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藏兵的方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承宗覺得自己在伏俟城估計沒法待太久了。

這段時間,隔三差五的就有一撥人從長安城而來,催著李承宗趕緊回去。

這裡面有李淵催著他班師回朝,彙報吐谷渾的情況。

也有李建成和鄭觀音催著他趕緊回去。

當然了,渭水新城那邊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各種彙報的言辭之中,也是希望他能儘快的回去。

“定方, 我回長安之後,伏俟城這裡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茶卡鎮那邊的一千護衛,我先留給你。

另外再給你在伏俟城留一千護衛。”

從四月份離開長安城,眼下已經是七月份了。

李承宗也覺得自己繼續留在這裡,意義已經不是很大了。

反倒是長安城那邊,還有不少事情等著自己處理。

“世子, 末將一定不辱使命, 城在人在,絕對不會讓吐谷渾人再次奪回伏俟城。”

雖然蘇定方覺得兩千人馬實在是太少了。

但是他也知道李承宗能夠給他留兩千人, 已經是支援力度很大了。

剩下的人手不足情況,就看後面朝廷會不會安排一部分邊軍過來了。

“不,存人失地,則人地皆存;存地失人,則是人地皆失。

如果事不可為,不用勉強,儲存性命為重。”

李承宗也不確定吐谷渾人會不會發瘋的集結幾萬大軍來返攻。

或者是其他東突厥、西突厥,亦或是薛延陀等周邊的部落,會不會忍不住想要佔據散發著財富光芒的伏俟城。

所以有些話,還是要跟蘇定方提前說的。

免得到時候他真的不要命的守城。

“世子……”

聽了李承宗這話,哪怕是硬漢如蘇定方,也忍不住有點感動。

伏俟城現在的重要性,蘇定方可是非常清楚。

但是李承宗卻是說蘇定方的人比城重要, 這就由不得他不感動了。

“這樣吧,現在你要管理的俘虜越來越多,這點人手可謂是杯水車薪。

我們肯定要想辦法繼續集結一批人手。

反正這裡不差錢, 有青海湖大量的魚,也能養活更多的人。

藉著這個機會, 乾脆你在伏俟城成立一個鏢局,集結一批遊俠和投靠我們的胡人,然後從護衛隊裡頭抽調部分精銳作為鏢師,帶著鏢局在各處發展。”

李承宗雖然也可以不理會御史的彈劾,繼續擴大自己的護衛隊規模。

但是這樣的做法,終歸是有點犯忌諱。

李淵對自己再信任,也是有一個限度的。

沒有必要的情況下,自己不用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他的底線。

畢竟,就連李世民這樣的親兒子,威脅到了李淵的地位之後,他都會使用各種手段來配合打壓他。

李承宗不覺得自己現在在李淵心目中的重要性能夠超越李世民。

“鏢局?”

很顯然,這個李承宗很是熟悉的東西,蘇定方是第一次聽說。

“沒錯!以後有大量的商隊要將各地的貨物運輸到伏俟城,然後從這裡把鹽巴運輸到各地。

雖然一斤鹽的價格不算很高,但是如果能夠一次截獲十幾車鹽巴的話,利益還是非常可觀的。

特別是在草原各處,肯定會有人打鹽商的主意。

這個時候, 商人們對於護衛的需求, 自然就上升的。

我們在伏俟城成立一家龍門鏢局, 專門給各個商家提供護衛服務,顯然是有一定市場的。”

李承宗簡單的給蘇定方解釋了一下,對方立馬就明白了。

雖然這個年代沒有鏢局這個說法,但是各個世家大族,有錢人家都府中,都是有護衛、部曲的。

鏢師的定位,其實跟護衛也是差不多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倒是可以堂而皇之的集結一批人手。

不說幾萬人,在伏俟城安排個幾千鏢師,還是說的過去的。”

“是啊,甚至我們可以在城外找一個地方修建一個龍門鏢局的鏢師訓練基地,到時候哪怕是御史彈劾,我們也能有理由應付。”

李承宗不怕御史彈劾。

但是沒有必要的麻煩,自然還是躲開比較好。

最關鍵的是,除了御史盯著他之外,李世民的人也肯定是盯著這裡的。

一旦讓李世民感受到了威脅,指不定他會下什麼黑手。

就現在的大唐來說,秦王府的勐將是最多的。

“世子,藉著龍門鏢局成立的契機,我覺得一些情報力量也可以跟隨鏢局的發展而拓展。

我們在伏俟城可以有鏢局的總部,在涼州、長安、洛陽、晉陽、幽州、揚州等地可以有分號。

到時候就跟一家大的商鋪一樣,在大唐許多地方都有據點。”

一旁的馬周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作為李承宗身邊負責情報力量建設的人,馬周的壓力也是很大的。

沒辦法,此時大唐的情況,還是比較復雜的。

李承宗雖然是皇長孫,但是還沒有正式的開府建牙。

很多事情開展起來,還是沒有那麼的方便。

“可以,具體的事情你跟定方商量著來就行。”

情報的重要性,李承宗比誰都清楚。

不管是要錢還是要人,李承宗都是支援馬周儘快的建設起一套有效的情報系統出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甚至還專門指點他安排人手培養信鴿和情報傳遞的加密方法。

到時候,馬周負責的情報調查局,肯定會給許多人一個驚喜。

……

只要有利潤,不管是邊疆還是哪裡,都會有商人的影子。

當李承宗帶著人馬離開伏俟城的時候,一路上碰到的都是各種各樣的商隊。

各路人馬在伏俟城集結,這不僅讓鹽巴生意變得火紅,更是帶動了城內各行各業的發展。

衣食住行。

賣衣服的鋪子,吃飯的館子,住宿的客棧……

還有駕駛著馬車幫忙運輸貨物的車行。

生意全部都非常的興隆。

這座在吐谷渾手中沒有什麼特別生氣的高原城池,很快就煥發出了自己的新生。

這裡的常住人口,迅速的突破了八萬大關,朝著十萬而去。

而伴隨著伏俟城的名聲開始傳開,到時候各路商家肯定會繼續朝著這裡而來。

假以時日,伏俟城成為人口破二三十萬的邊境大城,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這個人口數量,放在後世可能不算什麼。

畢竟隨便一個縣,總人口都比這個多。

但是放在大唐,已經算是非常了不起了。

畢竟,巔峰時刻的長安城,也就是人口一百多萬而已。

而這已經是整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城池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