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火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哐當!哐當!”

渭水書院蒸汽機研究所,李承德心情非常激動的看著眼前的火車。

折騰了這麼久,他的蒸汽機研究所總算是研究出了相對合格的火車。

之所以說是相對合格,那是因為現在的火車的動力還是比較有限。

不管是速度還是拉的貨物,都是相對有限的。

但是大唐也沒有辦法一直等下去。

只要速度能夠跟馬匹差不多,大家也就能夠接受了。

後面可以不斷的提高蒸汽機的質量和技術。

“大王,長安城到涼州的鐵路明年就可以全部修建好,今年就可以試運行其中的一段。

這麼一來,我們蒸汽機研究所的重要性就更加明顯了。

以後再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說研究火車是一個浪費人力物力的東西了。”

李淳風的心情也很是不錯。

雖然他在渭水書院負責的東西不是蒸汽機研究所,但是他經常跟李承德一起合作研究一些技術。

算起來,他也是半個蒸汽機研究所的人了。

這倒不是他要拍馬屁,而是李承德這麼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經常可以得到李承宗的指點。

時不時的就會冒出來一些新的創意。

這些新的創意,對於李淳風這些科研工作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讓這個火車日夜不停的執行三天三夜,然後我們再將這個火車的零件全部拆開來,跟之前的零件進行對比,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

如果各種測試都可以透過的話,我們就可以正式的開始生產火車了。”

李承德的心情也是非常不錯的。

火車的影響力有多大,他是非常清楚的。

將來大唐各地都有火車在行走,大家都會想到火車是他李承德搞出來的。

想一想都覺得激動啊。

“沒問題,我立馬就安排下去!”

……

明德門是長安城非常重要的一個城門。

長安城到涼州的鐵路,第一個站就是明德門站。

今天,渭水書院出品的火車正式開始在鐵路上進行了除錯。

為了表示自己的重視,李承宗親自來了。

“皇兄,這火車我們再內部已經測試了一個月了,雖然不能說完美,但是絕對不會那麼輕易的掉鏈子。

這一次在正式的鐵路上進行測試,如果沒有問題,過幾天就可以正式的開始營業了。”

李承德對於自己大哥還是非常尊敬的。

為了在李承宗面前做出點成績,這些年他也算是非常努力了。

堂堂一個大唐親王,整天泡在研究所裡頭,這也是難得。

“這個火車要是順利的執行起來了,承德你可就為我大唐立下大功了。

大唐實在是太大了,要想讓各個地方都徹底的納入到朝廷的統治,單靠武力鎮壓是不行的。

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大唐的實力就變弱了。

那個時候,邊疆就很容易出事情。

但是有了各條通往四處的鐵路之後,各地之間的交往變得頻發,軍隊的調動也變得容易很多。

這對於提高大唐的統一性是非常有好處的。”

李承宗很在乎經濟利益。

但是他更加在乎政治利益。

“皇兄聖明,之前的草原戰略之中就已經提到了交通的重要性,這幾年大唐修建了許多的水泥道路,各地的商業也明顯的繁榮了很多。

而透過土豆和地瓜等高產作物的種植,百姓們基本上解決了吃飯的問題。

由於工商業的發展,朝廷的賦稅收入增加了不少,也不需要進一步的去找百姓們收稅。

這麼一來,百姓們的生活水平就明顯的提升了。

這些百姓都是非常現實的,誰讓他們的生活變好了,他們就覺得誰好。

皇兄讓百姓們的日子變好了,大家自然就覺得皇兄是最好的。

我聽說在關中很多地方的農戶家中,已經開始流傳懸掛皇兄的畫像了呢。”

兩兄弟在那裡閒聊著。

小時候,大家的時間多,彼此說話的次數還比較多。

長大之後,兩兄弟要想坐下來好好的說話,還真是不容易。

“治大國如烹小鮮,要想管好一個國家,還是沒有那麼容易的。”

兩個人就有一茬沒一茬的閒聊著,旁邊其他大臣倒也不好插話。

“嗚!嗚!”

伴隨著汽笛聲響起,李承宗等人開始登上了火車。

最開始的時候,宮中的護衛都是不支援李承宗去坐火車的。

畢竟這種新式的東西,大家實在是太不瞭解了。

這種情況下,護衛工作應該要怎麼安排,大家都沒有經驗。

不過,李承宗根本就不理會。

就這時速十幾公裡的火車,能夠有什麼危險?

說的不好聽一點,哪怕是兩車相撞了,也出不了什麼大事。

沒辦法,這個時候的火車,技術就是這麼低。

好一點的馬匹,跑起來也比他快。

也就是佔據著耐久的優勢,才能勉強跟馬匹一天的移動速度相比較。

“動了!皇兄,真的動了!”

李婉欣今天自然也是要過來湊熱鬧的。

剛剛她一直都在圍繞著火車在轉悠,現在跟著李承宗上了火車,自然就開始唧唧喳喳的李承宗說話了。

“這都是你三哥的功勞,沒有這蒸汽機,火車是不可能製作出來的。”

對於李承宗來說,整個大唐江山社稷都是他的,他沒有必要跟誰去搶功勞。

雖然火車的概念和蒸汽機的概念都是自己提出來的。

但是李承德確實是在其中付出了不少的努力。

這火車的功勞,自然要讓他去領。

“我也就是按照皇兄的指示,帶著一批匠人和學員做了一點努力,當不得什麼。”

關鍵時刻,李承德自然要好好的謙虛一把。

不過,那昂著的頭顱,充分的說明了他內心之中也是非常的激動。

“這火車一開通,以後隴右道的各種貨物就可以非常方便的運輸到長安城了。

這對於隴右道的發展,以及朝廷鞏固那裡的局面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我聽說吐蕃國一直都想要在青海城附近搞點事情。

等到我們火車開通之後,完全可以安排一支隊伍,給吐蕃國一點教訓。”

馮立作為李承宗身邊的得力大將,今天自然也是跟在李承宗身邊。

對於這些武將來說,火車開通有利於軍事行動。

這才是他們最關心的。

畢竟,這年頭的行軍,後勤物資的補給絕對是一個大問題。

出動十萬兵馬,可能需要動用的農戶數量比這個還要高。

並且中間消耗掉的糧食也是非常恐怖的。

如今有了火車之後,幾天時間就可以順利的把東西從長安城運輸到涼州,一次性運輸的東西還非常多。

這自然是非常有好處的。

“當初修建火車的時候,大家聽到需要使用精鋼去鋪設鐵路,沒有幾個人支援的。

但是兩年過去了,大唐各地的鋼鐵作坊的數量增加了很多,大唐的各種農具都已經開始使用鋼鐵來製作,鋼鐵這個東西在大唐已經不是很缺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就是鐵路修建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

許敬宗在一旁也說著鐵路的好話。

“許尚書說的有道理,不過現在的鐵路修建起來還是太貴了,要不然得話,每個州府之間都能有鐵路連通的話,就太好了。”

馬周生怕到時候李承宗腦子一熱,繼續大規模的修建鐵路。

那他這個民部尚書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這幾年,民部的賦稅收入好不容易漲上來了,他這個尚書過上了舒服一些的日子,不需要每天都會錢財操心。

這要是李承宗一下就又修建幾條鐵路,他是真的頂不住。

不過,有些事情不是他不想,就沒有人提的。

“陛下,長安城到涼州的鐵路,可以有效的解決長安城到涼州之間的人員和物資的流通。

但是我大唐實在是太大了,我們的威脅除了來自西北之外,更多的事來自北方,還有東北。

我覺得是不是朝廷可以修建一條鐵路,從長安城出發,到達洛陽,然後經過晉陽到達朔州。

之後一直達到幽州,終點是遼東城呢?”

馮立這話一出口,馬周的臉就黑了。

這麼一條鐵路,路程可是比現在的長安城到涼州的都還要長,需要動用的人力和物力自然就更多了。

“我覺得長安城通往江南地區的鐵路,也可以考慮修建。

畢竟江南地區現在的發展也是越來越快,為朝廷的賦稅做了不小的貢獻。”

“從涼州繼續修建鐵路到肅州,然後一直進入到西域的話,那麼以後朝廷要徹底的掌控西域就容易很多了。

然後鎮北道那邊也是可以考慮開通一條鐵路過去。”

“我覺得修建一條長安城到登州的鐵路,也是很有必要的。”

眾人七嘴八舌的討論著。

而這個時候,鐵路已經在鐵軌上面跑動了起來。

哐當!

哐當!

這種聲音放在後世是很吵,但是現在卻是讓人很歡喜。

“陛下,戶部沒有那麼多的錢財支援那麼多的鐵路同時修建。

鐵路雖然很好,但是其實水泥道路在很多時候就已經夠用了。

長安城裡頭現在已經有了蒸汽汽車,將來蒸汽汽車的數量肯定也會越來越多。

這些蒸汽汽車也可以用來運輸貨物,雖然一次性運輸的數量沒有火車那麼多。

但是他們可以比火車更加靈活的進行運輸。

最關鍵的是蒸汽汽車跟水泥道路相互結合之後,發揮出來的威力可能比火車還要高。

但是人家需要花費的錢財卻是遠遠的低於火車。”

馬周生怕李承宗聽了那麼多人的提議之後,全部都同意了。

所以趕緊站出來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鐵路不修建,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是馬周不希望修建的步子那麼快。

就像是他自己說的那樣,他覺得水泥道路和蒸汽汽車相互結合的方案,也是值得大力推廣的。

“馬尚書的這話非常有道理,陛下,多修一些水泥道路,鼓勵一下蒸汽汽車的發展,我覺得確實不錯。”

柴紹剛從外地回來就趕上了這個活動。

他也是知道自家在搞蒸汽汽車的。

這個情況下,他肯定是要站出來支援馬周了。

“火車是個好東西,蒸汽汽車和水泥道路也都是個好東西。

這些東西,各地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去發展。

朝廷不會直接干涉,當然了,民部必須確保每年都有鐵路在修建之中。

朕希望將來大唐的鐵路能夠超過一萬裡。”

李承宗雖然今天的心情有點激動。

但是頭腦還是很清楚的。

隨隨便便就說要修建那麼多的鐵路,肯定是不負責任,也不現實的。

他可不想大唐被自己搞垮了。

“陛下聖明,民部跟工部到時候一起合作,做一個鐵路和水泥道路的修建規劃出來。”

馬周聽了松了一口氣。

不瞎折騰就好。

……

蘇我人見和近衛三郎作為大唐通,訊息自然是很靈通的。

看著鐵路上的龐然大物,他們的心情非常的複雜。

“近衛君,我聽說大唐商家在石見銀山那裡大量的開採白銀,奈良那邊還想著是不是讓我們去爭取一下,看看能不能讓大唐也把石見銀山的利益分一部分給我們倭國。

現在看來,大唐需要大量的金銀去修建更多的鐵路和水泥道路,他們是絕對不會把吃進去的肉吐出來的。”

蘇我人見看著這些鐵疙瘩,心裡面很是低落。

什麼時候倭國才能跟大唐一樣強大呢?

別看現在倭國上下都對大唐非常的友好,但是骨子裡面他們其實也是希望能夠獨立自主的。

奈何現在大唐四周的國家,只要有這種心思的,都不會有好下場。

大唐不允許四周有能夠威脅到自己的存在。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有時候就是資源的一種爭奪。

也是一種生存空間的爭奪。

而這種爭奪,是沒有辦法以和諧的方式展開的。

“蘇我使臣,其實我們要是換一個角度去考慮,這也未必是壞事。

大唐從我們倭國那邊獲得了大量的好處,自然就不希望跟我們的關係搞得太僵。

雖然大唐有絕對的實力打敗我們,但是我們倭國也有幾百萬人。

如果真的兩個國家打了起來,對大唐也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倒不如藉著這個機會,看看能不能獲得什麼好處。”

近衛三郎倒是想的很透徹了。

別跟大唐過不去。

要不然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以後的事情會怎麼樣,他不知道。

反正他手中的時候是不想折騰了。

“也只能如此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