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跟李淵的對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玄武門之變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

長安城各處已經恢復了往日的繁華。

對於百姓來說,只要有活幹,有飯吃,他們根本就不關係坐在皇位上的人是誰,即將坐在皇位上的又是誰。

原本擔心李承宗少年氣盛,大開殺戒的朝中大臣,發現除了玄武門之變當日誅殺了秦王府、杜府、房府和長孫府等幾個秦王府嫡系之外,並沒有太大的動靜。

這麼一來,大家就放心了。

畢竟,就連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的許敬宗,都得到了重用。

似乎他們更加不會有什麼風險了。

“大郎,治大國如烹小鮮,這本冊子是朕這些年來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你有空的時候好好看一看。”

雖然才過了一個多月,但是李淵卻是變老了很多。

兩鬢之間,一下子就全部變白了。

要知道,他的三個嫡子,可是在一日之間全部都沒了。

這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感覺,太難受了。

雖然李淵還有很多兒子,但是庶子在這個年代,是沒有什麼地位的。

所有的庶子加起來,也頂不過一個嫡子在李淵心中的地位。

李承宗能那麼順利的成為大唐皇太孫,跟李淵已經沒有嫡子可以選擇了,是有很大關係的。

要不然的話,李淵就是挺在那裡,那麼李承宗可就要難受了。

除非他的心有那麼的狠。

“阿翁,大唐還需要您來帶領繼續往前走了,這些東西,孫兒以後再看就行了。”

李承宗對於帝王心術並沒有太大的興趣。

在他看來,自己只要抓住軍權,抓住財政大權,再知道用人,那就夠了。

而大唐各個大臣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人,可是沒有人比他更加清楚了。

一個知人善用,就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

“阿翁老了,這些年朝中的很多政事,基本上都是東宮在處理。

雖然你的年紀還少,但是古有甘羅十二歲為相,朕相信你不會比甘羅差。”

到了現在這個時候,李淵自然也是知道自己這個長孫,不是省油燈。

根本就不能以正常的眼光去看待。

要不然就不會有今日的局面了。

當然了,他倒也沒有要怪罪李承宗。

這個事情,歸根結底還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個搞出來的。

李承宗頂多就是順勢而為,從而有了現在的局面。

“民間有句俗語,叫做‘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阿翁,大唐是您一手建立的,只有您才能繼續帶領它走向輝煌。”

哪怕是李承宗真的想要登基掌權,該謙讓的時候就要謙讓。

要不然李淵哪怕是嘴裡面不說,心中也是不舒服的。

畢竟,李淵是沒有什麼選擇了,所以才會這樣子做。

要不然,又有誰是真的喜歡做太上皇的呢?

到時候,說的好聽點是太上皇,說的不好聽點,就是被幽禁的一個老人而已。

“不了!你那之前修建的太原郡王府,朕就覺得很有意思,住著可是比大興宮要舒服太多了。

朕已經讓太史局在選定一些好日子,到時候舉辦一個禪讓儀式,大唐就交給你了。

朕就在太原郡王府裡頭,好好的養老了。”

“阿翁……”

“好了!這個事情就這樣子定下來了,不用多說了。

你要是真的想要跟朕好好的聊一聊的話,那就跟朕說一說你的治國理念吧。

你在渭水新城那邊搞出來那麼大的動靜,不斷的提高匠人和商人的地位,肯定不是單純的為了掙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能告訴朕,這些事情背後的目的是什麼嗎?

為何朕覺得你的做法跟歷朝歷代的任何人的做法都很不同呢?”

徹底的放寬心態之後,李淵倒是能夠坦然的面對一些事情。

本來他就不是一個特別戀權的人。

要不然之前也不會把朝中的那麼多事情都交給李建成和李世民去負責,自己只是抓住了一些關鍵的東西。

“這個事情,說來可就一言難盡了。阿翁要是有興趣的話,以後可以多抽空去渭水書院看一看。

那裡的許多講課內容,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那裡也會是我們大唐不斷發展強大的力量源泉。

孫兒在渭水書院裡頭曾經說過一句話,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而這些科學技術,很多都是儒家認為奇淫技巧的東西。

像是把吐谷渾各個鹽湖的有毒鹽巴變成精鹽,其實就是科學技術的力量。

單單這一個貢獻,就給我大唐上下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雖然李淵很快就要退位了。

但是作為大唐的創立者,他的影響力肯定還是有的。

如果雙方之間能夠少一些猜忌的話,他還是很樂意看到的。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話聽起來倒是頗有氣勢,儒家那些人聽了估計要很不高興了。”

李淵知道儒學對於治國來說是有一些好處的。

但是儒學到底有什麼缺點,他也一樣非常的清楚。

“阿翁,儒學這個東西,孫兒準備推廣到各個蠻夷和屬國之中。

讓大家都產生一種對中原王朝的嚮往之情,讓那些人成為跟我們有著類似文化傳承的人。”

李承宗這話,倒是讓李淵覺得甚是詫異。

“你要幫孔家推廣儒學?你不是最討厭孔穎達,討厭儒學的嗎?”

“孫兒是不喜歡儒學,但是這並不能否認儒學存在的意義。

對於治理一個國家來說,儒學的存在還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只不過不能搞出儒家一家獨大的局面。

只有受到朝廷掌控的儒學,才是好的儒學。

同樣的,科學也好,道學也好,亦或是佛學。

只有朝廷能夠對他們施加足夠的影響力,他們才是好的學科。

否則的話,就是需要考慮打壓的物件。”

李承宗很快就將心態切換到了統治者的狀態。

同樣的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立場去看,結果是不一樣的。

有時候,一味的講究尊重百姓,不見得就是一個好事。

畢竟,百姓是最容易被引導的。

“你能這麼想,朕就放心了。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是大家的立場不一樣,看待問題的情況就不一樣。

作為一個帝王,更是不能一味的用黑白兩種顏色來衡量這個世界。”

李淵沒想到李承宗居然能夠領悟到這一層,心中很是感慨。

看來,把大唐交給他,也許真的是一件正確的選擇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