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嬸母太皇加太后皇帝侄子變孫子(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好文聽了,義憤填膺,憤怒地說:“朝廷養我們是幹什麼吃的?就是為了勸告皇帝,讓他不要做糊塗事,我們一定想方設法,對他加以勸阻。”許有壬道對李好文擺了擺手,無可奈何地回答說:“我已經與朝廷裡的臺官們商議,一齊勸告皇帝,朝廷裡臺官們卻因為不久前勸阻廢除文官科舉的事,大家都撞了一鼻子灰。他們真是一日被蛇咬,十日怕麻繩,心裡面總是有陰影,擔心又會碰壁,所以就不想再勸阻,他們推三阻四,直到現在還是懸而未決。”李好文說:“你位居參政的高位,為何不單獨提交一份報告。”許有壬回答說:“我擔心的是,說了也於事無補,反而被人嘲笑,那豈不是多此一舉,自討沒趣?”

李好文為人耿直,性情急躁,還沒有等他說完,就大聲地對他說:“你真是糊塗!我們在朝廷裡當一天臣子,就應該盡一日的責任。像你這樣無所作為,一定會遭到別人的嘲笑,我們在這種大事大非面前,反而沉默無聲,不說一句話,這樣不但辜負了君主,也辜負了我們自己。”

許有壬的臉上流露出無可奈何的神色,回答李好文說:“監察御史泰不華也是這樣對我說過,他已經邀請了和他想法相同的幾個人,提出報告,進行勸阻,也勸我單獨提交一份報告,說明其中的利害。我今天已經已經擬了一份草稿,正好兄弟你到了我家裡,我想請你也看看,寫得是否恰當。”李好文聽了,不禁喜形於色,高興地說:“如此說來,我是當了催租的人了。我認為在這份報告裡,也不要多說什麼,只是說明應該理順名分,分清其中的是是非非就行了。”

許有壬回答說:“我也是這樣想,我去把草稿取來,給兄弟你看看,請你多指教喲!”許有壬說完話,就命令僕人去他的書房去把稿件取來。沒有過多久,那位年老的僕人,就已經把報告草稿取到,交給李好文閱讀,李好文看見其中有幾句話:皇上與太后,其實是母子關係;如果加太后為太皇太后,就成為祖孫關係。今天按照朝廷的制度,為了封贈祖父母,把父母降下一級;就是為了推恩,體現出近重而遠輕的意思,今天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是推得更加遠了,那樣反而顯得輕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好文閱讀到這幾句話,就極度讚賞地說:“你真是大手筆呀!真是一針見血,痛快淋漓。寫得好極了!寫得好極了!這份報告送上上去,我想一定會挽回皇上的荒唐想法了。”李好文一邊說著話,又一邊閱讀下去,報告的末尾還有幾句話,無非是說不應該,超越慣例,尊崇太后之類的空話和套話。李好文看完報告,就站起身,離開了座位,把報告草稿奉還給許有壬,向他告辭說:“你老兄趕快上報吧,希望上頭的皇帝腦袋開竅,早些覺悟。我就在此向你告別了。”

許有壬也不再留李好文,他送客後,就把報告修改完成,命令他身邊的文官把報告抄錄完成,在第二天就報了上去。監察御史泰不華也率領他們的同事,向朝廷提出報告說,祖母稱號,不適宜加給叔母。兩份報告都交了上去,但是仍然無聲無息,好幾天都不見迴音。許有壬只能無望地嘆息,顯得無可奈何,束手無策。泰不華是蒙古人,他在宮廷裡有許多密探,經常為他打探朝廷內部消息,他對此非常注意。

泰不華,字兼善,是伯牙吾臺部族人,原名達普化,元文宗圖帖睦爾為他取名泰不華,他的祖先世居在白野山,西域色目人,古代哈薩克族人,隨父定居臨海。十七歲,江浙鄉試第一名。至治元年,也就是11年,賜進士及第,授集賢殿修撰,後升任禮部侍郎。

至正元年,也就是141年,出任紹興路總管。廢官牛租,令民實報田畝以均賦役,頗能興利除弊。後來進入國史館,參與編寫宋、遼、金史,書成後,升禮部尚書兼會同館事。

黃河決口,泰不華受命治理黃河,建議置撩清夫,以鐵掃撼蕩泥沙,使隨潮入海,未能實現治理黃河的願望。

至正八年,也就是148年,黃岩方國珍起兵反元。十一年,泰不華任浙東道宣慰使都元帥。十二年,遷台州路達魯花赤,與方國珍戰,陣亡。封魏國公,朝廷授予他忠介的稱號。

泰不華自幼家貧,然而好讀書。由官至集賢待制的周仁榮撫養而教育他。在年紀17歲時,他參加江浙鄉試得第一,而後終於考取了進士。泰不華中狀元後,授集賢修撰。元英宗碩德八剌至治元年,泰不華為中臺監察御史。官至翰林侍講學士。

泰定元年,也就是14年,泰不華歷任秘書監著作郎,奎章閣典籤,南臺御史,拜為江南行臺監察御史。時御史大夫脫顴,仗勢欺人、貪婪暴戾。泰不華提出報告予以檢舉,脫顴被罷官。天曆、至順年間,元文宗圖帖睦爾建奎章閣學士院,泰不華擢升為典籤,改任中臺監察御史。

泰不華有一天到臺省裡上班辦事,忽然聽見同事報告說:“你們要遇禍了,眼看頭上的腦袋都保不住了,你們還不知死活地在此從容辦事嗎!”泰不華聽了,立即明白了過來,詢問說:“難道是為了太皇太后的那份報告嗎?”那位同事點了點頭,回答說:“聽皇太后閱讀了那份報告,勃然大怒,花容失色,想將你們罪加一等,可能明天就有朝廷的命令下來。”

那位同事剛說完話,臺省中的大臣們一片譁然,個個心驚膽戰,面無人色,那些與泰不華聯名寫出報告的人員,更是惶恐不安,六神無主,其中有幾個膽小怕事的人,就像患上了冷熱傷寒病,不停地顫抖起來,大家都驚惶失措地圍了上來,向泰不華請教保全性命的辦法。泰不華卻鎮定自若,面不改色,反而和顏悅色地勸告他們說:“這件事是由我發起的,皇太后如果要對我們加罪,由我一個人來擔當好了,我甘願受到誅殺,也決不連累你們各位諸公!”於是大家才有些放心下來。

到了第二天,朝廷裡的大臣們,也不見有皇帝的詔旨下來,好不容易又過一天,宮廷裡卻出乎意料,反而頒發了許多黃金和紙幣,分別賞賜給泰不華等人,泰不華倒沒有顯出多少驚詫的樣子,只是在私下裡詢問皇宮裡的太監,太監回答他說:“太后最初看見奏章報告時,原來也很憤怒,準備對你們這些言官罪加一等,但是到了昨天,她老人家的怒氣卻完全平復了,反而改變口氣說,朝廷裡能有這樣耿直的大臣,也是很難得的事,應該獎賞黃金和紙幣,表彰你們耿直的好名聲,所以今天才有這樣特殊的獎賞。”

泰不華到了這時,也知道太后對他們真是寬宏大量,沒有取他們的腦袋,心裡萬分感激,連忙寫出報告,向太後表示謝恩。許有壬卻沒有得到什麼獎賞,未免覺得很晦氣。但是朝廷裡對太皇太后的議案,卻依然保持不變,就像金科玉律,沒有人能夠動搖,決定由朝廷的禮儀使官,起草好儀式流程,交禮部稽核決定,再報入宮廷內部,除此之外,朝廷還命令製作太皇太后的證書和玉印。等到證書和玉印製作完畢,就恭恭敬敬地加上太皇太后的尊號稱號,稱她為贊天開聖徽懿宣詔貞文慈佑儲善衍慶福元太皇太后,並向全國釋出詔令通告,在詔令通告中說:

現在的太皇太后,承擔著九廟的重託,她開啟了兩朝的基業,親自把皇帝大寶玉璽,交付給我這位新皇帝,她老人家現在還像慈母一樣輔佐著我的治國大業,我們應該遵照仁讓的祖宗教訓。按照極為尊崇的典禮,以回報她的大恩大德,為皇太后加上尊貴的稱號。特此宣告中外,讓廣大臣民知曉。

當時是至元元年十二月,距離改元的詔令下達,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的改元詔書,是在元統三年十一月向全國頒發的,將元統三年,統稱為至元元年。也許是因為元世祖忽必烈的年號,已經稱為至元,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又仍然沿用過去的年號,為了讓避免後人無法辨別,於是在至元二字上,特別加上了一個“後”字,以區別於以前的年號。(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