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第三關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董守業靠著剽竊詩聖杜甫的一首詩而讓在場的眾人大跌眼鏡。誰也沒想到作為一介武夫董卓的兒子竟然能夠寫出如此漂亮的文章。

這種事不應該是世家大族公子的拿手強項嗎?在場的一眾人都是鬱悶不已。就連跪坐在董守業旁邊的衛仲道也是一樣的鬱悶。

這哥們兒看著旁邊的董守業,眼神略顯複雜,心中暗暗道苦。

此時,又有馬日磾等幾個老家夥對八位選手的文章點評了一下,第二關便要結束了。

不過,這些老家夥們並沒有對八位選手的文章評出個名次。但是按照在場人員的普遍意見,董守業的文章寫得最好幾乎是毫無懸念的,緊接著便是衛仲道與王粲。

這三個人便是第二關的前三甲,當然這個結果只是幾個老家夥之家議論之後達成的默契,並沒有大張旗鼓的說出來。

這是一場比文招親,奪了第一只能說明你的水平比較高,文章寫得好,並不能說靠著一手好文章就能奪得美人心,畢竟這不是什麼作文大賽。

過了一會兒之後,馬日磾走到大廳中央說道:“諸位公子,第二關已過,劉誕公子與黃奎公子被淘汰,餘下六人進入下一關。另外,依舊在場的六位公子如果哪位想要棄權,主動提出即可。”

這劉焉之子劉誕被淘汰是因為其文章在八位選手中是寫得最差的。被淘汰也是理所當然,這也從側面隱隱約約地說明了大漢宗室的整體衰落。因為他們擁有最好的學習條件卻沒有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當然文章寫得好並不能代表一切。

黃琬之子黃奎被淘汰也是因為其文章寫得不好,僅僅比劉誕強上一絲。

馬日磾公佈完晉級結果之後,兩個醬油黨楊修與王粲終於是坐不住了,果斷選擇放棄。這個結果也是在眾人的意料之中,因為這兩個醬油黨的年紀都不大,比蔡琰的年紀還小。蔡邕與其家族都比較較好,這次讓他們參加這個招親,也就是讓他們在眾人面前露露臉,展示一下其才華,幫他們揚揚名。就跟現在混貼吧刷經驗,參加選秀混個臉熟的作用是一樣的。

這兩人經常在蔡府出沒,與蔡琰早就相識,蔡琰也是一直那他們當做家中的弟弟看待。即便是其家中的長輩要求二者儘量娶得蔡琰,或者是二人真的對蔡琰動了心,蔡琰也看不上這兩個連毛都沒長齊的小弟弟。

現在這兩個醬油黨的目的已經達到,成功露臉,也算是在長安城內揚了名,繼續摻和下去已經沒有什麼必要了。

馬日磾看到與招親不太想幹的兩個醬油黨主動退出,便繼續說道:“現在依舊停留在場上的,只剩四位公子,分別是董白,衛仲道,袁譚、袁耀。接下來便是第三關。第三關比較簡單,諸位公子向蔡琰小姐寫篇文章,表明心意即可。”

董守業一聽,尼瑪,這不是坑爹嗎?這題目就是要自己寫一封情書啊!

大家怎麼說都是長安城內有頭有臉的人物,你讓哥們兒現在寫一封情書給蔡琰,這是不是有點太兒戲了。

想到這,董守業也不禁發笑,想當初董守業在沒穿越之前,在校園內也是情書王子一枚,寫了無數封情書,幫別人寫的,幫自己寫的,數不勝數,甚至還有不少同學花錢找其做槍手寫情書。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這一方面,董守業可是高手啊!

董守業在心中也是不斷地得瑟著:“要論寫情書,咱也是一聖手。要論寫過情書的數量,恐怕在這洛陽城內甚至是整個大漢也是天下第一,捨我其誰。”

不對不對,這道題並不簡單,董守業要是按照以往的思路來寫那基本上就是沒什麼戲了。畢竟這蔡琰是當世才女,文章無對,可不是後世那些無知少女,見到一封情書,也不管寫得好壞,就能直接與人上床的。

董守業要是隨隨便便寫上一封那只能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想到這,董守業靜下心來,好好地思考了一下這篇情書該怎麼寫。

在董守業的眼中,蔡琰是一個心思玲瓏的人,寫得太直接了,對方肯定是看不上。

對於蔡琰這種才女,最好是寫一些構思巧妙的,需要花上些許時間才能研究出來其中意思的那種情書才是最為合適的,於是便開始全力運轉大腦中的主機,思索如何落筆。

就在董守業在全力思考的時候,其他的三位選手,也在積極籌備如何寫這封特殊的情書。

董白今天是帶著典韋來參加的,典韋是個大老粗,大字也是認識不了幾個,所以一點忙都幫不上。衛仲道的境遇與董守業相似,身邊也是只帶了一個書童,不過這衛仲道是個極為自信而且才華橫溢的人,他自信自己可以擊敗所有人抱得美人歸,所以也不需要別人的什麼幫助。

至於袁譚和袁耀,這兩個傢伙的境遇可要比董守業與衛仲道強上不少,因為這兩個傢伙都帶著“槍手”,雖然其“槍手”不能代替主子答題,但卻可以給主子一定的提示,幫助主子過關。袁譚和袁耀在第一關猜字謎的時候,就曾有遇到題目沒有頭緒的時候,靠著手下“槍手”的提示而順利過關。

袁譚的槍手是大才子陳琳,因為陳琳是天下名士,雖然作為袁譚的僕從出場,但是蔡府出於對其的尊重還是特意為其安排了一個坐席,緊鄰在袁譚的身邊。

袁耀的槍手董守業倒是沒有聽說過,貌似也是在荊州、揚州地界名氣很大的一個人。

當然這袁家的哥兒倆,一路過關斬將也不是完全靠什麼槍手,其各自都有一番真才實學。袁家是累世的詩書傳家,家族子弟在文學方面必須有相當的造詣才能得到認可,這哥倆要是真的沒有幾把刷子,其父親也不會讓其出來丟人現眼。

董守業對這袁家兄弟瞭解不多,只聽說過袁譚還有點本事,其在歷史上,在父親袁紹的支援下,領兵經略青州,幹的有聲有色,把當時青州的局面搞得非常好。(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