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科舉改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買官賣官,純屬子虛烏有!

國稅總局剛剛成立,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所以招募官員,自然要從快從松。

舉薦制從秦漢時期就已經被朝廷大規模的使用,如今我們大唐也是舉薦制與科舉相互結合。

國稅總局按照舉薦制來選拔官員,沒想到居然引起了這麼大的非議。

連國子學祭酒孔穎達和雍州治中高士廉都反對推薦制。

既然如此,微臣提議朝廷今後的官員主要依靠科舉來進行選拔。

從明天的春闈開始,朝廷的科舉制度有必要進行一些列的改革,以便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李承宗這話一出口,高士廉直接就懵了。

自己什麼時候反對舉薦制了?

怎麼突然話題就變成科舉改革了?

科舉是能隨便改革的嗎?

皇長孫想要把科舉改革成什麼樣子?

“大郎,你想改革科舉?”

李淵對於李承宗的話術,也是早就領教過了。

不過,他還真是沒有想到李承宗會使用科舉改革這個措施來破局。

“陛下,我大唐的科舉承襲前隋,雖然也做了一些改善,但是整體來說還是不夠成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朝廷需要的官員,每個衙門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

但是朝廷的科舉選拔人才的數量實在是太少了,並且設定的科目也不盡合理。

比如說秀才科,每年就取士一兩個人,這有什麼意義?

能夠解決朝廷的什麼問題?”

李承宗早就想要科舉改革的事情了。

如今能夠把科舉改革的導火線甩到孔穎達和高士廉身上,今天自然要好好的說道說道。

《新唐書選舉志》載:“凡秀才,試方略策五道,以文理通粗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為及第”。

透過五策的考生,主考官根據其文理通粗情況,定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四等,而後以等授官。

這個難度,絕對是所有科目中最高的。

要知道,這個秀才科的秀才,可不是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下的秀才。

這就跟發改委的主任和村主任一樣,大家雖然都是主任,但是不可同日而語。

“你想要如何改革?”

李淵知道李承宗肚子裡是有料的。

這個時候,自然想要聽一聽他的想法。

“大唐現在的科舉制度太複雜了,並且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對於科舉改革,我有三個意見。

第一,所有的科舉科目,只保留五個科目,分別為明經科、明算科、明醫科、明農科、明法科。

每個科目每年根據朝廷的需要招募兩百到五百人。

所有考中五科進士的人,朝廷根據情況會授予九品到七品的職位。

第二,從明年的春闈開始,科舉考試實行胡名制,閱檢人不能看到考試人的姓名。

甚至可以考慮安排專門的書吏謄抄試卷,避免作弊的產生。

第三,今後朝廷官員的任命,除了陛下特別恩蔭的官員,其餘都是從科舉之中選拔人才。”

李承宗這話說完,滿朝上下都變得鴉雀無聲。

大家都在消化這個大訊息。

不管是什麼世家大族還是勳貴百官,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能夠入朝為官。

以前的時候,想要當官,方法還是比較多的。

但是按照李承宗現在這個做法,基本上就把路子都給堵死了。

就剩下科舉這個獨木橋。

並且他還千方百計的在想辦法杜絕科舉作弊。

這麼一來,就給了許多普通士子中舉的機會了。

那是不是意味著世家大族的人才優勢,將會沒有辦法體現呢?

很多人立馬就感受到了這個科舉改革的厲害。

“陛下,微臣彈劾的是國稅總局買官賣官的行為,並不是所反對舉薦制,世子殿下如今的科舉改革,微臣覺得可以從長計議。”

想明白了利害關係,高士廉怕的要死。

這要是科舉改革真的實行了,那麼很多想要靠著關係混到官場的世家子弟,就沒有機會了。

這可是斷人前途的大事情啊。

他膽子再肥,也不想沾上這樣的事情。

所以趁著這個事情還沒有定下來,他趕緊跳出來澄清。

“國稅總局的人員招募問題,已經充分的說明了擴大科舉的必要性。

如果朝廷有大量的明算科的進士可以提供給國稅總局,那麼這一次就不會惹出來那麼大的風波了。

從這個角度出發,科舉改革是勢在必行的。”

李承宗可不會管高士廉的澄清。

這個時候,他是一定要把科舉改革的事情給搞定的。

別看科舉制度到了清朝末期就已經取消了。

但是實際上後世的鐵飯碗考試,本質上也是科舉制度的一種改革,或者說是升級版的科舉制度。

這不過這種制度變得更加合理,範圍更加的廣。

不過飯要一口一口的吃。

一下子就做了三大改革,對於這個時候的大唐來說,已經是非常震撼了。

如果李承宗說胥吏的招募也要透過科舉來進行,那麼就會影響科舉的效率和吸引力,最終可能會取得反效果。

所以不管是什麼事情,都是要因地制宜,結合大唐的實際情況來處理。

“陛下,世子的話固然是有一些道理的,但是涉及到科舉的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微臣覺得確實有必要慎重考慮。”

民部尚書鄭善果算是滎陽鄭氏的代表,也算是世家大族的代表之一。

很顯然,科舉改革可能對大唐有好處,但是對於各個世家大族來說,應該是沒有好處的。

從今往後,世家大族的子弟進入到官場雖然還是有固有的優勢,但是想要保持現在這樣的差距,就變得很難了。

並且按照剛剛提出來的改革,五個科目的科舉制度,基本上是平分秋色的意思。

這麼一來,無形之中就大大提高了明算科、明法科、明醫科和明農科這些原本不受重視的科目。

這個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陛下,微臣也認為這個改革太過草率了,需要慎重考慮。”

孔穎達這個時候也反應過來了。

李承宗這是又要搞事啊。

按照這麼折騰,以後儒學對科舉的影響,基本上就是一個科目的影響了。

這怎麼能夠接受?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