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葡萄酒背後的考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說到葡萄酒的時候,大家總覺得這是西方的酒,不是華夏本土的。

這麼說,倒也不能說就是錯的。

畢竟葡萄酒這個東西,確實是從西域傳到中原的。

但是,絕對不是後世近現代的時候才有的。

李承宗剛來到大唐的時候,就意外的發現這個時代居然有葡萄酒了。

所以立馬就安排人種植了一批葡萄園。

雖然長安城不是葡萄的最佳產地,但是不要講究那麼高的口感的話,釀出來的葡萄酒是完全可以喝的。

眼下這些葡萄酒,就是李承宗旗下的釀酒作坊釀造的。

在推出香水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先釀製出了高度酒,甚至已經有了酒精。

但是這玩意太耗費糧食了,所以李承宗暫時還沒有拿出來推廣。

出了用來製作香水之外,基本上都是處於不額外生產的狀態。

在李承宗看來,推廣葡萄酒,其實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畢竟這個酒水,其實也有十幾度的酒精度。

而這個年代主流的米酒,往往還不到十度呢。

這麼一看,葡萄酒喝起來,反而是更加容易醉。

“用琉璃杯來裝葡萄酒,看起來還真是別有一番味道,讓人很想品嚐。”

看著宮女在旁邊端出來一杯杯的葡萄酒,李淵的心情很是不錯。

他自然不是沒有喝過葡萄酒的人。

甚至市面上也有琉璃酒杯。

但是市面上售賣的琉璃酒杯跟眼前這個特殊形狀的酒杯,顯然還是很有不同的。

雖然說不出個一二三來,但是李淵就是覺得這種琉璃酒杯,才是最適合的葡萄酒杯。

“阿翁,這是去年我的釀酒作坊第一批釀造的葡萄酒,如今已經窖藏了一年了,您看看口感如何?”

李承宗才十歲,顯然是不適合喝酒的。

好在他對酒水倒也沒有特別的愛好。

不至於搶酒喝。

排骨蓮藕湯,不比酒水更好喝?

“渭水新城那邊,連釀酒作坊都有啦?”

“是的!城外有一篇荒地,種了上千畝的葡萄,就是用來釀造葡萄酒的。

明年的時候,我準備在伏俟城附近推廣葡萄種植,讓伏俟城成不僅成為大唐的鹽城,還能成為大唐的葡萄酒之城。”

今天的招待用酒會選擇自家釀造的葡萄酒,李承宗顯然也是有多番考慮的。

一方面,藉著這個機會,好好的推廣自家的葡萄酒。

另外一方面,就是藉著這個機會,把鼓勵大家去伏俟城種植葡萄的訊息散開來。

為此,李承宗甚至願意在葡萄酒釀造技術上,適當的拉大家一把。

“在伏俟城種植葡萄?這個事情,以前沒有人做過吧?”

李淵的印象之中,葡萄最適合的產地是西域。

畢竟這個玩意是西域傳過來的。

長安城雖然有種植,但總是給人一點違和感。

如今李承宗想在伏俟城這種高原地帶推廣葡萄種植,那就更加讓人感到違和了。

“長安城附近不少州縣其實還有一些荒地,如果要種植葡萄的話,在這些荒地上種植就可以了吧?

再不濟,也可以去到河東、山東等地,也比伏俟城那邊更加讓人放心吧?”

李建成就坐在李淵下首的位置,自然將李承宗跟李淵的對話聽在耳中。

“大郎,這葡萄酒是不錯,值得推廣。不過我也覺得沒有必要拿到伏俟城區推廣。

雖然我們大家都知道伏俟城那一片土地,都被父皇賞賜給河源縣主了,但是你這樣未免有點假公濟私的感覺啊。”

李世民說這話的時候,倒也沒有刻意的針對李承宗,只不過是將自己真實的想法說了出來。

“阿耶,二叔,渭水書院今年下半年新組建了一個農學院,專門研究各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比如如何育種,如何彷病蟲害,如何選擇最佳的種植方式之類的。

而這葡萄的種植,也是在他們的研究範圍之內,甚至有一批學員是專門研究這個的。

他們對比了伏俟城、涼州、長安城、洛陽等地的氣候條件,發現伏俟城那邊的情況,其實是最適合葡萄生長的,特別是那種用來釀造葡萄酒的葡萄。”

李承宗說著半真半假的話。

後世的寧夏,是華夏最好的葡萄酒莊所在的區域。

雖然大家耳熟能詳的葡萄產地是新疆,但是新疆的葡萄,主要是水果葡萄,又大又甜,很受歡迎。

但是釀酒用的葡萄,並不是越甜越好的。

眼下的伏俟城周邊地域,氣候環境跟後世的寧夏還是很有相似之處的。

這麼一來,考慮到自己需要讓伏俟城變得更加繁華,有自己的核心產業,就有了渭水書院農學系的學員的研究成果了。

“大郎,此話當真?”

李世民半信半疑的看著李承宗。

秦王府裡頭已經形成了統一的意見,在商業上,主要跟隨渭水新城走。

如果李承宗真的看好伏俟城那邊的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的話,秦王府自然是不會錯過這個機會的。

“二叔,這還有假的嗎?大唐各地的人,只要願意去伏俟城附近種植葡萄的,所有的土地不收一文錢。

連續種植了三年葡萄之後,那塊地就算是種植主的了。”

伏俟城那邊的事情,如今可是太原郡王府在處理。

基本上李承宗想要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

反正葡萄園這個東西,跟普通百姓肯定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而到時候如果透過這個玩意能夠吸引幾十個世家勳貴過去的話,必然能夠帶動一些列的變化。

比如秦王府要安排人去發展葡萄園,那肯定需要有人種葡萄,有人釀酒,需要一些列配套的人手。

這麼一來,伏俟城那邊可能就多了上千唐人了。

要是規模大一點,甚至直接就多了幾千人了。

每一個世家勳貴都帶個上千人,幾千人過去,伏俟城就不再是一個荒無人煙的邊境城鎮了。

“此話當真?”

李世民盯著李承宗的眼睛,想要看看他有沒有說謊。

“阿翁就在旁邊,我還敢說謊不成?

二叔,如果你要是有興趣,可是得抓緊咯!

要不然到時候好的地盤被人選走了,那就可惜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