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黃巾亂兗州!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公孫瓚自從在十八路諸侯會盟結束之時,就和袁術結成了戰略同盟。

當劉備等人因為公孫瓚的舉動“恩斷義絕”之後,袁術還拉來了新的盟友。

那就是徐州刺史陶謙!

(PS:歷史上陶謙沒第一時間參加討董,獲封徐州刺史還是在李傕郭汜亂長安之後的193年,推舉朱儁升任太師不成後選擇向漢室表忠才獲封的,此處代入演義劇情!)

陶謙也為袁氏門生,在會盟期間,認為袁紹志大才疏,反而是之後禮賢下士的袁術更值得扶持!

故在帶兵離開酸棗之後,沒有第一時間回到徐州,而是按照袁術和公孫瓚二人的計劃,屯兵發乾!

(發幹縣:今冠縣!)

發幹縣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屬兗州刺史部東郡,北面則是緊靠冀州富饒之地!

沿著南面的黃河支流,西面可達白馬、烏巢、內黃、濮陽、頓丘等軍事要地!

往東,則連線平原郡高唐縣,能與屯兵於此的單經守望相助!

此等重要位置,袁術、公孫瓚二人讓他屯兵於此的目的,一為覬覦窺探冀州之地,韓馥庸弱,可謂是人盡皆知,冀州這塊大肥肉,每個人都想咬上一口!

其二,則是為了鉗制住南面屬於兗州的曹操、張邈、鮑信、袁遺等與袁紹交好的勢力!

可話說回來,他堂堂徐州刺史,呆在兗州,真就沒人管嗎?

那就要說道說道,如今的兗州刺史劉岱了!

話說先前,劉岱向東郡太守喬瑁借糧不成,聽從手下程昱的意見怒而殺之,並派遣心腹王肱擔任東郡太守一職!

那劉岱此人的立場又是怎麼樣呢?

作為根正苗紅的大漢宗親,還是上了族譜的那種,可比劉備的血脈來的正統的多了,可以說,兗州刺史一職,他是坐的穩穩當當,哪怕是把名義上的手下喬瑁給除了,也沒人能對他說三道四!

按理來說,如今的張邈、鮑信、袁遺、曹操,還都是他的手下!

但對於當世而言,最大的兩位諸侯便是袁家的袁紹和袁術!

二袁之爭,讓人心驚,不僅僅是軍事層面的,還是政治層面,二袁之間,都是天雷勾地火,誰也不服誰!

像是公孫瓚與袁術結盟,孫堅死後,孫策攜其父親部曲跟了袁術,袁紹那邊,景從者更多,比如小弟曹操這些個兗州勢力!

但他劉岱,就是不偏不倚,既跟袁紹結親,還在袁紹屯兵河內郡,隨時準備有大動作的時候,把袁紹的親人都給接到了兗州供養!

另一面,他還和公孫瓚攀上了親事,明眼人都知道,比鄰名義上屬於袁紹渤海郡的公孫瓚,勢必會和袁紹之間有過一場關於河北霸主的較量!

公孫瓚白馬將軍之名,名震寰宇,誰人不知其驍勇!

然袁紹也不是吃素的,雖被袁家拋棄,但其在會盟期間已經是撈足了政治資本,也不是每個人像劉備這邊一樣看得清楚的!

兩虎爭雄,不到最後一刻,還真難下判斷。

因此,劉岱選擇了結好兩邊,各不得罪,因為他的漢室宗親的名頭,以及本身就是當世少有的一大諸侯的原因,即使他是牆頭草兩邊倒,那也是兩邊都討好,裡外不得罪人!

就看誰能啃下冀州,就徹底投靠哪邊,反正仗著自己的兗州還算富饒,也沒什麼進取之心,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最好了!

要說做人吶,還是他劉岱會啊!

所以,當陶謙引兵屯於發幹縣之時,殺了喬瑁,徹底拿下了東郡的劉岱非但沒有驅趕,還給他送糧送地,好生伺候著,以此表達自己對袁術、公孫瓚同盟的認可度!

反正冀州歸屬權還沒徹底旁落,劉岱可不想這時候得罪人!

手下王肱雖然做了這東郡太守,但可不敢對陶謙這個徐州刺史指手畫腳,反而是事事遵從他的意願!

(值得一提的是,被劉岱殺害的喬瑁,其實就是演義中曹操發矯詔的原型,是他拉起的同盟,喬瑁之死,演義中是劉岱借糧不成殺之,史實其實就是和袁術不給手下孫堅糧草一樣,喬瑁不希望用自己的糧來養袁紹的兵,所以劉岱殺喬瑁的戲碼,其實就是袁紹要除了喬瑁,讓劉岱趁機拿下東郡這個富庶的產糧大郡!)

這次袁紹、公孫瓚二人各懷鬼胎,共謀冀州,屯兵發乾的陶謙就在等,等待公孫瓚深入冀州之後,就從魏郡東南起兵響應,屆時一舉拿下冀州,瓜分冀州富饒之地!

然而,沒等到公孫瓚打入魏郡,東郡首先是等來了何儀、卞喜二人率領的十萬青州黃巾!

一時間,整個東郡告急,在面對十萬黃巾軍的荼毒之下,可不是誰都有秦耀的本事,能夠一戰平定十萬黃巾!

十萬黃巾入境之後,有如蝗蟲過境,整個東郡陷入一片水深火熱之中!

新任東郡太守王肱組織兵馬反擊,然而被打的節節敗退!

眼看黃巾已經深入境內,屯兵發乾的陶謙也不能坐視不管,一邊傳訊屯兵平原郡高唐縣的單經出兵相助,一邊自己率領兵馬配合王肱反擊!

然而,剛剛透過劫掠東郡各縣得到了補充的十萬黃巾一時間有著勢不可擋的趨勢,哪怕陶謙和王肱二人合力,都擋不住這夥黃巾軍的攻擊!

而同時,高唐縣也傳來回信,單經同時遭遇到了大股黃巾的進攻,正是司馬懼所率領的二路大軍!

單經雖是公孫瓚手下驍將,面對兵力過盛的黃巾軍時,自保都困難,何談出兵相助!

黃巾犯境的訊息,東郡太守王肱也第一時間傳達到了頂頭上司劉岱那邊。

劉岱緊急召開軍事會議。

劉岱收到多方告急文書,就欲起兵反擊黃巾軍。

曾經在諸侯會盟期間,損兵折將,還死了弟弟鮑忠的鮑信立刻是站出來勸阻道:“青州黃巾賊兵有百萬之眾,此次攻打東郡,百姓惶恐震驚,士兵毫無鬥志,不可抵擋!

“我看賊人兵眷混雜,前後相隨,賊軍中也沒有輜重糧草,只是以掠奪維持生計。如今對策,不如讓部隊養精蓄銳,先採取堅守,賊眾想戰不得,想攻又不能,等其氣勢低落,然後選拔精銳士卒,就能打敗他們了。”

劉岱對此,只是冷笑了幾聲,嘲諷鮑信已經是被打沒了心氣,隨即不顧鮑信勸阻,率軍迎擊青州黃巾!

劉岱養尊處優許久,此刻黃巾來襲,自認為是建功立業的一個大好時機,想著身先士卒,鼓舞士氣!

但……黃巾軍可不管你是不是漢室宗親,劉岱從紙上學來的一些所謂兵法韜略,在面對不講章法的黃巾軍時,毫無作用!

大戰一起,頭頂華蓋,站在戰車上的劉岱成為了黃巾軍的首要目標,而他帶來的兵馬也不是什麼善戰之士,沒抵擋多久,便被橫衝直撞的黃巾軍給衝散了陣形。

當數員眼冒綠光,如餓狼般的黃巾將領衝殺到陣前時,劉岱傻眼了。

只來得及仰天大呼一聲:“吾命休矣!”

接著,便被對方一刀砍掉了腦袋!

劉岱一死,軍心大亂,而得知自己這邊斬殺了兗州刺史的黃巾軍,則士氣如虹!

原本就防禦艱難的東郡,沒過多久,便被這股黃巾徹底佔據!

東郡太守王肱跟隨自己老大的腳步戰死,而陶謙則在發幹縣淪陷之前,和自己的手下,治中從事王朗(被諸葛亮噴死那位!)、別駕趙昱先一步逃離了發乾,領著一股親衛繞開黃巾的視線,灰溜溜地朝著屬於自己的地盤-徐州而去!

然而這一路黃巾軍的步伐卻沒有停下來,輕鬆拿下東郡之後,這夥人按照計劃,原本應該北上,可黃巾軍相較於官軍而言,最沒有的就是紀律性!

東郡拿的這麼輕鬆,為什麼我們不多搶一會呢?

再往西,就是濟陰郡,趁著另外兩路大軍還沒得手,自己這邊快速拿下濟陰郡。

如果時間充裕的話,那濟陰郡再往西,就是陳留郡。

搶了三個郡,那自己這邊,幾年都可以不愁吃,不愁喝了呀!

何儀、卞喜二人一商量,被錢糧迷住了雙眼的二人一拍即合,當機立斷,揮師西進!

殊不知,天下諸侯,卻也不是都像兗州刺史劉岱這般草包!

就有一人,在後一步得知東郡兵禍之時,就已經推斷出了東郡不可守,而隨著鮑信著急忙慌地回來報告劉岱戰死的訊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五短三粗的某人,眼中卻是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荀彧當即站出來道:“以黃巾之勢,東郡一郡尚不能餵飽他們,必將繼續西進,攻打濟陰,若是濟陰再淪陷,那戰火將燒到陳留郡,在下請主公出兵,平定黃巾!”

一個面色蒼白的文士站出來道:“黃巾雖眾,然不過疥癬之患,以主公帳下善戰之士,出奇兵取其首領,則黃巾縱有百萬,亦不足為懼,此東郡禍矣,然於主公而言,乃是經略兗州一州之大好良機,某不才,願助主公成此大事!”

小黑胖面露一喜,連忙扶住孱弱的文士,喜道:“有志才之謀,可當百萬師也!”

“傳令,遣夏侯淵為先鋒將,先領一軍阻敵於濟陰郡外,收斂劉岱殘兵,再由曹仁、夏侯惇各領一軍,三軍齊出,平黃巾之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