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不務正業李承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武德九年。

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年份。

對於大唐朝廷來說,這是一個好年。

李承宗已經掌權一年,朝中上下已經基本上習慣了新的天子。

雖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李承宗並沒有大規模的更替官員,這就讓各項政事的處理,都比較順暢。

“陛下,這個月長安城的商稅跟去年相比有三成上漲,並且這個上漲趨勢似乎還在加強。

按照這個情況發展下去,不用幾年時間商稅的數量就能跟農稅相互持平了。”

馬周拿著一本賬本,興高采烈的來到了宣政殿。

作為民部尚書,他的壓力是比較大的。

不管是工部還是兵部,都在找民部要錢。

但是今年朝廷免除了天下賦稅,民部哪來的那麼多錢財?

也就是前幾年開始徵收商稅了,要不然他的壓力會更大。

“渭水新城那邊還有大量的空地,民部跟工部可以好好的溝通一下,看看還有哪些作坊可以修建。

如今朝廷在提升商人的地位,願意經商的人比以前高了。

但是也要讓大家充分的感受到經商的好處,讓那些商家能夠掙到錢。”

李承宗對於發展大唐的工商業的支援,絕對是不予餘力的。

將來長久的解決草原問題及四周胡人的問題,肯定也是需要依賴於工商業的發展才能做到的。

否則的話,一時把胡人打敗了,也沒有什麼用。

因為不用十年,人家又重新發展壯大了。

到時候就進入到了一個又一個輪迴之中。

就像是東突厥,歷史上李靖把東突厥給滅掉了。

但是幾十年之後,突厥又重新成為了大唐的危害。

草原問題,不是那麼容易徹底解決的。

甚至朝中文武官員,壓根就沒有信心徹底的解決草原問題的信心。

“陛下這段時間讓渭水新城那邊製作出了大笨鍾,短時間內就吸引了上百家大小不一的作坊進入到這個領域之中。

這些商家,多多少少也都透過售賣大笨鐘掙了一些錢,現在對於進入到新領域也是越來越積極。

如果還有更多類似的東西推一把,那麼這個趨勢就算是徹底的起來了。”

馬周可是最早跟著李承宗的一批人。

對於李承宗的神奇表現,他是見識了不知道多少次。

現在,他自然也是期待李承宗能夠繼續丟擲一些新的玩意。

“很多東西要推出來,都需要進一步的提升金屬加工能力。

要不然的話,是製作不出滿意的零件的。

就像是大笨鐘一樣,朕最初的想法可不是用木頭來製作齒輪這些零件。

但是現在卻是只能慢慢過度到特殊鋼。”

“特殊鋼?”

馬周敏銳的感受到這個詞語似乎有著很一樣的含義。

“沒錯,就是特殊鋼!同樣是精鋼,它們之間也是有著非常大的區別的。

有些彈性比較好,適合製作彈黃和發條。

有些比較耐磨,適合製作成軸承之類的零件。

有些耐腐蝕性能好,使用用在條件比較惡劣的地方。

有些……”

要讓下面的人幹活,自然要給他們指明一些方向。

雖然馬周是民部尚書,不過之前他一直負責渭水新城的事情,所以李承宗願意跟他好好的聊一聊。

“陛下,微臣覺得有必要在渭水書院專門成立一個材料系,負責研究各種材料的生產和加工。

與此同時,也有必要成立一個專門的裝置系,負責研究製作各種各樣的裝置。

從羊毛作坊之間的差異可以看出來,使用了不同的裝置的作坊,生產效率有著非常大的差異。”

馬周算是很懂李承宗的人。

簡單的交流之後,他就開始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對於這個時候的大唐來說,各地都在籌辦書院。

而渭水書院是大家觀望的標杆。

只要在渭水書院設立了這些新的學科,很多書院立馬就會跟風。

這可以有力的引導更多的學員和匠人研究這方面的內容。

“可以,朕過幾天去一趟渭水新城那邊,跟他們好好的探討一下車床的製作。

與此同時,讓王寶鋼儘快的把朕之前提出來的那幾種特殊鋼材研究出來。

我們要讓各個作坊儘快的把生產效率提升起來。”

李承宗可是很清楚機床在工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為工業母機,如果沒有機床,那麼很多裝置都是沒有辦法生產出來的。

因為螺栓螺母這些零件,如果沒有車床,單靠人工的話,是非常難加工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像是齒輪這些零件,手工加工的效率也是非常低的。

至於軸承和各種機加工零件,更是需要相關的輔助裝置才能更好的生產出來。

“有陛下親自指導,渭水新城那邊的匠人們,又要迎來一波發展熱潮了。

到時候要不要請渭水書院的一些教諭也跟著一起去旁聽一下?”

“行吧,你看著安排!”

……

“裴相,陛下又不務正業,好幾天沒有上朝了。您看我們是不是找個時間去渭水新城看看?”

陳叔達當初是向著李世民的。

雖然李承宗繼位之後沒有把他拿下,但是他卻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要好好表現,不能出差錯。

否則隨時都有可能官位不保。

所以這段時間,他雖然不敢干涉六部的相關決定,但是也是在儘可能的刷存在感。

冥冥之中,他覺得自己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那就是做一個諫臣。

李承宗做錯事情的時候,自己就站出來勸諫。

到時候李承宗為了保持自己明君的形象,肯定不會因為陳叔達的勸諫而罷免他的官位。

這麼一來,隔三差五的勸諫一下,他的官位反倒是穩了。

要是李承宗知道他的這個想法,估計還會給他點個贊。

畢竟歷史上魏徵就是走的這條路。

“你別看陛下年輕,但是非常有主見。他決定的事情,哪裡是我們能夠隨意勸說的呢?陳兄,要去就你自己去,我就不去了。”

裴寂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心思摻和朝中事情了。

他的情況跟陳叔達他們又有所不同。

快則今年,晚則明年,李承宗肯定是會把讓褚遂良或者王珪等人把他替換下來的。

“只是我去說的話,陛下不一定會聽啊。裴兄,其實你要是跟我一起去勸說,甚至拉上封兄和蕭兄,成功的可能性會高很多。

並且哪怕是不成功,陛下也不會那我們怎麼樣。”

陳叔達想要拉上幾個宰相一起當諫臣。

至少在剛開始的時候是這樣子。

等到摸清楚了李承宗的脈絡之後,他再獨自走自己的路。

“先等幾天,看看情況之後再說吧。”

裴寂想了想,還是沒有同意。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