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元朝奉使去時烏天黑地(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元順帝妥歡帖睦爾至正十年,即150年,元朝政府又實行了紙幣制度的最後一次變革,即發行至正交鈔,名叫新鈔。至正交鈔鈔面文字為“中統元寶交鈔”,只是加蓋至正交鈔字樣。並採取紙幣、銅錢相輔發行的辦法,鑄造至正通寶銅錢與歷代銅錢並用。至正交鈔一貫合至元鈔二貫,合銅錢一千文。至正交鈔無發行準備,是紙幣本位制度。這時已是元代末期,是以政府強制通用的不兌換紙幣流通作為基本的貨幣制度。由於恢復銅錢的使用,更加速了紙幣的貶值,通貨膨脹越發嚴重,直至鈔法全面崩潰。

這樣紙鈔多而銅錢少,物價飛漲,超過了十倍,全國所有的郡縣,都以物質朝廷相互交易,這樣就使得公私所積存的紙鈔錢幣,全部堵塞,無法發行,錢幣制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損害,國家變得更加貧困。元朝更加危機四伏,險象環生。

蒙古鐵騎所到之處,不僅僅征服了無數的土地和人民,還有的就是掠奪了無數財富,歷史上有無數的記載,成吉思汗的子孫無疑是歷史上最富有的富二代!可是,手握最強大的軍事機器最大量財富的元朝僅僅不到九十年就滅亡了。

宋朝和明朝都堅守了接近三百年,清朝也是外族建立的政權,也堅守了接近三百年,可元朝從極度的繁華到滅亡僅僅不到九十年。元朝的繁華從歷史上可見一斑,元大都是世界最繁華的城市,當時的揚州南京盛極一時,元朝是典型的城市經濟。

元朝是外族政權不完全解釋這一點,蒙古族從沒有主動融入漢族,這僅僅是元朝滅亡的原因之一,和清朝有明顯的差別,清朝政權從順治開始就主動融入漢族,這或許是元朝不能持續的原因之一。

元朝是快速建設和快速滅亡的典型,前期城市經濟快速走向繁榮,後期快速衰落,在明朝的建立過程中,朱元璋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消滅同是起義軍的張士誠陳友瓊,後來對元朝軍隊的作戰基本就成為陪襯,由此可見元朝當時的虛弱,從前期蒙古鐵騎的戰無不勝到後來的虛弱不堪,根本原因在於哪裡呢?根本原因就是貨幣制度,葬送了元朝蒙古帝國。

從宋朝開始使用紙幣,明朝的前期也使用紙幣,但是當時紙幣和實物貨幣都是同時使用的,這樣紙幣是無法大規模貶值的,因為如果紙幣發行量過大,幣值下降嚴重,實物貨幣必定成為流通貨幣,紙幣退出市場,清朝則基本上不實行紙幣,可以這樣說,宋明清朝的統治者比較老實,宋明兩朝即便發行紙幣,也准許實物貨幣使用,實際上給紙幣這個野馬套上了韁繩,不至於脫離控制,當然期望紙幣不貶值是不可能的,這也是明朝中期廢除紙幣的根本,這一措施也可以說又讓明朝延續了一百多年。

元朝則不同,自始至終,元朝是以行鈔為主,相傳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上都城後,曾想仿效宋朝以銅錢為主要流通貨幣,但有大臣勸阻道:“銅錢乃華夏陽明朝政權所使用的貨幣,我們起於北方草原地區,屬於偏僻荒涼之地,不能和華夏陽明之區相比,我國適用紙幣。”忽必烈認為有理,便決定用紙鈔而不用銅錢了。從那時開始,元朝一直強行規定使用紙幣流通,而且變本加厲的不斷貶值,直至滅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元朝的紙幣流通主要經歷了中統鈔、至元鈔、至正鈔三個時期。這三個時期中,幣值最穩定的是中統鈔,我想當時的忽必烈也有充足的準備金來發行支撐這些貨幣的幣值,因為戰爭為大元帶來無數的財富,中統鈔自然具有穩定的幣值;流通時間最長的是至元鈔,前後超過了6年,這期間元朝的政權基本穩定,雖然曾經出現幾次宮廷動盪,政權基本是穩定的。而發行量最多、貶值最嚴重的是元順帝至正十一年。即151年時,開始流通的至正鈔,這種新鈔一貫權銅錢1000枚,是以前的至元鈔的二倍。過去的交鈔或以絲為本,或以金銀為本,而這種至正交鈔是以紙為母,即本幣,實際上以紙為母相當於不要準備金,成本無限接近於零,銅錢為子,本末倒置,同時發行“至正之寶”銅錢,來配合發行紙鈔,讓銅錢來代表紙鈔。目的是印製交鈔,以虛代實。大量印刷交鈔的結果是使物價上漲10餘倍,人民不願使用,以至於有人用紙幣糊牆鋪地者,交鈔最後形同廢紙。元朝政府自始至終是以政府強制手段發行不兌換紙幣為基本貨幣制度的,因為沒有了準備金,自然也就無法兌換。

更改鈔法發行至正鈔的背景是什麼呢?至正十年,即150年十一月,元朝廷下詔成立諸路寶泉都提舉司,發行至正中統交鈔,每貫值銅錢1000文或至元寶鈔貫,中統交鈔與至元寶鈔並用。鑄造“至正通寶”錢,與歷代銅錢並用。這次幣制改革,源於順帝即位後,對貴族、官僚、寺院濫行賞賜,揮霍無度,加上各地災荒頻頻,使國庫空虛,財政艱難。脫脫再次出任中書右丞相後,集中書省、御史臺、集賢、翰林兩院等部大臣共同商議解決財政危機的辦法,最後決定採納吏部尚書契哲篤更改鈔法的建議,試圖以此擺脫危機。發行的中統交鈔價值比至元寶鈔高一倍。元廷濫發新鈔,與銅錢並用,民間舍虛就實,藏錢棄鈔。改鈔法實行不久,物價上漲10倍,京師用料鈔10錠還換不到1鬥粟,人民視鈔如同廢紙。元末戰爭頻繁,郡縣貿易多以物易物,鈔法變更加速了元朝政府的財政崩潰。

財政崩潰的同時,貨幣貶值的最大受害者是百姓,自然民心離散,生活難以為繼的時候只能造反,朱元璋劉福通陳友瓊張士誠都是產物,而後期的元朝軍隊不堪一擊也是這一制度的產物,因為離心離德的士兵組成的軍隊自然望風而降。

元朝城市的繁華,是以超發無準備金的鈔票剝削中下層人民為代價的,這樣的繁華註定就是空中樓閣,所以是短壽的。歷史上的無數賭徒都是像元順帝妥歡帖睦爾那樣輸光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