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節、前夜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從7月的第一天開始,越來越多的義大利重炮部隊陸陸續續趕到直布羅陀前線。現在面向直布羅陀的義大利火炮數量從最初的幾十門增加到現在的上百門,品種也從最初的山炮、野炮發展到後來的列車炮、攻城臼炮,每天落在直布羅陀的炮彈數量也從近千發增加到數萬發。每天,前哨的義大利炮兵觀察員靜靜地觀看著大團的黑色或是灰色的雲團在沉重的爆炸聲中不斷地在直布羅陀山的上空升起。

但是,就在義大利的大炮向著幾十公裡外的直布羅陀要塞送出死神的禮物時,他們的敵人躲在要塞工事中的英國人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隨著皇家第三重型炮兵團的指揮官羅伯特上校一聲令下,MK10型9.2英寸岸防炮粗大的炮口綻出了一道可怕的閃光,這道閃光瞬間膨脹成耀眼的火焰,火焰高速向外擴張,在距離炮口好幾米外衍化成了濃厚的灰色煙團,煙團繼續擴散,越散越薄,直到變成淡淡的霧,直到變成空氣本身……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16.1公斤的發射藥瞬間迸發出來的能量賦予了172公斤的炮彈以800多米/秒的初速度一飛沖天,並使得28噸重的炮身向後滑動了好幾米,最終依靠安裝在炮身底部的兩根可伸縮的液壓支撐杆才勉強停住了炮身的滑動。

炮彈呼嘯著劃過天穹,穿過雲層,一直衝到它所能抵達的最高點,然後在重力作用下斜向著大地俯衝而下。 如果此時炮彈有生命,它可以看到地面在不斷逼近,景物不斷清晰和擴大,剛才那個那條細線原來是一段鐵路。下一個瞬間,鐵路中間有一個如同“吃飽的鼻涕蟲”一樣的怪物;再下一個瞬間,“巨型鼻涕蟲”的周圍站立著不少穿土黃色制服的年輕人。

如果炮彈有生命,此時它一定會感慨:“多麼年輕的生命啊!”

但是,對於遠在羅馬的大佬眼裡,這些年輕的生命只不過是戰報上的一個數字而已。

就這樣,毫無生氣的巨大鋼丸與地面猛烈地撞擊,巨大的慣性使得彈底引信正常工作,只聽到一聲巨響,在距離列車炮不足十米的地方一道濃厚的煙柱帶著零零落落的泥土和彈片衝上了天空,煙柱越升越高,越高越淡,在數百米空中,煙柱的末端散化為空氣的一部分……

等到硝煙散曲,只見密集的炮彈碎片將列車炮裝甲車體的側面打得傷痕累累,十幾個暴露在車體之外的士兵已經被衝擊波拍成肉糜。在與義大利炮兵的對射中,數量上處於劣勢的英國人並不完全處於下風,這主要得意於效能出色的火炮和完善的地下工事。

在20世紀的頭十年,英國皇家海軍的裝甲巡洋艦一直扛著9.2寸的主炮在全世界的海面上為女皇服務。但是,隨著一戰後《海軍限制》條約時代的帶來,世界五大海軍的巡洋艦不再可以擁有如此級別的主炮。於是,皇家海軍將全部的9.2寸主炮被從軍艦上拆下,安置在從遠東新加坡的柔佛炮臺到英吉利海峽的多佛炮臺。9.2寸巨炮以其316000碼的射程和3.5發/分鐘的射速成為了英國要塞防禦體系的重要部分。英國人在直布羅陀佈置了7處10門9,2英寸岸防炮。這些1900年的老古董和另外20門3.7英寸重炮、4門 3英寸速射炮、、10門 40毫米博福斯高炮、2個Pom-poms plus(這該怎麼翻譯啊?) 構成了直布羅陀要塞完善的火力打擊體系。

直布羅陀山是一個南北走向的狹長山體,它的東西兩側都面向大海。當初,英國人在進行要塞的火力規劃時,發現如果想要獲得較大的射擊角度,就必須在山頂修建一系列炮塔式的炮臺。而這些暴露在外的火力點是非常容易被敵人的炮火摧毀的。進過仔細的權衡,最後英國人決定犧牲射擊角度,選擇了具有更加堅固防禦的地下炮臺方式佈置火炮。

事實證明英國人的選擇是相當正確的。就在7月2日意大利人的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出現在了直布羅陀要塞的上空。因為沒有戰鬥機的干擾,那些義大利飛行員可以從容瞄準投彈,所以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就炸彈投到了距離目標二十米以內的範圍。250或是500公斤的炸彈輕易地摧毀地面上的目標。在如此精準的轟炸中,直布羅陀要塞火力體系中僅有的兩門以炮塔式佈置在山頂的9.2岸防炮被摧毀。

與此相比,佈置在山體的隧道之中的全部火炮得以倖免。雖然這些火炮就只能射擊正面的敵人無法顧及兩側和後面出現的敵人。但是這樣帶來的好處是除非意大利人能將炮彈精準地從射擊口中射入炮臺,不然一般情況下單靠大炮或是轟炸是無法摧毀這些處於幾米厚的岩層保護之下的英國大炮的。就這樣在大部分英軍要塞炮得以保留的情況下,意大利人的總攻開始了。

7月6日晚上11點,在坦克和突擊炮的掩護下,義大利陸軍第27師開始進入直布羅陀對面的西班牙小鎮聖瑪格麗塔(Santa Margarita)。既然是夜裡,從這裡向南望去,8公里外的直布羅陀山清晰可見。戰爭已經讓這個原本寧靜的西班牙小鎮變成一片世界末日的樣子,整個鎮好像被魔鬼用巨錘瘋狂敲打過一般。鎮內沒有一幢建築物是完整的,只有較大的建築物還有部分的天花板懸空著。

而在這片巨大的廢墟中還隱藏著一個致命的危險,那就是休吉?安德森中尉為首的120多名紐西蘭軍人。在上次世界大戰中,只有160萬人口的紐西蘭為了他們的宗主國派出了高達14萬人的軍隊,其中有1.8萬人最後陣亡,差不多每一個紐西蘭家庭都會失去一名親人。但是,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在39年爆發後,這個遙遠太平洋上的小國又一次派出了一支規模不小的軍隊前往歐洲為英國作戰。安德森中尉和他部下就是紐西蘭第2遠征軍的一員。

當意大利人的炮擊和轟炸機變得越來越兇狠時 ,直布羅陀總督沙拉爾將軍認為意大利人的進攻估計馬上就要開始了,於是他決定派出幾支小規模的步兵部隊前往直布羅陀以北那些已經被放棄的西班牙城鎮中。這些部隊將離開要塞獨立作戰,以他們自己的力量儘可能地阻滯意大利人的進攻。

經過反覆的思量,最後他決定派出紐西蘭部隊去執行這一向任務。和英國士兵相比,新西蘭人有兩個非常有價值的品質。首先,他們非常注重獨立行動。這是因為新西蘭人在穿上軍裝之前大以經營農場或牧場為生,在偏遠無人的地方獨自工作會教會他們如何在不依賴別人的情況下思考和行動。也因為常年獨自在外面對大自然的挑戰,新西蘭人面對困難時的堅忍不拔和隨機應變也正是英國士兵所欠缺的。

現在已經是安德森的紐西蘭連進入聖瑪格麗塔小鎮的第三天了。除了不時飛來的炮彈,他們什麼也沒有碰到,西班牙人已經徹底從這個小鎮中逃離。時間就在恐懼與無聊之間慢慢流逝,在新西蘭人構築工事,埋設地雷時耗盡。

“安德森中尉,你來,”少尉排長奧利維亞走出了掩蔽部,看來一眼那濃濃的黑夜說,“中尉,聽到什麼嗎?”

“什麼?少尉!”連長安德森問

“你聽……”

整個小鎮是一片詭異的,幾乎是死一般的寂靜,好象是一灘深不見底的水面。這讓人毛骨悚然的寂靜從映著火光的天際向四周擴散。沒有馬達的轟鳴,也沒有一聲炮響。在這不可理解的、突如其來的沉寂中,只有周圍鐵鍬和十字鎬的聲響、遠處前哨步兵的講話聲和房屋殘骸燃燒時發出的噼裡啪啦聲,顯得更響亮、更清晰。

“似乎靜下來了,”安德森中尉奧利維亞說。“要麼是義大利快動手,要麼是他們撤退了……”

“撤退?……”奧利維亞。“應該是他們要動手了。”

在火光右邊遙遠的地平線上,就在鎮子北岸部分的房民上空,升起了第二道弧形亮光。幾條遊移不定的紅光從下面直射到低空雲層,無聲地發出圓形的閃光。那裡也是一片死寂。

“好象是信號彈,”安德森中尉說。

“像,”奧利維亞表示同意。“看樣子是真的來了,在右翼。他們會拼命向我們壓過來,對嗎,中尉?這事明擺著他們要去直布羅陀就必須打通沿海公路。”

“大概是吧。”安德森中尉心不在焉地用布條擦著衝鋒槍的彈夾

就在這時,鎮子裡響起了密集的炮擊聲,掩蔽部彷彿被氣浪推向一邊,成串的泥土從蓋板順著牆壁掉下來,沙沙地撒落在鋪板上。馬燈搖來晃去,玻璃罩被燻得發了黑。外邊壕溝裡人來人往,口令聲聲,話語喧譁。

“ 意大利人來了,小夥子們,幹掉他們!”安德森中尉大喊一句。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