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難度很大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渭水新城那邊這段時間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作為工部尚書,許敬宗最近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在渭水新城待著。

大唐各地的許多匠人,都正在透過各種渠道流向渭水新城。

有些是使用朝廷徵召的形式,有些是各個作坊自己安排人去找的。

反正但凡是在各州縣有名氣的匠人,都很可能被搞到了這裡。

本來作為大唐的都城,長安城的匠人就是整個大唐水平最高的。

如今又集聚了全國各地的高手,情況就自然更加不同了。

“許尚書,您安排大家製作的這個東西,看起來結構不算特別的複雜,大部分的東西製作起來也不是特別的困難。

但是裡面涉及的這個齒輪和發條,要加工起來可就非常困難了。”

王寶鋼是渭水新城鍊鐵作坊的掌櫃。

作為最受到李承宗重視的一個作坊,王寶鋼在渭水新城的地位也是比較高的。

當然了,他的成績,也配得上他的地位。

如今單單這裡的一個鍊鐵作坊,鋼鐵產量就比許多國家全國的產量都要高。

畢竟,則可是一個鋼鐵產量論斤來計算的年代。

“齒輪和發條可是最關鍵的零件,如果沒有辦法加工出來的話,根本就生產不出陛下設計的這個裝置。

王掌櫃,你到底面臨什麼具體的問題?

說出來看看本官能不能幫忙解決?”

許敬宗眉頭一皺,心情一下就不美了。

前幾天因為戶部空虛的事情,自己還專門跑去找李承宗訴苦。

這本來就有點越權了。

有點打小報告的意思。

現在李承宗安排自己去負責製作這個新裝置,目的就是為了讓工部也能掙到更多的錢去支援各個作坊的發展。

這要是搞黃了,自己可就麻煩了。

“這個裝置之中使用的齒輪,對於加工的精度要求是非常高的。

按照我們現在的工藝,齒輪只能透過鑄造來製作,但是精度肯定不夠。

而要提高它的精度,那就只能使用特殊的器具對鑄造之後的齒輪進行加工。

但是能對精鋼進行加工的器具,目前還沒有呢。

哪怕是我們正在研究的特殊鋼,也不能滿足要求。”

說到專業領域的事情,王寶鋼倒是一點也不發憷。

自己負責的鍊鐵作坊已經是整個大唐技術最先進的存在了。

如果他們都找不到加工齒輪的好方法,他不相信其他作坊還能有更好的辦法。

“陛下的這個圖紙之中,齒輪是使用精鋼製作,但是如果現在沒有辦法對精鋼進行加工的話,我們就剩下兩個選擇了。

一個是繼續研究如何對精鋼製作的齒輪進行加工,另外一個就是看看能不能使用其他的材料來製作齒輪。”

許敬宗雖然不是專業的匠人。

但是他的本事還是比較強的。

很快的,他就找到了兩個思路。

並且他準備下一步在工部和將作監下屬的作坊之中,同時檢討推進這兩個提議。

甚至還可以讓渭水書院那邊把這兩個問題當成是今後研究的重點課題。

他就不相信這個問題會一直都沒有辦法解決。

“第一個思路,短時間內是很難解決了。第二個的話,那就要看使用什麼材料替換了。

假如使用堅固的木頭也能滿足要求的話,那麼這個裝置很快就可以製作出來。

但是如果還是比較堅硬的材料的話,就比較麻煩了。”

聽到許敬宗說可以檢討使用其他材料,王寶鋼的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氣。

他就擔心許敬宗拿著雞毛當令箭,一定要完完整整的按照圖紙的要求來製作這個裝置。

那麼他還真是沒有信心能夠搞定。

畢竟以現在的技術,要對精鋼進行加工,不是鑄造就是鍛造,沒有其他辦法了。

但是不管是鑄造還是鍛造,顯然都沒有辦法加工出符合精度的齒輪。

至少現在這個階段是如此。

畢竟,這年頭的鑄造和鍛造,不像是後世可以使用精密的金屬模具來配合,精度可以達到很高。

“木頭的耐磨性肯定是不夠的,不過你可以安排匠人先使用木頭來製作一個桉例出來。

與此同時,你們再看看使用其他材料,比如青銅之類的,看看效果如何。”

許敬宗畢竟不是專業人士。

所以除了圖紙已經有明確的,否則他不會直接指定王寶鋼去檢討具體的變更內容。

“我明白了,等會立馬就去安排。不過除了齒輪之外,這個發條其實也不是馬上就能製作出來。

需要讓鍊鐵作坊裡頭的匠人去試著嘗試一下,看看怎麼生產出來的鋼片,能夠有如此好的彈性。

並且這個發條到底要製作成什麼樣子,應該也是需要做很多的除錯。”

眼前的這個裝置非常的精妙,王寶鋼很清楚在製作這個玩意的過程之中,會面臨什麼問題。

各個零件的精度不夠,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這個裝置的精度會達不到設計要求。

除非最終許敬宗的要求能夠下降一下,那就容易很多了。

“要儘快先安排使用各種材料製作一批樣品出來,到時候請陛下進一步的定奪。

這個事情,是陛下親自吩咐的,不能拖的太久。”

許敬宗此時也有點焦躁。

雖然他很早就暗暗的投靠了李承宗,但是明面上他現在還是秦王府舊將的代表人物。

朝中許多人都想著把他搞下來呢。

……

“鐺!鐺!鐺!”

伴隨著幾聲清脆的聲響,鄭觀音和李婉欣都頗為好奇的看著眼前的大箱子。

“大郎,這個東西真的可以記時?比日晷都還要好用嗎?”

許敬宗把木頭版的樣品給李承宗送過來之後,他立馬就讓人帶到了太原郡王府。

這種新鮮玩意,不管是實用性還是當成一個玩具,都是頗有新意的。

“大兄,這要是有這個東西的話,那麼以後不管陰天還是晴天,都能很清楚的知道是什麼時辰了呢。

不過就是箱子太大了,要是能夠製作成小巧玲瓏的,隨身攜帶的話就太好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婉欣圍著木箱子轉了一圈。

臉上滿是期待。

“阿孃,這個東西叫做座鐘,孩兒把它搞出來就是為了用來準確的記時的。

日晷可是完全沒有辦法跟它相提並論的哦。

不過,現在只是一個木頭的樣品,精度很有限。

一天下來估計誤差都能去到大半個時辰。”

雖然後世的機械手錶和座鐘都有誤差,但是一般也就是一天誤差個幾秒鐘而已。

像是這種一天誤差達到一個多小時的,顯然是垃圾中的垃圾。

但是,這也是看它是在什麼時代出現了。

“大兄,這哪裡是什麼座鐘啊,明明就是一個大笨鐘呀。”

看著眼前的大箱子,李婉欣脫口而出的給改了一個名字。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