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最新訊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按照原先的方略是:董守業領兵從駐地新豐出發時將麾下這三萬人馬分為兩部分,一萬騎兵單獨作為一部,兩萬多的步兵作為一部。將這兩部兵馬分開來走。

董守業本人與軍師賈詡、徐晃,張遼、典韋、華雄率領著一萬騎兵向西南方向前進,走上雒,經商縣,出武關,然後翻越伏牛山,沿伊水一路向東到達陸渾關附近,隱藏起來伺機而動。

另外兩萬大軍以李傕為主,與楊奉,張既、杜畿一起打著董守業的旗號,浩浩蕩蕩地離開新豐,經鄭縣,走華陰,過湖縣,到達弘農略做休整,繼續出發,離開弘農,經陝縣。走澠池,過函谷關,然後到達洛陽附近。後來董守業從李儒那兒得知冢領山附近的雒水上游有大量船隻,足夠董守業的二萬多兵馬使用。董守業便與軍師賈詡以及李傕為主,與楊奉,張既、杜畿商議,讓他們在冢領山附近的雒水上游登船,然後順流之下到達洛陽。

而董守業又叫來徐晃,張遼、典韋、華雄等人,將一萬騎兵的行軍方略也變更,主帳自己率領二千精銳騎兵先行,卻遭到了軍師賈詡的反對。

當時賈詡對董守業說道:“公子,《史記》雲: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孔子曰:‘防禍於先而不致於後傷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焉可等閒視之。’公子身為三軍統帥,肩負重任,豈能輕兵涉險,將自己置於危難之地?”

董守業笑了笑,說道:“軍師的好意,白心領了,只是這二千湟中義從,是我親自訓練,沒有人比我能更加瞭解,此次洛陽戰事復起,正是檢驗這二千湟中義從訓練成果的時候,有道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若不親自前往,那著半年多的辛苦豈不是付之東流,一番心血,往日的辛苦耕耘豈不是看不到收穫了。這二千湟中義從就是為了千里奔襲而存在,現在若是檢驗成功,將來西涼戰事若起,羌胡作亂,我等豈不是更有把握。”

賈詡也算是全程參與了董守業對這支騎兵的各項訓練,知道自家主子在這支騎兵上所花費的心血,加之董守業說的也是非常有道理,賈詡一時之間也找不到什麼好理由來反駁,只能作罷,頓了一頓,又開口說道:“那公子此次務必要帶著典韋、華雄二位將軍一起前往。如此我等方可放心。”

董守業聽到賈詡鬆口,高興不已,說道:“軍師之言,正合我意。”

賈詡又對典韋和華雄說道:“請二位將軍務必守護公子周全。”

典韋和華雄一起抱拳說道:“謹遵軍師吩咐。”

於是,董守業臉色一正,肅聲說道:“如此,主將聽我號令,我自帶著典韋、華雄二位將軍領二千湟中義從,作為先頭部隊,輕騎先行。軍師、大哥、二哥率領餘下的八千騎兵儘快跟上。屆時,兩部人馬在新城縣附近會合,不得有誤。”

眾人一起抱拳行禮道:“謹遵公子將令。”

董守業便讓典韋和華雄跟著自己,一起率領著這二千湟中義從一路潛行,向東而走,從冢領山往南不遠的地方便與大部隊分開,然後即刻出發,經上雒,走商縣,出武關,一路向東,翻越伏牛山,到達伊水附近的陸渾、新城等縣附近秘密潛伏起來。

這兩千二千湟中義都是一人雙馬,每個騎士一匹馬裝備了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另一批馬沒有裝備,時間分配方面,馬裝備了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則騎乘時間佔到六到七成,反之則三到四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若是放馬狂奔,這支騎兵隊伍的平均下來每天的行軍速度可以達到二百二十裡到二百五十裡之間,從長安城東南方向的冢領山出發到達離洛陽不遠的陸渾、新城等縣的八百多裡路程只用了四天的時間。這個速度也是讓董守業感到非常滿意,基本上已經達到自己的預期,達到了董守業在訓練伊始時對這支騎兵的訓練目標,而且董守業相信若是雙馬都裝備新裝備,那行軍速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騎兵之於步兵的最大優勢就是其機動性,就是其無與倫比的速度,董守業相信這支自己花費了巨大心思的精銳騎兵絕對不會讓自己失望。

陸渾、新城兩縣的東北方向便是洛陽南側的伊闕關、軒轅關、大谷關等關隘,若是想入關,新城離洛陽不過一百餘裡的路程,離這幾個關隘就更近了,這二千騎兵只需大半日即可入關。

本來董守業準備取道伊闕關或者軒轅關直接進入洛陽,與屯兵偃師的徐榮將軍會合的,想想還是作罷,自己率領這二千湟中義從的主要優勢在於野戰,在於發揮其機動性,若是入關進城,豈不是成了被動防守,那這二千精銳騎兵的優勢就一點兒也不存在了。

董守業既然已經決定暫不入關,便派出探子開始偵查,果然探聽到此時的孫堅依舊在魯陽城,還沒有北上。便放下心來,率領部隊向南推進。

新城縣的東南側便是梁縣,孫堅若是從魯陽出兵北上進攻洛陽,那梁縣是其必經之地。董守業見現在有機可乘,便從新城縣出發,秘密潛行到梁縣附近的地界,看看山水地形。

梁縣以東,到洛陽南側的伊闕關、軒轅關、大谷關等關隘以南,地勢開闊,地形平坦,非常適合大兵團規模作戰,也非常適合騎兵的集團衝鋒,董守業估計將來在這個地方肯定會有一場與孫堅兵團的大會戰。

在梁縣附近,董守業親自帶著遊騎探子觀察地形,探聽情報,一天的時間就基本上摸清了梁縣附近的山水地形,對將來的大會戰也有了幾分把握,至少可以在地形方面不會吃虧。

這新城縣、梁縣的地界由於當年遷都洛陽,很多人都被遷走了現在的人口對比當年可以說得上是十不存一,而且這段時間孫堅要起兵北上的訊息也早已經是傳得沸沸揚揚,所以這兩縣的人基本上是跑光了,所以董守業的探查也是十分便利,沒有暴露的風險。

在董守業探查完梁縣的地形之後,便率領部隊潛伏在梁縣西側的霍陽山中,然後派遣細作化裝成難民,向魯陽滲透,探聽魯陽城內的訊息。

不多久,細作們從魯陽返回,帶來的訊息卻是讓董守業措手不已,原來董守業在出征之前細作們探得的訊息是孫堅在魯陽整兵訓練擁眾三萬餘人,董守業據此判斷兩個多月的時間孫堅的兵力很有可能會有所增加,估計達到三萬五千餘人甚至是四萬人不到都是非常可能的,畢竟孫堅作為袁術表奏的豫州刺史,在豫州徵兵那肯定是非常容易,非常順利的,再加上袁術的支援,達到四萬人也不是沒有可能的,畢竟無論是袁術所轄的南陽郡還是孫堅所轄的豫州都是以人口多出了名的,人口多,那徵兵自然是非常容易。

在東漢順帝永和五年(公元一四零年),在官方的統計中,南陽郡的人口達到二百四十三萬人,豫州所轄的人口也達到五百一十六萬人,而當時全國的總人口是四千四百八十一萬六千而到了東漢桓帝永壽三年(公元一五七年)以後,東漢人口進入頂峰時期,突破六千萬,我們假設個各州郡區域平緩增長,則在公元一八四年之前,也就是黃巾之亂以前,南陽郡的人口應該在三百二十五萬人以內,豫州的人口應該在六百九十一萬以內,而經歷黃巾之亂後,一直到公元一九一年,也就是正在敘述的現在,南陽郡與豫州的人口假設對比巔峰時期損失了兩成,則現在南陽郡與豫州的人口應該分別為二百六十萬五千和五百五十三萬,以後的設定中也會以此為標準。

所以袁術在成為南陽太守之後才會有雖得一郡,猶勝一州的說法,而且南陽作為光武帝劉秀的故鄉,其代表的政治意義也是相當不凡。遙想去年群雄討董之時,關東群雄推袁紹為盟主,當時袁術私下裡就非常生氣,一方面是由於袁紹身為黨人領袖,聲望巨大,冠絕諸侯,另一方面也是袁術的心胸不夠開闊,比較狹隘。

其實除去這兩點,最主要的一點卻一直被人們所忽略,那就是當時袁術的實際實力要比袁紹強。當時袁紹是渤海太守,在渤海郡在漢順帝永和五年(公元一四零年)的人口是一百一十萬人,按照前文所訂立的標準在黃巾起義初期渤海郡的人口應該是一百四十七萬人,到現在渤海郡應該有一百一十七萬人,對比其弟袁術的南陽郡可差遠了,更何況當時的孫堅已經與袁術立盟,歸屬於袁術的麾下,在豫州刺史孫堅的配合下,袁術也算是基本控制了豫州。擁有豫州與南陽的袁術,麾下所轄人口八百多萬,比其兄袁紹的實力強的可不是一點半點。當時二袁的實力對比就像是一個成年人和一個小孩,你想想你若是擁有成年人的力量會服從一個小孩子作為自己的領導嗎,更何況,袁術還一直是以袁家嫡子自命,不過袁紹的聲望太高,這一點比袁術強上不少,擁有很大的潛力。

當然衡量二袁的實力,也不能光從轄地人口作為單一標準,但這方面無疑會佔很大的因素。(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