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欣欣向榮的紡織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武德六年對於大唐來說,雖然還是有不少的戰事,但是關中地區風調雨順,算是一個不錯的年份。

其實對於百姓來說,只要沒有天災人禍,大多數時候他們是可以頑強的活下去的。

區別只是活得好不好而已。

任何一個王朝的初期,壓迫百姓的事情往往都是會相對少一些的。

經過了戰亂之後, 也都會給百姓一些喘息的機會。

大唐自然也不例外。

在武德年間的時候,賦稅是比較低的,商稅壓根就沒有。

並且這個時候的大唐,沒有什麼土地問題。

相反的,人丁不足才是最大的問題。

所以幾乎所有的百姓都分到了屬於自己的土地。

等到秋風吹過,田野中的稻穀、粟米等莊稼, 散發出誘人的氣息。

嗯, 這只是百姓們自己幻想中的氣息。

對於李承宗來說, 他現在最關注的就是棉田的情況。

“世子,初步統計,今年整個關中地區種植了大約八萬畝的棉花,如今都已經進入到了採摘之中。

今年出產的棉花,數量將會是去年的一百多倍。

不過棉花的價格卻是沒有特別明顯的下降,顯然大家都非常看好棉布的前途。”

馬周跟李承宗走在一片已經採摘了一大半的棉田之中,心情很是不錯。

棉花的好處,去年已經證明過了。

要不然今年也不可能會有那麼大面積的增加。

“除了我們的棉布作坊,其他還有哪些棉布作坊修建?”

李承宗不想當聖母婊,但是棉布關係著大唐的穿衣問題,他還真的沒有想過要壟斷它。

事實上,壟斷棉花種植,壟斷棉布生產, 也是一個不大現實的問題。

甚至是會引起眾怒的。

這顯然不符合太原郡王府的利益。

“自從我們的棉布作坊願意出售相關的技術之後,太原王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清河崔氏、弘農楊氏等世家大族都已經開始修建屬於自己的棉布作坊了。

甚至今年的這些棉田,有一部分是在關中以外的地方種植的。”

馬周知道李承宗很重視棉花種植,所以各方面的調查資訊做的也是非常充足。

“除了棉花種植和棉布紡織,羊毛作坊今年應該也是發展的不錯吧?”

對於此時的大唐,棉布和羊毛線應該算是新興的兩個紡織大項。

肩負著解決大唐將來的穿衣問題的重任。

“如果說棉布作坊發展的還不錯的話, 羊毛作坊就算是極好了。

不僅長安城這裡多出了好幾家羊毛作坊,就連涼州、晉陽、幽州等地也有羊毛作坊出現。

如今羊毛已經成為了大唐商家跟草原牧民之間最主要的貿易物資了。

就像是我們的茶磚,今年售賣到草原上的時候,幾乎都是換取對方的羊毛。”

“一下出現了那麼多的羊毛作坊,各地的作坊在招募人手方面,有沒有碰到什麼問題?”

紡織產業在後世是就業大戶。

一些大的工廠,動不動就有幾萬名工人,甚至更多的也有。

雖然大唐的作坊規模不可能跟後世相比,但是參考一下渭水新城羊毛作坊的規模,就知道這個行業還是很費人手的。

“去年由於河北戰亂的原因,出現了很多流民,各地的作坊基本上依靠招募流民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但是在朝廷的努力之下,各州縣也都在努力的安置流民。

所以後續如果再出現更多的羊毛作坊或者棉布作坊的話,還真是有可能出現用工緊張的局面。”

李承宗會提到這個話題,馬周感到了一絲的意外。

因為從過往的情況來看,只要作坊想要招募人手,很少有招募不到的時候。

現在聽李承宗的意思, 似乎後面會出現不一樣的情況。

結合各個作坊的人數和今後的發展情況, 馬周在心中快速的測算了一下,發現李承宗說的事情還真是有可能會出現。

“紡織棉布和紡織羊毛,都是可以透過改善紡織機來提高生產效率,這方面讓渭水新城的匠人們多多努力。

只要有人開創性的發明了新式的機器,一定不要吝嗇賞賜。”

這個年代,不管是出於敝帚自珍的想法,還是大家對技術發明的不重視。

各個作坊的匠人,很少會上報說自己有什麼新發明的。

他們都怕事啊!

……

“大王,皇長孫這一次倒是難得的光明磊落了一次,我們的羊毛作坊,順利的生產出了羊毛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從質量對比情況來看,跟渭水新城那邊出產的沒有特別明顯的差距。”

長孫無忌難得的給李承宗說了一句好話。

自從長孫家的鍊鐵作坊在李承宗的打壓下變得舉步維艱,長孫無忌對李承宗的意見就大到天上去了。

“羊毛線這個東西雖然很小,但是關係卻是很大,影響面很廣。

我倒是想要他把這個東西緊緊地握在手中,那麼天下的世家勳貴都會對他有意見。”

李世民的反應有點出乎長孫無忌的意料。

這個時候,不是應該高興才對的嗎?

“大王,這大唐的江山,有一半都是您打下來的,我們一旦進入到羊毛行業,優勢比東宮還要大。

只要我們多花費一些功夫,這羊毛線立馬就能成為秦王府最大的利潤來源。

從而大大的緩解王府各處用錢緊張的局面。”

長孫無忌生怕李世民要放棄羊毛行業。

這麼一來,不管是長孫家還是秦王府,損失可就大了。

“無忌啊,你想到沒,東宮把棉布和羊毛線這兩個掙錢的大殺器都跟世家勳貴共享了。

吐谷渾那邊的精鹽生意,據說他們也不打算吃獨食。

按照這個節奏發展下去,東宮在百官之中的聲望,豈不是要更上一個臺階。

在此之前,我們秦王府雖然在大義上面比不上東宮,但是不管是軍中的威望,還是關隴貴族的支援。

我們相比東宮都是有優勢的。”

李世民作為千古一帝,看問題的角度自然非同尋常。

很多人沒有考慮到的問題,他已經看到了。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但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其實非常有限。”

長孫無忌沉默了片刻之後,深呼吸一口氣,準備藉著這個機會跟李世民好好的溝通一番。

“你說非常有限,那就是說明不是沒有辦法咯?”

“大王,辦法肯定是有的,就看您願不願意採用了。”

“說來聽聽!”

“東宮在這兩年的局面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歸根結底是皇長孫殿下太能搞事了。

自從他搞出了渭水新城之後,那裡面隔三差五就會冒出一些很不一樣的東西出來。

這些東西給大唐帶來的影響,遠遠比我們預想的要大。

假以時日,渭水新城將在大唐成為獨一檔的存在。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只能從根源上讓產生這個問題的人從世界上消失。”

長孫無忌跟李世民的關係非同尋常。

所以一些其他人不敢說的話,私底下他也敢直接說出來。

“還有其他辦法嗎?”

李世民不傻,他自然知道長孫無忌是什麼意思。

但是不到萬不得已,他其實不想走這條路。

畢竟,他想要成為大唐皇帝,也同樣想要成為一個明君。

如果真的依靠著殺兄殺侄來登上皇位,肯定是會留下巨大汙點的。

“大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