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南軍奪回居庸關北軍攻佔古北口(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到了半夜三鼓以後,南軍鼓角越吹越響亮,戰鼓咚咚,軍營外戰馬嘶鳴,鐵蹄奔踏,彷彿有千軍萬馬,潮水一般地從四面殺來,北方軍營更是人心慌亂,將士們更加驚異和忙亂起來,王禪只得放下手中的兵書,任憑主帥王禪如何吆喝命令,也都鎮壓不住陣式,他無可奈何也搖著頭,不禁嘆息說:“哎呀!哎呀!這真是天意,看來是我的幼主無福做皇帝,偏遇到這詭計多端的燕帖木兒,這樣玩下去,這場戰爭還會有什麼好結局,不如就此退兵吧!”雖然梁王王禪出身皇室貴族,身份高貴,曾經鎮定雲南,但是沒有身經百戰,缺乏戰爭經驗,他更是一位無將的帥才,根本不能臨陣對敵,出奇制勝,他反而為自己開脫說是幼主無福,真是會找藉口。梁王王禪只得立馬下令,帶領北方軍隊向北逃竄而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北方騎兵撤退後,至死也弄不明白那鼓角是怎麼傳來的,其實那是撒敦與八都兒,按照燕帖木兒預先設計的密謀,故意鼓角齊鳴,虛張聲勢,驚嚇敵軍。撒敦從南方軍營後面出去,悄悄地繞到北軍的後面,吹響號角驚擾敵人。八都兒從南方營前出去,直逼北方軍營的前面,吹響鼓角遠遠遙相呼應,騷擾北方軍隊。兩支騎兵戰馬嘶鳴,刀槍齊響,拼命廝殺,都是以鼓角作為訊號,故意使得戰馬賓士,士兵高喊,製造聲勢,使得北軍中計,迫使他們邊夜逃跑而去。

撒敦等人運用計謀,成功地驚嚇跑了北方騎兵,他們返回南方軍營,向燕帖木兒報告了軍情。燕帖木兒得知訊息,立即命令南方軍隊傾巢出動,窮追正在倉皇逃竄的敵軍,一直追到昌平州,才看見北軍就在前面。南方騎兵看見敵軍就在眼前,就像猛虎遇到羔羊,異常興奮,隨著一陣高亢激越的鼓號響起,南方騎兵奮勇爭先,驅趕著戰馬就像潮水一樣衝殺過去,北軍騎兵正在驚異逃竄,看到追兵到來更是心驚膽戰,哪裡還有膽量接戰,回身阻攔追兵?北方士兵們你爭我搶,紛紛潰敗,戰馬衝撞,士兵跌倒,旌旗混亂,傷亡慘重。南方的燕帖木兒軍隊,越戰越勇,乘勢追擊,拼命掩殺,草原之上塵土飛揚,刀槍閃動,殺聲震天。戰場之上,數千名北方士兵在死在刀槍之下,被割下了頭,鮮血淋淋地堆成了一座高高的小山,那些來不及奔逃的北軍騎兵,為了活命,紛紛跳下戰馬,跪在地上向南方軍隊舉手投降,哭爹叫娘,在地上爬著叫著,請求饒命。燕帖木兒指揮將士,接受了的,投降的北方士兵,投降的士兵從四面八方紛紛押送過來,站了茫茫的一大片,有一萬多人,一個又一個北方士兵滿面塵土,一臉驚慌,樣子異常可憐。

燕帖木兒站在高臺之上,滿意觀看獲得的戰果,正想命令騎兵繼續追殺敵軍,只看見遠方奔跑過來一匹快馬,一邊奔跑,一邊高叫著叫燕帖木兒接旨。燕帖木兒不敢怠慢,跪在地上,聽朝廷使者宣讀詔令,詔令中說,丞相親冒矢石,恐有不測,萬一受傷,朕我依靠何人?自今以後,但教憑高督戰,視察將士,論功行賞,不用親歷槍林彈雨,毋得再自冒險,確保安全,以免朕我擔憂!

燕帖木兒聽過宣讀,站起身來接過聖旨,口裡不停地高喊,謝主龍恩!然後對朝廷使者說:“我是一員武將,領兵打仗是我的職責所在,絕非好死惡生之徒,每次遭遇大敵,不得不身先士卒,為諸將作出表率。現在敵軍已經敗退,我自當遵照聖旨,小心在意,請欽差回宮後轉告皇上,請聖上不必為我擔憂,好好將息龍體!”欽差答應了燕帖木兒的話,跳上馬背,帶領著隨從,離別而去。

目送著朝廷使者遠去,燕帖木兒操起武器,跳上戰馬,指揮將士,再次向敵軍發起攻擊,鋪天蓋地的南軍士兵高聲吶喊,奮勇爭先,衝向敵軍,殺得王禪所部騎兵,個個丟盔棄甲,紛紛拋下武器,縱馬狂奔,抱頭竄逸。燕帖木兒在追擊的中途,勒住戰馬,向也速答兒、也不倫,及弟撒敦等人傳令,叫他們率領三萬騎兵,繼續追殺逃竄的北軍,他親自率令著其餘軍隊,慢慢向後撤退,返回南方。快要到達居庸關時,接到也速答兒送來的軍報,北軍已經逃出關外去了。燕帖木兒立即派遣使者奮力追趕敵軍,務求全殲敵軍,他驅馳著戰馬,快速跑進關內,看見也速答兒等人已經獲勝回軍,他命令也速答兒在那裡,讓僉院徹裡帖木兒當他的助手,統領三萬名南方騎兵,在那裡守衛居庸關,燕帖木兒率領著大獲全勝的南方騎兵部隊,返回大都。

居庸關在距北京市區50餘公裡外的昌平區境內。居庸關的得名,開始於秦代,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徵來的民夫徙居於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漢代沿稱居庸關,三國時代名西關,北齊時改納款關,唐代有居庸關、薊門關、軍都關等名稱。

居庸關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它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為北京西北的門戶。居庸關兩旁,山勢雄奇,中間有長達18公里的溪谷,俗稱“關溝”。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燕國就要扼控此口。漢朝時,居庸關城已頗具規模。南北朝時,關城建築又與長城連在一起。此後歷唐、遼、金、元數朝,居庸峽谷都有關城的設定。

燕帖木兒率領著大獲全勝的南方騎兵部隊到了昌平的南面,接到了古北口的急報,報告說上都的軍隊已經攻佔了古北口,正在進攻石漕。突如其來的不好消息,讓燕帖木兒大吃一驚,他怒不可遏地說道:“上都行宮真是狡猾的狐狸,總是聲東擊西,讓我們上當。我軍浴血奮戰剛把居庸關奪回來,古北口又被攻佔,首尾難顧,這如何是好!”撒敦驅趕著戰馬,走上前去,信心百倍地對燕帖木兒說:“我哥不必急躁!自古以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怕他什麼?小弟願意率軍前去迎敵,殺得他片甲不回,抱頭鼠竄!”燕帖木兒聽了,轉憂為喜,說道:“我弟前去迎接,一定要小心在意,務求全殲敵軍!”撒敦接受命令,立即率領著一萬人馬,浩浩蕩蕩的大軍,就像碩大的雲團,迅速向古北口飄去。燕帖木兒率領著其餘騎兵,押送著軍用物資,在大軍後接應,也緊緊跟了後面,晝夜兼程,向前挺進。

古北口是山海關、居庸關兩關之間的長城要塞,為遼東平原和內蒙古通往中原地區的咽喉,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古北口位於密雲縣東南,距離北京約10千米。由臥虎山長城、蟠龍山長城、金山嶺長城和司馬臺長城組成。北齊天保六年,即555年,修築一道自西河起,即今陝西榆林河,至山海關共1500餘千米的長城。其中,古北口是重點設防的關口。金、元兩代曾對此關口增修興建。

古北口地處燕山山脈,蟠龍、臥虎兩山南面的淺山丘陵區。潮河從北部山谷峽口流入密雲水庫。古北口地勢險要,在山海關與居庸關中段,山陡路險,自古為京都鎖鑰重地。在京北燕山屏立、峰巒疊嶂中,潮河南來峽谷洞開,所以有北京東北門戶之稱。

從西周開始,延至春秋戰國便在古北口築墩設防。漢武帝劉徹時為防北部匈奴入侵擾邊,命守軍在古北口開始築城布兵,使古北口成了漢與匈奴屢次交戰的必爭之地。數不清的戰爭都以攻佔古北口為第一步,使它成了奪取中原的橋頭堡。但古北口在早期並沒有長城,戰國和秦,漢時期的長城是從古北口以北很遠的地方經過的。

唐朝時在此設有北口守捉,屯兵駐守。守捉是唐代在邊疆設兵戍守之軍事區域,其上有軍,其下有城、鎮、戍。當時幽州長城之外為奚族聚居區,所以古北口又稱“奚關”。唐代北口,五代起已稱古北口或虎北口。

南軍奪回居庸關,北軍攻佔古北口,一場戰場剛剛平息,一場新的戰爭又將開始,為了皇帝的寶座,南北兩軍浴血奮戰,成千上萬的騎兵將士戰死沙場,戰爭孰勝孰負,元朝動亂的局勢不知何時才能平息。(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