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戰略要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秦國看似一番亂打腳踢,威逼利誘的動作,花了短短半年的時間,竟將河東、河外的大部分關津要隘都拿到了手。剩下的那些實在是太過敏感了,暫時還不能動。

時間很快進入了公元前191年,趙國的權力之爭也悄然落幕,李兌終於以壓倒性的優勢,擊敗了對手趙成,成功的晉級為大趙丞相。

而年僅十七歲的趙惠文王趙何卻是因為老爹提前死了,死之前還沒來得及幫他行冠禮。致使他現在還依然沒有合適的藉口親政,既然沒有親政,那就只好當傀儡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史書上把李兌描述成一個大大的奸臣,咱先不管他是忠是奸,但他的能力,絕對不是浪得虛名的。首先他以一個外姓人士,能夠架空趙王室,排擠掉其他元老重臣,獨攬大權,居然沒有出現大的變故,其能耐可見一斑。

如今趙國由他來掌政,其實秦國能利用的漏洞確實不多。王室雖然很想搞掉李兌,但是大家都是聰明人,在背後搞搞動作就得了,萬一弄出大亂子來,秦國大軍就打過來了。

總之一句話,他們的矛盾還沒爆發,暫時還只能等待機會。

一切都在這種詭異的平靜中度過。

然而隨著清秋的到來,轟然一聲炸雷,終於打破了這種平靜。

令天下人心驚膽顫的是,秦國大將王齕率領四萬大軍,一舉奪取了韓國的野王。

到野王,就不得不到上黨;到上黨。就不得不提起太行山。

太行山又叫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你聽得沒錯,這就是傳中。能夠壓住孫猴子的五行山。

太行山成東北——西南走向,東北起於趙國代地的拒馬河谷。西南至於魏國河內的大河北岸。

太行天險,乃是趙國西部最重要的屏障。多少年來,秦趙之間都沒有發生大的戰事,一切的原因,就是因為太行天險阻隔在雙方之間。想要在邊境上奪取一兩座城池,容易;倘若雙方想要來一場數十萬人的舉國大戰,難,首先那延綿千里的群山萬壑都會讓兩國受不了。

太行之險,在於它不僅僅是一道孤零零的山脈。它南北延綿千里。東西延綿百里甚至數百裡不等。最關鍵的問題是,如此險峻的高巒山地,卻是僅有八個出口。而且這八個出口無一不是修築了險關要塞。

八個出口中,有四個在北方,這四個出口皆是後世胡人南下襲掠,中原人北上擊胡的重要通道。然後剩下的四個出口中,一個在趙國腹地,暫且不提,另外三個卻恰恰在同一個地方——上黨。

現在的上黨分為兩部分。北部屬於趙國,南部屬於韓國。上黨高地北起閼與,南至河內與太行山連為一體,南北長三百餘裡。西起少水。東至漳水與太行山渾然一體,東西寬二百餘裡。

上黨山地嵯峨,河流紛紜。峽谷交錯,林木蒼茫。除了四個出口出入,整個上黨便彷彿是一個渾然無孔混沌未開的太古封閉之地。

四個出口相對的就是四條通道。這四條通道交匯之處,就是赫赫威名的壺關。從趙國南下河東、河內,則必走壺關,從河東、河內北上趙國,也必走壺關。壺關就是上黨的一道鎖鏈。

上黨在韓國手裡的時候還體現不出他的價值來,倘若到了秦趙的手裡,那就不一樣了。秦國奪取了上黨,近,可以威脅中牟,遠,可以奔襲邯鄲。趙國奪取了上黨,可以聯合三晉,成居高臨下之勢,壓迫河東、河內,甚至將秦國鎖回函谷關。

自從秦國奪取了河內、河外的關津要隘之後,上黨事實上便成了漂浮在秦趙兩國間的一座孤島,與韓國本土連線的通道只剩下了一條路:南出太行陘,經野王要塞南下渡河進入韓國。

如今可好,野王也被秦國奪取了,唯一的通道被卡死,上黨就成了韓國的一塊飛地。

天下有志之士都知道,秦國既然向野王動手了,那孤懸於外的一塊飛地難道還會放過嗎。何況這塊飛地的位置如此重要,重要到了要命的程度。

秦國對上黨虎視眈眈的時候,趙國何嘗又不是對它念念不忘呢。韓國弱,上黨在韓國的手裡,對趙國威脅不大,可要是到了秦國手裡,那就成了一把在胸口的利劍了。對於這一,趙國是絕對不允許的,但趙國也知道,上黨倘若到了趙國手裡,秦國也是絕對不允許的。正是基於這個原因,雙方都沒敢輕易出手,一旦動手,大戰就不可避免了。

秦國現在是在做最後的準備。

而趙國嘛,李兌當政,上位時間不長,還需要時間來鞏固地位。時間拖的越久,就對他越有利,因此,他也不想現在下手。

雖然沒有明搶,但私下裡的暗奪卻是從來沒有停止過的。秦國和趙國都在不斷的派人去遊韓王,都想用和平的手段逼迫他將上黨割讓出來。

然而韓王卻是左右為難,他也知道上黨其實是韓國的一個包袱,也想把它扔出去。但這個包袱卻是一個燙手山芋,扔給趙國,那就得罪了秦國,扔給秦國,那就得罪了趙國,哪一個他都不敢得罪啊。這可比閻老西三個雞蛋上跳舞,難度高多了。

可惜的是,這一世沒有一個馮亭來把上黨賣給趙國了。

天下有志之士不斷遊韓王的時候,秦國卻是做了兩手準備。嬴蕩知道秦國的名聲一向不太好,如今上黨事件,天下群議洶洶,卻都是偏向趙國。秦國想要用和平的手段接收上黨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既然不能暗奪,那秦國立刻就露出了鋒利的獠牙,明搶了。

這段時間來,嬴蕩頻頻召見司馬錯、白起、侯嬴、范雎、樂毅等人商議戰事。如今大家總算是統一了口徑,就是一個字,打。

接下來,就是怎麼打的問題了。

嬴蕩的意思是:兩路大軍伐趙,白起率領五十萬大軍直抵上黨,和趙軍對峙,另一路就是九原的十萬大軍,由司馬錯率領,攻佔晉陽,隨後攻伐代地,以便削弱趙國的戰爭潛力。

司馬錯的意見是:白起率領五十萬大軍直抵上黨,和趙軍對峙,至於九原的十萬大軍,由他自己率領,攻佔晉陽之後,立刻奔襲闕與,隨後直抵上黨趙軍的側翼,兩路夾擊趙軍。

然而白起的意思是:趙國不是韓魏楚三國,趙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主力對峙於上黨的時候,另一路大軍人數少了,起不到作用,甚至可能會陷入趙國腹地無法自拔;人數太多了的話,又分薄了上黨大軍的實力,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如今趙國實力太強,首先要做的是削弱趙國的實力,然後再做進一步打算。一蹴而就,急功近利都不可取。

“樂卿,你覺得如何?”嬴蕩看樂毅緊皺著眉頭不話,立刻開口問道。

樂毅一愣,想不到嬴蕩猶豫不決的時候,居然會問他,“大王,戰爭之道不外乎‘攻強守弱’。如今秦趙交鋒,趙軍擁兵七十餘萬,秦國也是擁兵七十餘萬;秦國人口過千萬,趙國人口也過千萬;秦國倉廩有十年軍糧可支,趙國倉廩雖不如秦國,卻支撐個三五年,應該是沒問題的;秦國鐵騎之力強於趙國,然而秦趙邊境多是險山要隘,騎兵之利難以發揮。

如此相較下來,秦趙兩軍之戰力或有差距,卻是差距不大,秦軍一時也難以將這個差距轉化為優勢。既然是以強戰強,那就免不了長期的拉鋸,大王想要兩路伐趙,兩路大軍,只要其中一路成功,固然是大事成矣。可要是一路不建功,一路稍遇挫折,則後果難料。還望大王慎之。”

嬴蕩緊皺著眉頭,“寡人的火藥也不能建功嗎?”

“大王,火藥固然威力十足,對付韓魏這樣的弱軍十分有效。可要是對上趙軍這樣的悍勇之師,最初的時候或能打他們以個措手不及,但一旦他們適應過來,想要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撒手鐧,那就不可能了。”

嬴蕩嘆了一口氣,黑火藥威力還是太了,炸不死幾個人,況且現在又沒有研發出火槍、火炮出來,僅憑那個炸藥包,實在是用途有限。

正在他緊蹙惆悵的時候,心中靈光一閃,對呀,咱還有一個殺手鐧。

“諸位愛卿,莫要著急,寡人想起來一件物事可以幫到你們。過幾天等寡人研製出來,再通知你們吧。”

“諾。”幾人對望一眼,擅擅的退了下去。

嬴蕩所能想到的不過就是以前電視裡看過的飛雷炮,可惜現在使用的黑火藥,不知道威力怎麼樣。

經過多方準備,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讓他給試製出來幾具,當著司馬錯、白起、樂毅的面,試用了一下,才讓他們勉強同意兩路大軍伐趙。

最後商量的結果是:上黨一路大軍先出,直到兩軍相持不下;另一路大軍再行出發,兵鋒直指闕與。(未完待續。。)

ps: 繼續求票,求支援,謝謝大家。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