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南墨總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約從西周時起,中原便稱楚國與江南邦國為“南國”。《詩·雅·四月》便有“滔滔江漢,南國之紀”的詠唱。

後來這南國諸侯們便漸漸地被楚國一一蠶食了,及至吳越被滅,淮水之南便是楚國天下了。廣袤華夏,除了西南巴蜀被秦國佔領,整個江南、東南、嶺南的蒼茫萬里,便都是楚國疆域。

雖楚國對嶺南的實際控制很鬆散,但是各個嶺南部族都以楚國為宗主,卻是任誰都承認的事實。也就是,整個北部華夏戰國的所有土地加起來,也比一個楚國大不了多少!於是,對大河之北的中原各戰國來,攻取楚地便成了夢寐以求的遠圖。

自春秋以來,中原諸侯以晉、秦、齊為首,不知多少次的與楚國開戰,可是都從來沒有打到過雲夢澤與長江北岸,激烈的大戰從來都只發生在淮水南北區域。到了戰國中期,反倒是楚國向北擴張到了淮水以北,直接與魏國在穎水接壤。

若從穎水的陳縣直達嶺南,那可當真是荒莽萬里河山。從幾百年的戰事看,大多數時期,中原戰國的軍力還都是強於楚國的,可偏偏卻是奪不來楚國土地,反而被楚國步步北上,逐漸地侵吞蠶食諸侯土地。

遠在楚國東部的會稽山,相傳曾是大禹傳召諸侯的聚會之地,也是大禹的葬身之地,更是天下享有赫赫盛名的聖地神山。

會稽山中森森無邊的松柏林木,蒼翠延綿,山嶺險峻之處,更是風光無限。只不過山路難行,林中更是毒蟲猛獸繁多,平時就連獵戶和採藥人也不敢輕易入山。

只是,世間總有一些膽大之人,敢於勇闖險山,探得那山間猶如仙境一般的風光。若邪溪、五洩峰更是成了神話一般的存在,令人嚮往不已。

今日卻是一陣腳步聲打破了山間的清幽,萬千飛鳥刷的一聲,從山林中飛起,遠遠的盤旋一陣,然後向遠處飛去。

“來者何人?為何擅闖五洩峰?”一陣清脆的女聲響起,霎時傳遍了整個山谷。

“在下臨淄外墨魯仲連,特來求見鉅子。”

魯仲連被稱為千里駒,一生不肯為官,然而他卻是始終都在為合縱抗秦而奔走,因此一直以來都是列國君王以及高官顯貴家中的座上賓。其一身長策君王的本領,任誰也沒有想到,他原來是一名墨者。

“法同,則觀其同。”停頓了片刻,清脆的聲音又再次飄了過來。

“法異,則觀其直。”

“賞,上報下之功也。”

“同,異而俱於之一也。”

清脆的聲音帶著濃濃的欣喜,“果然是千里駒,魯先生安好。”

話語還在山谷迴盪,一個白色身影便從峽谷倏忽飄了上來,堪堪地落在了魯仲連對面。魯仲連只是留心盯著對面山林,突覺眼底白影一閃,定睛一看,竟大是愣怔——面前竟是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白紗裹身長發披肩,半身隱在花草之中,竟活活一個仙子在前!

“在下安好,不知鄧陵子大師,是否在?”

少女格格一笑,“家師在呢,前幾天還在唸叨魯先生,魯先生這幾天就快來了。”

“哦,他知道在下要來?”

“呵呵,家師了,如此大事,魯先生怎會忍得住不來。”

魯仲連只是淡淡的頭,“那就快帶我去見鄧陵子大師吧。”

墨家起於荊州十萬神農大山,由墨翟,也就是墨子建立。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鉅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主張人與人平等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重視文化傳承(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

墨者多來自社會下層,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教育目的,尤重艱苦實踐。以裘褐為衣,以跂蹻(草鞋)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就是墨者的形象。

墨家是以對天下兼愛為本的學派,又是紀律最為嚴明的行動團體,按最應該傳承有序,最應該凝聚不散。然則,老墨子死後,墨家卻是迅速分裂,非但是當初的四大弟子各成一派,連稍有成就的年輕弟子也出了總院自立學派。聲威赫赫的墨家,竟是星散為各種墨派。這南墨,便是墨子四大弟子之一的鄧陵子的墨派。

鄧陵子原是楚國江東漁人子弟,少時聰穎靈慧,只是家貧難以求學,只有隨父母在漁船上漂泊打魚為生。

有一年,墨子帶著幾個弟子南下楚國,在雲夢澤畔恰遇鄧氏漁船,便將這個聰明少年收做了墨家弟子。

鄧陵子刻苦勤奮,天分又高,不幾年便成為墨家弟子中的佼佼者。墨家不求入仕,只奔波天下布學除暴,墨子便常常與幾個得力弟子分頭率領一撥人馬行動,久而久之,便磨出了四大弟子——禽滑釐、相裡勤、苦獲與鄧陵子。

鄧陵子最是年輕,非但學問見識不凡,劍術更是墨家之冠。在老墨子晚年,發生了秦國的商鞅變法,墨家以商鞅變法為暴政,欲暗殺商鞅以拯救庶民苦難,鄧陵子便是反對變法暴政最堅定的大弟子。

老墨子溘然長逝,天下大勢驟變,六國合縱抗秦一時成為潮流。對於歷來以天下安危為己任的墨家,曾經有過的歧見便重新發作了。

鄧陵子是幾次提出南下,扶持楚國變法,聯合六國抗擊暴秦!然而,此時正是蘇秦攜六國相印,合縱伐秦,聲威大震的時候。蘇秦起於燕國,合縱大策成於齊國。自此,墨家的其他人都認為應該扶持齊國變法,以齊國為盟主,才能合縱以抗強秦。鄧陵子無奈之下,只好帶領自己的信徒,南下楚國,建立了南墨。

這也是蘇秦後來在齊國實施變法的原因。然天有不測風雲,蘇秦的變法還未成,不想卻被齊國老世族鄒忌遣刺客所殺,齊國的變法也嘎然而止。縱是眾人多方努力,齊國的變法也成了遙遙無期。

如今齊王暴烈無道,心中所想的也全是征伐四方,對於變法是不感興趣的。雖然孟嘗君已經恢復了相位,可惜權力是大不如前了,要讓他領導齊國變法,那是決然不可能的。再加上北方的燕國正在厲兵秣馬,對齊國虎視眈眈,而齊國國策卻是屢屢出錯,他們這些墨者在齊國再也看不到希望了。這才有魯仲連南下楚國,打算和鄧陵子商議,扶持楚國變法的事情。

豈不料他剛到楚國就聽秦國**發生‘養顏丸’事件,秦王大怒,欲派兵征討楚國,如今秦國已經集兵二十萬於秦楚邊境,秦楚大戰一觸即發。

一路走來,魯仲連都在想著心事,好幾次都差摔倒了,還是少女眼明手快,將他扶住。

兩人大約走了半個時辰,來到一處山坳,魯仲連一打量,這個山坳恰恰便在夾著瀑布的東山山腰,走到山坳盡頭,又攀上一道山崖,便聞瀑布雷聲轟鳴如近在咫尺,卻偏偏不見瀑布。

少女笑道:“不用打量,瀑布在山前,出去時自然看得見了。”

魯仲連便又是一番感慨:“墨家多奇思,這南墨院又是鬼斧神工也!”

穿過一片竹林,便見綠草如茵,草地中央一座竹樓懸空而立,竹樓下卻是一座茅亭,依稀竟是墨家總院老墨子的天竹閣。少女將魯仲連領到茅亭下笑道:“有涼茶,你且稍坐,鉅子便來。”罷竟飄然去了。

過了半響,一個蒼老舒緩的聲音從身後飄來,打斷了魯仲連的思緒,“禹陵茶天下獨有,魯仲連品嚐得出?”

魯仲連驀然回首,卻見一個清越矍鑠的白髮老人正站在廊柱之下,頓時恍然,連忙莊敬地深深一躬:“在下魯仲連,拜見南墨鉅子。”

老人笑著一伸手:“無須客套,仲連坐了話。”

魯仲連一拱手:“謝坐。”便坐在了石案右手的石墩上。

老人卻只走進廊柱下,便悠然踱著步子道:“月前,老夫接到禽滑子的飛鴿信,不想你卻是隨後便到。如此急迫,卻有何大事要南墨襄助?”

倏忽之間,魯仲連竟是一個激靈!這個當年以凌厲激越著稱的墨家大師,眼下竟是一副出世風骨,魚龍變化,卻是令人實在難解。心念閃動,魯仲連卻仍是肅然拱手道:“啟稟鉅子:仲連與春申君謀劃得一個方略,要扶持楚國變法,重新整理楚國政治,領袖天下合縱以抗強秦!”

“難得也。”老人沒有絲毫的驚訝,捋著長長的白鬚悠然笑道:“十餘年之後,千里駒還是跑回來了。不錯。老夫沒有看錯齊國了?”

“當年不聞道,原是仲連偏狹。”魯仲連卻是坦然,“今日方悟,仲連願追隨大師,共同扶持楚國,為天下一張非秦大道。”

老人默然良久,卻是搖頭嘆息:“刻舟求劍,晚矣!”

“大師此言,仲連卻是不明。”

老人沉重地嘆息了一聲:“楚王昏庸無能,耽於享樂,強烈支援變法的屈原已被放逐,生死不知。今日楚國,已成流水之舟,老夫縱有當年刻痕,然沉舟側畔,如之奈何?”

“大師差矣!”魯仲連心中一沉,不禁便有些急迫,“屈原雖被放逐,但其久歷滄桑,心志堅定,未必會死,再加上有春申君輔助,變法大成有望。若楚王昏庸,阻止變法,何不能另立新王?”

老人大是搖頭:“言為心聲。老夫雖與屈原只一次謀面,然自信看得不差,此人詩情有餘,韌長卻是不足。總歸一句:屈原者,奉王命變法可也,要抗命變法甚或廢王變法,便是異想天開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魯仲連默然良久,站起身一拱手:“大師如此法,後學不敢苟同,告辭。”

“且慢。”老人一招手,“老夫並沒不幫你啊?”

“大師不出山,卻是如何幫法?”

“仲連少安毋躁。”老人笑了,“南墨不同總院,弟子大體都在三楚之地散居。老夫派一名得力弟子隨你下山,南墨力量便交你調遣,如何?”

魯仲連大是驚訝,實在不解這老人心思。就實在,如此做法魯仲連是十分滿意的,甚至比鄧陵子本人出山更滿意。

若是老人出山,行動未必親臨,卻還要事事商討,他要不贊同,你便寸步難行。南墨弟子交魯仲連調遣,便沒有了諸般掣肘,可放手實施謀劃,自然便是上上之策。

可是,老人何以如此放心自己呢?要知道,墨家歷來是行不越矩的,將大批弟子交到一個院外士子手裡,當真是非同尋常。心念及此,魯仲連不禁沉吟:“大師究竟何意?不怕魯仲連失手麼?”

“老夫不願出山,卻不想屈了你等心志。”老人便是一嘆,“仲連啊,你但能證明老夫錯料屈原,便是天下大幸了。老夫生平無憾,只是太想犯這個錯了。”

“大師……”剎那之間,魯仲連竟是猶豫了。

老人卻已經轉過身去,啪啪啪拍了三掌,一道白影便倏忽飛到了亭外,竟是方才的少女。老人正色吩咐道:“越女,你持我令箭隨魯仲連下山,南墨三楚弟子盡聽魯仲連調遣。”

“諾。”

老人轉身又對魯仲連道,“你便帶她去吧。”魯仲連卻大是沉吟:“大師,她,太了。”

老人目光一閃:“太?只怕你這千里駒走眼呢。去吧,諸事毋憂了。”罷竟是飄然去了。

“我叫越燕。”少女咯咯笑了,“笨!還愣怔?走啊!”

魯仲連無可奈何地笑了笑,大手一揮,便徑自大步向院外去了。

接下來,天下風雲變幻,楚國能不能變法成功,能不能領袖天下,抗擊暴秦,還需要先退了秦軍,息了秦楚爭端才是。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