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奸臣伏法受誅賢臣青史留名(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70章奸臣伏法受誅賢臣青史留名

自古以來,那些無君無父,野心勃勃,犯上作亂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也先鐵木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那一幫人密謀策劃,刺殺了元英宗?碩德八剌,迎立了新皇帝泰定帝也孫鐵木兒,他們絞盡腦汁,異想天開地想取悅於新皇帝,最後還是落得一個斬首示眾,身首異處的下場。

以買奴為首的大臣處決了也先鐵木兒,了結了剛剛發生不久的宮廷政變。他們當時就向新皇帝提出報告,在新皇帝的准許下,對元朝政府進行了全面改組,對人事作了重大調整,任命宣政院使旭邁傑為中書右丞相,陝西行中書左丞禿魯,以及通政院使官紐澤,同時擔任御史大夫的職務,速速為御史中丞,並任命旭邁傑、紐澤率領所屬部隊將士快速進京,搜捕叛逆餘黨,斬草除根,徹底清除叛黨。

元朝將軍旭邁傑考慮事情很周詳,他認為政變首領鐵失還駐紮在京城裡,很有可能會違抗朝廷命令繼續作亂,旭邁傑擔心鐵失得知叛黨被清除的訊息,會狗急跳牆,發動新的叛亂。旭邁傑事不宜遲,統領著朝廷大軍連夜出發,火速進京。到了京城後,他火速行動,立即著手相應的部署,先派遣信使搶在部隊前面,進城去報告鐵失、失禿兒、赤斤鐵木兒、脫火赤、章臺等人,命令他們帶領文武大臣,出城迎接皇帝的聖駕。

這時鐵失等人還一直矇在鼓裡,不知道事態有變,他們還在做著升官發財的美夢。在他們看來,他們不但無過而且有功,他們刺殺了先皇帝,為新皇帝騰出了位置,他們一定會獲得新皇帝的豐厚獎賞。他們做夢也沒有想會有人使詐,誘捕他們,他們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興致勃勃地出城迎接新皇帝的到來。

與此相反,旭邁傑、紐澤等人卻早有準備,已經周密部署,密令將士嚴陣以待,伺機動手,命令他們全副武裝,列隊站好,等待時機。等到鐵失等人騎著高頭大馬,興匆匆地到來,和他們相見的時候,命令他們全部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聆聽皇帝的詔令。旭邁傑從使者手中接過詔令,當眾展開宣讀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先皇帝在位三年,沒有聽說有什麼失德之處,而鐵失、也先鐵木兒等人,膽大妄為,竟然膽敢大逆不道,發動南坡事變,刺殺了先皇,讓先皇死於非命,真是駭人聽聞,舉國震驚!我因獲得各位王公大臣的推舉和擁戴,登上皇位最高寶座,如果不首先剷除奸臣惡賊,既無法告慰先帝的魂靈,也無法平定天下人的憤怒。因此我抵達上都後,就立即將也先鐵木兒等人,逮捕歸案,審判罪行,就地正法。

只有在京的叛逆黨羽鐵失等人,還在逍遙法外,因此我特命中書右丞相旭邁傑,御史大夫紐澤,火速統領軍隊到達京城,立即將鐵失、失禿兒、赤斤鐵木兒、脫火赤、章臺等人,全部捉拿歸案,就地正法。其餘叛逆黨羽的爪牙,也著令旭邁傑、紐澤等將領,深入調查,徹底查清事件真相,一一將罪犯捉拿歸案,聽候審理,由於事情重大,不得瞻前顧後,藉故推諉,應該嚴格執法,處以重刑,等候朝廷批覆,再具體執行。

鐵失等人穿戴得整整齊齊,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滿懷欣喜,以為是新皇帝對他們的提拔和重用,滿臉堆笑,顯出志得意滿的樣子。但是當他們聽到旭邁傑在宣讀詔令的時候,開口就提到了先皇帝三個字,他們知道新皇帝來者不善,初來乍到就找他們秋後算帳,猶如晴天霹靂,嚇得他們魂飛魄散,面如土色。當旭邁傑讀到“捉拿歸案,就地正法”幾個字時,更是嚇得心驚膽戰,屁滾尿流。他們多麼想起身逃竄,絕處求生,但是他們眼前卻站著兩排全副武裝的士兵,個個刀出鞘,箭上弦,早已佈下了天羅地網,使得他們插翅難飛,在劫難逃。

旭邁傑出身行武,一身戎裝,一副軍人打扮,滿臉殺氣,他憤怒地向士兵揮手,士兵們得到指令,衝上前去把鐵失等人的官帽和腰帶拉扯下來,命令士兵們把那幾位發動政變的首領,拉到一處荒草灘上,揮舞大刀,砍下頭顱,就地正法。

在對叛亂分子執行死刑的時候,隨著幾聲清脆的悶響,幾顆血淋淋的人頭滾落在地上,幾股滾燙的鮮血噴濺在荒草上,那幾名叛亂首領的靈魂,隨著清風飄入陰曹地府,接受鬼神的審判去了。在場的人們都認為,如果世界上真有地獄存在的話,一定是專門為他們這類敗類設立的,他們野心勃勃,犯上作亂,罪大惡極,萬劫不得復生。

旭邁傑率領著軍隊,在城外處決了鐵失等人以後,馬不停蹄,立即開進了京城,接管了城市和防務。分派士兵搜捕和捉拿犯罪的王公大臣,月魯不花、按梯不花、曲呂不花、孛羅兀魯思不花,及鐵失弟索諾木等人,很好就被捉拿歸案,士兵們把他們捆綁著雙手,送到監獄關押起來。隨著調查案件的深入,查出御史臺經歷官朵兒只班,御史監察官撤兒塔罕、兀都蠻郭、也先忽都等人,一向依附權臣鐵失,他們結黨營私,狼狽為奸,罪行嚴重。由旭邁傑牽頭向朝廷提出報告,請求予以嚴懲,很快就獲得了新皇帝的批覆。

根據案情輕重程度的不同,準備將月魯不花等人處死,朵兒只班等人流放充軍,勞動改造。上報朝廷後皇帝下了批覆,出於人道考慮,將他們全部罪減一等,從輕處理。將準備處死的罪犯減為流放充軍,將準備流放充軍的罪犯改為免去官職。

當時的中書平章政事張珪,他是一位官二代,出生官宦世家,為人正直,多才多藝。他得知皇帝的這道詔令,勃然大怒說:“自古以來,國法必須從嚴,懲處罪大惡極的強盜,不應該區別首犯和從犯,對那些傷天害理,挖掘墳墓的傷害屍體的人必須處死。索諾木等人曾經參與叛亂行動,刺殺君王,親自砍下丞相拜住的右臂,這類罪大惡極的人難道還能保住他的性命嗎?”

張珪才華出眾,文筆超群,才思敏捷,立即起草了向皇帝起草了奏章報告,派遣人員立即送到皇帝的行宮裡。報告中叛亂黨羽罪大惡極,對他們決不輕饒,索諾木等人更是喪心病狂,作為朝廷宰相,親自參與發動政變,因此請求予以從嚴懲處,以快人心。

新皇帝立即提筆批准報告,立即把索諾木斬首,把月魯不花流放到雲南,按梯不花流放到海南,將曲呂不花流放到奴兒干,孛羅及兀魯思不花等人流放到海島,朵兒只班等人全部被免去官職,貶為平民,一場刺殺皇帝的叛逆大案,終於獲得徹底處理,肅清叛黨,朝廷內外一派清明景象。

元朝一名臣張珪,字公端,他是張弘範之子。他年少時就勇武超群,能拉動強弓硬箭,百發百中,他曾經跟隨他的父親在林中打獵,遇見猛虎,張珪毫不畏懼,搭上弓箭勇往直前,猛虎像人一樣站立起來,向他兇狠地撲來,張洞珪拉開弓箭,一箭身穿他的喉嚨,殺死了猛虎,全部震驚,齊聲歡呼。張珪的一生功勳卓著,充滿傳奇色彩,歷史有詳細的記載:

至元十六年,弘範平廣海,宋禮部侍郎鄧光薦將赴水死,弘範救而禮之,命珪受學。光薦嘗遺一編書,目曰《相業》,語珪曰:“熟讀此,後必賴其用。”師還,道出江淮,珪年十六,攝管軍萬戶。

十七年,真拜昭勇大將軍、管軍萬戶,佩其父虎符,治所統軍,鎮建康。未幾,弘範卒,喪畢,世祖召見,親撫之。奏曰:“臣年幼,軍事重,聶禎者,從臣父、祖,久歷行陣,幸以副臣。”帝嘆曰:“求老成自副,常兒不知出此。”厚賜而遣之,遍及其從者。十九年,太平、宣、徽群盜起,行省檄珪討之,士卒數為賊所敗,卒有殺民家豕而並傷其主者,珪曰:“此軍之所以敗也。”斬其卒,悉平諸盜。(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