戰,因此他精通軍事謀略,獲得了行省參正賈居的器重。十三年,興國軍因為收繳兵器發動了叛亂,事態非常嚴重,怎麼才能平息事態呢?這時行省想到了足智多謀的陳天祥,任命陳天祥全權處理,平息事端。

陳天祥臨危受命,毫不推辭,只率領十名軍士,進入他叛亂地點,到離城近百里的地方,在那裡停留了兩天時間才進入城中,那裡的父老鄉親聽說陳天祥到來,十分高興,大家不約而同地前來拜見他,向說明剛發生的動亂,陳天祥安慰他們說:“列位父老鄉親:你們儘管放心!我一定妥善處理好此事。你們知道捍衛家鄉故土,當然不可無兵,由於當事的人處理不當,因此引起了動亂。今天我以朝廷的名義,准許你們自己置辦兵器以自衛,你們看如何?”民眾齊聲歡呼,一致贊同。

陳天將處理情況上報行省,行省也同意他的處置辦法。陳天祥從政以後,實行各項政策措施,都符合民眾的願望,深得民眾的擁護,許多流浪遷移的民眾,紛紛返回故土,安居樂業,以至鄰郡的民眾也紛紛前來定居,在他領導的土地上,砍伐木材,割下茅草,結屋而居。

陳天祥為了便於行政管理,他把十家編甲,十甲設立一位甲長,實施解除警戒的便民措施,深得民眾擁護。在他的管理下,人心穩安,軍威振作,他率領土兵搜剿發動叛亂的李必聰山寨,不殺一人就成功平息。其他的山寨聽說後,都各自散去,境內自此平息下來,社會安寧。

按照元朝慣例,當時的州縣官吏都沒有俸祿工資收入,陳天祥採取措施經費,按月向官吏發放經費,以制止他們的貪汙行為,民眾因此不再受到騷擾,民眾拍手稱快。

鄰近的州縣分寧發生變亂,派遣許多間諜策反,被當地官吏捕捉,報告給陳天祥,陳天祥大度為懷,對間諜說:“你們那裡的官吏由於貪暴而導致變故和叛亂。今天我的一軍三縣,官吏不從侵擾和魚肉百姓,民眾安居樂業,你回去告訴你們的黨羽,社會十分安定,你們派遣間諜策反,是不會有什麼作用的,反而被我們所感化。”

陳天祥對間諜一概不予追究,立即釋放。鄰近州縣的叛亂失敗後,逃入到興國境內的有數千人,陳天祥命驗正戶口發放糧食,告戒當地的土人不能侵犯和欺凌他們。事件安定後,都全部保予以無罪釋放,民眾無不佩服他的威信。

中統三年,朝廷徵陳天祥為千戶。不久就退居偃師南山,一邊耕田,一邊讀書,通讀了不少中國的經典著作和史書。至元十一年,離開家裡,到朝廷裡當上了公務員,跟隨大軍參與渡江作戰,立正軍功,升任為郢復州等處的軍區司令。

十三年,興國發生軍隊騷亂,被陳天祥平定後,他出任那裡的軍區司令。他到那裡任職後,大力進行改革,解除許多禁令,招撫流亡的民眾,平定當地的山寨叛亂。又制止政府想全部殺害鄂州城的南方人。

二十一年朝廷任命他為監察部長。次年,他向中央提出報告,大力揭露副總理盧世榮陰險狡詐,作惡多端,罪惡累累,致使盧世榮被查處後被處死。陳天祥升任人事部長。二十三年,任監察部長,因為冒犯了桑哥,被判刑進入監獄,後來被中央政府複查後予以無罪釋放。

元貞元年,任山東西特派員。大德年間,改任河北河南特派員,任江南行經委主任,大膽指責朝廷對西南進行征戰的錯誤,引進了很大的反響。後來他擔任了國家副總理。

作為監察官陳天祥,自然學識淵博,文筆流暢,提出的報告也洋洋灑灑,痛快淋漓,是難得的文學和公文佳作,絕無僅有,很具有閱讀和欣賞價值。歷代傳誦不衰,許多讀者先睹為快,非常欣賞:

我聽說八百娘子軍,一直居住在邊遠偏僻的蠻荒之地,那裡是一個一直讓人看上眼的不毛之地,如果把那裡征服下來,也無足輕重,對我們也沒有多大益處,如果不去管那裡,也不會對我們造成危害。

然而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劉深,卻瞞天過海,欺上瞞下,無事生非,帶領著千軍萬馬,遠行千里,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在路途中經過許多少數民族地區,跋山涉水,縱橫千里,他剛愎自用,在進軍的途中自作主張,導致了意外的大肆叛亂,叛亂發生後,他這個大草包,黔驢技窮,束手無策,無法有效地制止叛亂,使得叛亂的局勢愈演愈烈,後來反而作繭自縛,為叛亂的民眾所約束和控制,導致局面無法收拾,軍糧全部消耗乾淨,對危險的局勢無計可施!

劉深窮途末路,喪心病狂,倉皇逃走,因此導致軍隊傷亡慘重,死亡比率高達十分之八九,丟失的國土有一千多裡,給朝廷和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朝廷為了挽回損失,再次徵發四省的廣大兵員,力爭收服丟失的土地,再次擴大了戰爭規模,增加了朝廷的負擔,造成了更多人馬的傷亡,完全是得不償失。

後來我得到得到參戰的人員報告說,朝廷軍隊所經過的地區,都是崇山峻嶺,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山谷幽深,森林茂密,地勢非常險要,易守難攻,那裡許多狹窄的地方,僅能容得下一個人一匹馬透過,叛亂民眾,如果根據險要地形,對朝廷軍隊發動襲,我們軍隊縱使人數眾多,也無法實施有效的還擊,只得被動挨打。

但是那些土生土長的蠻荒部落的叛亂民眾,藉助險要地形,把朝廷軍隊分散包圍,團團圍困,截斷增援道路,以達到拖垮朝廷軍隊的目的,使得朝廷軍隊向前不能發起進攻,後退無法補充軍隊物資,那樣就使得敵軍不經過戰爭就能困死朝廷的軍隊,打敗朝廷的軍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回顧過去的戰爭經驗,我們不難發現,我們自從征討各個少數民族以來,前後將近三十年的時間,並沒有得到一寸土地的好處,沒有得到一個民眾的利益,我們卻長期征戰不息,勞民傷財,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損失巨大,得不償失,罪大惡極!

有些人狂妄自大,野心勃勃,去年提出報告,發動了征討西方的戰爭,以及我們現在提到的軍事行動,其實從本質上看,並沒有什麼差別,無疑是吃飽了飯,撐得難受,沒事找事,都是傷亡慘重,勞民傷財。(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