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資政新篇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天王府,洪仁玕和楊小山在偏殿等候天王洪秀全上朝。

“東王,天王上朝還要等一會。久聞東王大名,天京城都盛傳小東王文武雙全,仁玕有一部拙作還想請東王賜教。”洪仁玕雖然也是天國的元老,但兩人還是第一次見面。最早期洪仁玕被發展為拜上帝教眾,那個時候楊小山還沒加入,金田起義洪仁玕人在廣東又沒趕上,後來好不容易來到天京。這段時期楊小山在清廷臥底,兩人始終無緣得見。

“不敢當,談不上賜教,大家一起探討探討。”楊小山接過傳說中的《資政新篇》,謙虛道。

《資政新篇》在前世歷史書上是個考點,是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了一個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新方案。它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近代中國的先進人士最早提出的發展資本主義的近代化綱領,集中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願望。

楊小山前世也曾粗粗瞭解過,畢竟這是太平天國非常先進的一個點,是在思想上超脫原先歷史上農民起義的重要文獻證據。

楊小山一頁頁翻閱後,抬起頭對洪仁玕說道:“幹王,這書大概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談用人;第二部分是革除陋習;第三部分講得是仿效西方國家,實行新的社會經濟政策;第四部分強調的是採用新的刑法制度。你說我說得對不對?”

洪仁玕臉上露出異樣的表情,說實話,這之前他雖然聽人說起這小東王才華橫溢,但他總覺得不過是廣西山溝裡出來的,即使肚子裡墨水再多,見識肯定比不過自己,畢竟自己在香港這麼多年,對西方大國的政治制度文化都潛心研究過。

可楊小山一張口就能總結出自己這篇凝結了畢生心血《資政新篇》上的主要內容,他非常驚喜。

洪仁玕在太平天國太孤獨了,就說這篇《資政新篇》就算有些文化的李秀成也看不懂,兩人也曾交流過,完全談不到一起去。所以楊小山一開口,洪仁玕知道此人水平遠超李秀成,是能和自己對上話的。

“東王名不虛傳,小小拙作被東王一句話就概括了。還請東王談談此作讀後的感想,指點仁玕一二。”洪仁玕不敢託大,非常誠懇地請教楊小山。

“幹王,你這篇文章可惜了,如果在和平時期,它的作用會非常大,可惜現在天國始終東徵西戰,上面很多內容難以落實。”楊小山先肯定了《資政新篇》的價值。

洪仁玕連連點頭,雖然他花盡心思寫了這篇《資政新篇》,但曲高和寡,根本沒人搭理自己,所以上面的內容只能束之高閣。

“如果非讓我提意見的話,我只能說兩點。這一是這文章雖然寫的很高,但並不符合我們中國的國情,咱們這裡沒有工廠,沒有資本家和工人,有的只是農民和地主。所以沒有人理會是因為不接地氣,我們天國大多都是農民出身,他們要的是土地,你和他們說西方國家的東西,他們完全沒有你那樣的經歷,形同對牛彈琴,很難有共識啊。”楊小山知道任何一件事都要從國情出發,社會制度不是憑空來的,有什麼土壤就會有什麼果實。

“那我們該如何強國,不學習西方又怎麼能強國?”洪仁玕說出了自己的苦惱。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學肯定要學的,但不能硬套。比方說發展工業,就不能和英國那樣讓經濟自由發展。我們作為落後國家,如果只是引進技術,或者讓外國來投資建廠,那樣咱們國家永遠不能發展出強大的工業能力,大樹底下是長不出樹的。”楊小山指出了這個時代想學習西方的讀書人一個通病,就是依賴西方,把自己的發展寄託在洋人的身上。殊不知要想強國,必須以自己為主體,洋人只能為輔。有強就有弱,洋人怎麼可能讓你強大起來,這樣他們不就弱了?世界規則就是這樣,學完後還要打敗他們,你才能強大。

“可我們這裡懂工業的人太少了,怎麼能發展出自己的工業呢?”洪仁玕更加疑惑了。

“這就需要我們政府提供力量。英國人他的工業體系是由小到大,發展了幾百年,各個行業已經發展出非常強大的行業領頭羊。如果我們任憑咱們的工廠主去和他們在市場上競爭,是根本打不過的。只有我們的政府站在我們工廠主的後面提供支援,他們才有機會發展壯大。這就相當於兩個拳手上臺,咱們的拳手還是小孩,我們必須把他養大養壯才能讓他上場。”楊小山非常強調國家的力量,後進國家想彎道超車,必須依賴國家,前世的德國和日本都是這樣做的。

“問題是我們能自己培養出強大的工廠嗎?”洪仁玕有些質疑道。

“這個完全沒有問題。我們的國家人這麼多,市場非常大,僅僅滿足我們國內市場,這個工業能力就非常強了。我們中國人聰明好學,還非常勤勞能幹,只要把西方那一套做法學來,完全可以徒弟超過師父。”楊小山想起了前世的中國外號是“世界工廠”,只要我們學會了,那國外的工廠就沒法混了。

“洋人會願意教我們嘛?”洪仁玕有些半信半疑。

“那方法就很多了,我們可以用優惠的稅收條件土地資源吸引他來辦廠。只要是在我們這裡生產,用的我們國家的人,咱們就可以邊生產邊學,過不了幾年咱們就能建立和他一模一樣的新廠。我們還可以引進他們的人才,利用他們的技術發展我們的工廠,更直接的我們還可以買他們的工廠,搬到我們國家生產。不管什麼辦法,就是要讓所有的工業品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用我們的人生產,這樣才能真正發展出自己的工業能力。”楊小山說出了自己的相法。

“何必這麼麻煩呢?我們只要生產出一部分商品,完全可以和他們做生意,購買我們無法生產的商品啊。”洪仁玕提問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