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南洋歸順汗國動亂(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0章 南洋歸順汗國動亂

元朝軍隊南征安南國,對地形不熟悉,對氣候不適應,雖然竭盡全力,大兵壓境,卻打得很窩囊,打不贏就走,不得不把軍隊慢慢向國內撤退。元朝軍隊撤回的時候,安南軍隊在後面窮追不捨,處境非常狼狽。

到東關的時候遇到了敵軍,被安南軍隊接連發射帶有劇毒的箭頭,毒箭強勁而鋒利,射程遠,穿透力強,毒性強,中箭後毒性立即發作,無可救藥,將士傷亡慘重,人員急劇減少。

蒙古軍隊非常英勇,臨危不懼,包紮好傷口又繼續奮勇作戰,但是由於當時敵我眾寡懸殊,還是殺不退敵軍。只得一邊與追擊的敵軍作戰,一邊向國內撤退。

阿八赤和樊楫兩位將軍,嚴密保護脫歡,讓他在前面逃走,只希望闖過東關這道險阻,就可以安然脫險了。安南軍隊的士兵對中國的軍事理論非常瞭解,也知道射人先射馬,擒敵先擒王的道理,對元朝軍隊的主帥緊追不捨,專門衝著元朝軍隊的主帥旗幟殺過來,有如排山倒海,來勢兇猛,不可阻擋,任憑阿八赤和樊楫等將領,無論如何奮力衝殺突圍,也還是無法逃走,脫離險境。

阿八赤看見形勢危急,就對脫歡說:“王爺還是逃命要緊,不要再顧及什麼軍官級別了,你現在最好是打扮成士兵,不要引起敵軍的注意,這樣才能安全逃生。只要你能安全逃走,我們的心願就滿足了,我們願意在此誓死報國,不想生還了!”

脫歡聽了他們的建議,覺得這個辦法可行,就脫下了身上的將軍戰袍,換上士兵的服裝,帶著自己的親兵衛士,混入到各支軍隊裡,尋找機會逃走。三國時曹操為了逃命,用寶劍割下自己的鬍鬚,拋棄將軍的戰袍,沒想到那天脫歡卻模仿起來,尋求脫身的機會。

阿八赤和樊楫兩個人,為了掩護脫歡逃命,為了軍人的尊嚴,竟然戰死在陣地上,非常英勇和慘烈,不愧為一個好男兒。真是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

脫歡正在準備偷偷逃出敵軍重圍的時候,不料安南兵又追擊了上來。幸好先頭部隊將領蘇都爾率領著精銳的士兵,返回身來與敵軍拼死奮戰,才把安南士兵阻攔下來,不能再進行有效的追擊。

元朝的這位鎮南王脫歡,為了逃脫困境,不顧體面,在窮途末路中急中生智,膽戰心驚,不敢直接從大路上逃走,只能選擇偏僻的小路逃竄,真是狼狽不堪。多虧了這一奇怪的逃命招數,才保全了他的性命,真是不幸中的萬幸。

脫歡帶領殘兵敗將逃到了思明州的時候,後面的敗逃的軍隊也開始陸續地逃奔回來。他經過認真仔細的檢查,發現軍隊裡的士兵已經十個中死亡了五六個,傷亡慘重,不計其數,比起前次戰爭的損失來,簡直是成倍的增加。

脫歡為此感到非常沮喪,無可奈何,只得根據軍事實情,向皇帝作了真實的報告。元世祖忽必烈因為脫歡在兩次的征戰中,都是兵敗後狼狽逃跑回來,感到非常震怒,對此大發雷霆,就發布命令對脫歡進行嚴厲的譴責,命令他停留下來,鎮守揚州,沒有得到朝廷的允許,終身不準進入朝廷拜見皇帝。

過後不久,朝廷接待了一批安南派來的使者,他們向元朝貢獻了一座用純金鑄造的人像,除此之外,還謙恭地對以前的過失,向元朝誠懇地謝罪,元世祖因此才把南征的事暫時擱置了起來。

當時元朝由於連續多年攻打安南,但是大都沒有取得多少戰績,無功而返,真是得不償失。只有幾位親王相答吾兒,以及右丞相檯布等人,他們分道率領蒙古大軍進攻緬甸國,還算取得了勝利,收服和歸降了西南的少數民族,共有十二個部落,然後直接指向緬城,繼續進行攻打。

緬甸國就是今天的緬甸,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85年~1757年,孟族國王統治南緬甸。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王朝、東籲王朝和貢榜王朝三個封建王朝。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國王(1044年~1077年在位)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以小乘佛教為國教。阿奴律陀國王相繼征服撣族和孟族,也不斷擴充套件領土。阿朗西都國王(1111年~1167年)在位時,小乘佛教逐漸成為主流,並在1世紀初期達到鼎盛。187年元朝統治者忽必烈率領元軍大舉入侵而結束了蒲甘王朝。此後,緬甸進入了撣族時期。

緬甸自古以來就與中國的雲南接壤,統屬著附近的各個部落,勢力強大,氣焰旺盛。元朝軍隊進入緬甸以後,很快就把當地駐軍打敗,成功地實現了佔領,緬甸貴族就逃往白古,躲藏了起來,躲避元朝軍隊所向無敵的鋒芒。

後來又派人向元朝軍隊乞求投降,提出願意每年向元朝繳納錢幣,這樣基本滿足了元朝軍隊征戰的軍事目的。榜樣的影響力量是巨大的,只要向元朝每年繳納錢幣就能免除戰火的災難,換來國家的和平與安寧,各國又何樂而不為,因此就紛紛仿效,向元朝投降歸順。

後來印度、暹羅以及南洋群島各個部落,就仿效起來,也紛紛向元朝軍隊提出乞求投降,每年向元朝繳納錢幣的請求,到了這時,元朝征服東南亞也算大功告成,元朝的威名也可以算得上是遍及西南各國了。

元世祖忽必烈雄心勃勃,人心不足蛇吞象,仍然不滿足於國家現有的版圖,雄心勃勃,又準備儲備資金,籌集糧草,想再一次征討日本和安南等國家。這時有一名叫盧世榮的官員,由於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寵愛,想在這方面建功立業,也達到進一步獲得皇帝寵愛的目的,他就在皇帝面前自告奮勇,承擔這件差事。

盧世榮對皇帝說,他有一套積累財富的方法,既不必擾亂民眾的正常生活,也不會加重民眾的負擔,就能達到積累財富,積極備戰的目的。兩不相傷,兩全其美,非常難得。

因此皇帝就相信他的話,立即提拔他為右丞相。正如戲劇唱詞上所說的那樣,一朝權在手,就把令來行,盧世榮得到皇帝的任命以後,也毫不含糊,他為了達到增加財富的目的,濫發錢幣,引起了社會的通貨膨脹。

除此之外,盧世榮也不是一個安分守紀的人,為了擴張勢力,與當時社會上的黑幫勾結,獨攬大權,無作非為,肆無忌憚,無情地殘害官員和民眾,弄得民眾怨聲載道,對他恨之入骨。後來事情逐漸鬧大起來,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關注。

後來一名叫陳天祥的官員,向皇帝提出了報告,列舉了盧世榮的一切罪狀,這時才引起皇帝的重視,準備對他進行懲治,皇帝就向盧世榮傳令,叫進入朝廷,對他進行雙規,命令他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陳述清楚相關事實。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對他進行審訊,對檢舉的事實,盧世榮一一予以供認。證據確鑿,供認不諱,皇帝命令將盧世榮處死,就地正法。

元朝這時正是多事之秋,正如俗話所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朝廷剛剛處死了為非作歹的大臣盧世榮,平息了社會的動亂。皇太子這時好象是跟著趕熱鬧,突然病重起來,多方醫治,都收效甚微。

這位皇太子就是真金,他患病的原因,完全間來自於王著假傳命令誅殺阿合馬的事件。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自從那個事件發生以後,在真金的心中,一直騷動不安。到了至元二十二年的時候,忽然有一名管理監察事務的南臺御史,向皇帝提出報告,要求內部調查事件發生的真相,這無疑是火上澆油,這樣就加重了皇太子的疑慮,也加重了他的病情。

阿合馬事件發生後,朝廷裡的大臣都認為元世祖忽必烈,正是年富力強,精神健旺的時候,一定不會相信監察官員,在報告中列舉的皇太子的過失,就把原來的報告放置一邊,沒有再次提起。(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