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北伐軍覆滅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林鳳祥在連鎮建木城,挖深壕阻擊城外僧格林沁數萬鐵騎。

憑藉著深壕固壘與清軍進行周旋,一連幾個月清軍都未能突破林鳳祥的防線,焦灼的攻防戰讓林鳳祥從一員衝鋒陷陣的猛將漸漸地轉變為一員善於防守的智將。

“小夥子,可以啊,這可是清妖參將的腦袋,你叫什麼名字?”林鳳祥在一次防守反擊戰中發現了一員虎虎生威的小將。

“屬下譚紹光,原來是西王身邊的一名牌刀手。”譚紹光年紀不大,小夥子皮膚黝黑,非常精壯,打起仗來異常驍勇。

“你多大了?”林鳳祥繼續問道。

“剛滿十七歲。”譚紹光不好意思道,因為他皮膚黑,一般人都看不出他的年紀。

“還這麼年輕!”林鳳祥感嘆道。

當晚,林鳳祥把軍中三四百名十八歲以下的孩子召集過來,對他們大聲道:“李丞相和我們失去了聯絡,現在交給你們一個任務,你們現在南下去找李丞相。如果找到了,就和李丞相一起南下,如果找不到你們也必須南下,迴天京報告我們的情況,不要再回來了。”林鳳祥打算把這些孩子託付給李開芳。

“林丞相,我們不走,我還要跟大家一起戰鬥!”譚紹光年紀大點,他知道林鳳祥是在趕他們走。

“譚紹光,這些孩子就交給你了,這可是我們西王蕭朝貴舊部的種子啊。”林鳳祥緊緊抓著譚紹光的肩膀,把這些孩子託付給他。

“林丞相。。。。。。”譚紹光還想說些什麼。

“別說了,多帶點糧食走,路上省著點吃。把太平軍的裝束全換成老百姓的衣服,等會我讓人掩護你們突圍。離天京那麼遠,你們一定要活著回去。這是命令!”林鳳祥動情道。

送別了譚紹光那幾百名孩子,旁邊一名親信軍帥不由疑問道:“林丞相,是不是沒有援軍來了?”

“咱們都是老兄弟了,我也不想騙你們,應該是沒有援軍來了,而且清妖在城外挖的深溝就快完工了,我們馬上就突圍不出去了。我們為天國盡忠沒有關係,那些孩子不能死在這裡,讓他們告訴天王、東王,我們北伐軍已經盡力了,以後記得給我們燒點紙錢。”林鳳祥已經意識到今後的困難程度,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林丞相,咱們弟兄們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咱們從廣西一同出來,今天大家都在這裡,要埋就埋一起了!”那名軍帥回應道。

不出林鳳祥所料,僧格林沁挖好了深溝,就開始引上游德州的運河水,倒灌連鎮。

剛開始太平軍在連鎮外圍村莊的據點被淹,只能撤回連鎮城中,但河水不斷湧進。林鳳祥的補給線被切斷了,糧食泡在水裡,很快就被浸壞了,太平軍開始斷糧了。

軍隊一旦斷糧,軍心開始不穩。僧格林沁抓住機會,到處散發免死牌,只要拿著牌子投降者都免死。面對清軍的誘惑,少部分在河南、安徽等地招募的新兵開始陸續投降,其中奸細施紹恆還把林鳳祥和李開芳聯絡暗號告訴僧王。

結果林鳳祥見到暗號,以為李開芳來援,被騙出城遭到僧王重兵伏擊,又損失很多兄弟。

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太平軍沒有吃的就吃樹皮,草根,甚至吃清軍的屍體,又硬抗了三個月。

這期間僧格林沁不斷的讓投降者衝在最前面,做炮灰。後來見效果不大,知道已經到了這個時候,願意投降的也都投降了,這些人沒利用價值了,一口氣把這幾百名投降過來的叛軍全部殺掉。

林鳳祥帶著最後兩千名彈盡糧絕的老兄弟與數萬清軍拼死搏鬥,無奈寡不敵眾,所有人戰鬥到最後一刻,一半人死於清軍刀槍之下,一半人投運河自盡。

林鳳祥深受重傷,無法動彈,被屬下藏在地窖中,躲過了三天。最後還是被挖地三尺的清軍找到,僧格林沁不願抓個死人,派軍醫救治,為他續命。然後放入囚車送到京城,咸豐皇帝下令凌遲處死。

林鳳祥行刑時神態自若,劊子手用刀刮他的肉,他都沒有呻吟一聲,也沒有畏懼之色,更沒有一句求饒的話,直至皮肉割盡,鮮血流乾,不虧是太平天國的一條好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

另一方面,李開芳看到譚紹光等人後,明白了林鳳祥的意思,要為西王為北伐軍留種子。他也讓譚紹光帶自己軍中兩三百名十八歲以下的孩子離開,南下去天京。然後轉過身繼續和圍攻他的勝保戰鬥。

這勝保耍嘴皮子行,打仗遠遠不如僧格林沁,數萬步騎兵拿李開芳的千餘人沒有辦法,幾個月怎麼都攻不進高唐。每天都寫些不存在的勝利,糊弄鹹豐帝。

連鎮的林鳳祥覆滅後,朝廷有了比較,把毫無進展的勝保狠狠訓斥一番,撤了他欽差的職,讓僧王接管他的隊伍,繼續攻打高唐。

僧格林沁還是用老辦法,引水來灌溉。不過這裡的水不太好引,離運河比較遠。但僧王不管,他發動數萬民夫,整整挖了一個多月,終於引水成功。

又經過一個多月的反覆進攻,彈盡糧絕的李開芳終於抵擋不住,最後只剩下八十餘人,被僧格林沁生擒。

他的結局和林鳳祥一樣,打入囚車,送去京城,凌遲處死。太平軍以後重要的將領被俘,結局都是凌遲處死,可見清廷對太平天國恨之入骨。

北伐軍在北方堅持了這麼長的時間,可以說他們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力量與清軍周旋,最後全軍覆滅不能全怪林李兩人。

北方寒冷的氣候南方人很難適應,華北大平原不利於步兵為主的太平軍野外戰鬥,北方靠近皇城,語言難以交流,群眾基礎薄弱,無法得到足夠的補充支援。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太平軍,再加上人數又只有兩萬多人,還沒有一名有領導力的元帥統一指揮,這是一場必敗的戰役。

這之前的中國歷史上從南打到北,最後勝利的,也只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一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