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你個敗家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淵的動作很快,李承宗的行動也不慢。

三萬貫錢,只是在東宮躺了不到三天,就給花光了。

渭水邊的幾萬畝荒地,如今人聲鼎沸。

李承宗讓褚遂良出面,一口氣招募了三千流民。

由於這幾年到處都還在打仗,長安城外的流民數量簡直不要太多。

別說工錢,只要能給口飯吃,就能招到足夠的人手。

當然了,招募了這麼多人,肯定要多購買一些糧食才行。

而為了讓這塊荒地能夠儘早變成自己希望的模樣,李承宗也是一刻都沒閒著。

“大郎,你還記得這裡是你的家啊?”

連續幾天早出晚歸,今天李承宗一回來就被鄭觀音堵住了。

“阿孃,您在哪裡,我的家就在哪裡。

好幾天不見,您好像更加漂亮了呢。”

“少來!我問你,陛下讓人搬過來的銅錢呢?怎麼都不見了?”

被自己兒子誇獎,鄭觀音還是很開心的。

不過這個時代,不興這麼直接的表達。

也就是說這話的是自己兒子,要不然絕對可以安他一個調戲太子妃的罪名。

“花了。”

“嗯?”鄭觀音一愣,然後聲音不自覺的變高,“花了?”

“是啊,都花了。”

“三萬貫啊,你全部花了,你個敗家子,你花哪裡去了?”

鄭觀音覺得這個訊息要是讓李建成知道了,自己兒子的屁股就要開花了。

真是讓人不省心啊。

“我招募了三千流民安置在耶耶賞賜給我的荒地那邊。”

“那頂多花個三千貫就夠了,不需要三萬貫啊。”

“我從將作監要了幾百個匠人,如今正在那荒地上指導流民修建房屋,修建作坊,修建圍牆。

然後還購買了大批的物資備用。”

“那也不用三萬貫吧?”

“我還安排人購買了大量的馬車,帶著錢財去涼州和朔州購買東西。”

“買什麼?”

“現在不能說。”

“還有呢?”

鄭觀音臉色鐵青,覺得自己快要忍不住了。

“我還……”

眼看著情況不對,李承宗趕緊換了個話題,說:“阿耶回來了嗎?我有事找他。”

……

東宮之中,雖然天色已晚,不過李建成卻還是在跟王珪、韋挺、魏徵幾個商量著事情。

“見過世子!”

原本正在熱烈的討論著什麼的諸人,見到李承宗之後,立馬都不說話了。

“大郎,有什麼事嗎?”

他們正在商量李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將的應對之策,李承宗闖進來,自然不好繼續交談。

“阿耶,我前幾天在宮裡碰到二叔了。”

“哦?”

“阿耶,您把家令寺的人借給我用一個月,我能讓二叔鬱悶一把。”

這個時候,講大道理是沒有用的。

語出驚人的吸引注意,才有繼續談下去的機會。

“世子,太子殿下和秦王殿下兄友弟恭,是不是有誰在你耳邊說了什麼?”

王珪覺得自己對李承宗還是頗為瞭解的。

今天李承宗這個表現,他顯然覺得不正常。

“是啊,大郎,是不是誰在跟你說了什麼?這幾天我聽說你在城外折騰了不少事情,阿耶都還沒有找你詢問呢。”

李建成顯然也不想在李承宗面前表現出自己畏懼李世民,想要對付李世民的意思。

還好他沒有具體去瞭解李承宗這幾天幹了什麼,要不然現在估計就不是這個語氣了。

“秦王府十八學士的名聲,這幾天傳的非常盛。

其實要對付他們也簡單,阿耶可以順水推舟的向朝廷提議重用這些人才。

把他們安置到嶺南等地,可能會讓人不服氣。

但是如果把他們提拔為涼州、陝州、甘州、肅州等地刺史,總不能說是不重視吧?”

李承宗乾脆利落的把自己的提議說了出來。

這幾年,秦王府太強,或者東宮太強,都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因為這會刺激雙方進一步的走向極端。

只有儘可能的維持平衡,才有他發揮的空間。

很顯然,現在是秦王府佔據上風了。

“太子殿下,世子的這個提議,我看行。”

沒怎麼說話的魏徵,突然發表意見支援李承宗。

他是前幾個月才進入到東宮,對李承宗的瞭解還不是那麼深。

眼下聽了李承宗的話,覺得有些事情還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啊。

這大唐皇長孫,明顯沒有那麼不堪嘛。

“大郎,這個主意是你自己想的?”

李建成有點驚訝的看著李承宗。

這還是自己的那個不學而術,只想著練武的兒子嗎?

“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阿耶您運籌帷幄,我這做兒子的自然也不能拖後腿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該拍馬屁的時候就要拍,反正八歲小孩的面子,不算面子。

“太子殿下,微臣也覺得世子的這個提議不錯。”

韋挺雖然也覺得有點意外,不過卻也贊同採納李承宗的提議。

很快的,這麼一個應對之策,就以有點搞笑的方式定了下來。

……

“玄齡,父皇一口氣外放了五六名秦王府的屬官去各州擔任刺史,這可如何是好?”

秦王府中,李世民發現自己剛剛高興沒有幾天,就樂極生悲了。

李淵外放秦王府官員,對於那些官員來說,著實算是升遷了。

這就像是後世中央部委的一個司長,外放出去當市長,甚至是高官,這對個人來說肯定是好事。

但是對於李世民來說,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大王,其餘人都不足惜,只有杜如晦是王左之才,大王欲經營四方,非如晦不可。”

房玄齡作為千古一相,眼光自然不凡。

已經四十二歲的他,看問題看的更加透徹。

“幸虧有你提醒,要不然過幾天杜如晦就要去陝州擔任刺史了。

這一次父皇的安排,我覺得是東宮在背後推動的。

也不知道是誰使出了這麼狠毒的招數。”

以前跟東宮鬥智鬥勇的時候,李世民都是遊刃有餘。

但是這一次卻是覺得自己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太子殿下畢竟是大唐儲君,身邊的謀士自然也不會少。

不過也不需要擔心,正因為大王身邊聚集了一批文臣武將,東宮才會視我們為最大對手。”

房玄齡心中,其實還有一個想法,不過覺得時候沒有到。

所以只能簡單的在那安慰李世民。

佔據道德制高點的東宮,畢竟不是那麼容易壓制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