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史慈身死烏程 劉玄德兩信擾敵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江東基業,已歷三世,吾等絕不投降。”程普氣呼呼道。

“正是。”黃蓋亦道。那邊受了重創的韓當蒼白著臉亦是不停頷首,顯然是對於徐州軍恨之入骨。

“劉備大軍就在城下,若不投降,如何抵擋啊?”張昭皺眉道。

“即便只剩一人一卒,也絕不投降。”程普想也不想,答道。

“若是只剩一人一卒,那還有何意義?”張昭毫不客氣道。

“二位且聽吾一言。”謙和的聲音響起,眾人看去,卻是張紘張子綱。

“哦,先生請講。”孫權見是張紘開言,大喜道。

“今觀眾人之意,無非降戰而已。然主公宗族盡在劉備之手,如此便是脅迫主公投降。主公若降,自可保的家小宗族平安。若戰,劉備自詡仁義,其亦不會斬殺孫氏宗族之人。故,主公無須為宗族之人煩憂。”張紘朗聲道。

“是誰在此胡說八道?”一聲怒喝,自後堂傳來,把正在揮灑的張紘嚇了一跳。眾人看去,只聽得環佩聲響,片刻只見一位老夫人在一位少女的攙扶下走了進來,正是孫權生母及小妹孫尚香。

“母親不在後堂歇息,如何到此?”孫權一驚,急忙起身讓位,將老夫人攙至椅前坐下。

“事關孫氏一族安危,吾如何不能到此?”老夫人瞪了孫權一眼,又狠狠地瞅了張紘一眼,掃視眾人一圈,隨即吩咐道:“程普,太史慈,周瑜及孫氏族人留下,其餘人等,皆散了吧。”

眾人面面相覷,俱都看向孫權。老夫人頓時大怒:“怎地沒聽見麼?”孫權忙使了個眼色,眾人這才紛紛告辭。

眼見得眾人出去,老夫人陰沉著臉開口道:“幼臺,族中還有幾人在烏程?”

孫靜忙道:“嫂嫂,孫朗尚在烏程,且吾之妻小,皆在烏程,皆落於劉備之手。其餘宗族人等,不計其數。”

“嗯,”老夫人點點頭,向周瑜太史慈程普言道:“汝等可有辦法救得族人出來?”

“自太湖往烏程自是不難,然吾等俱不知烏程守衛如何,這要怎生營救。萬一走漏風聲,豈不招來大禍?”程普率先問道。

“城中只有守軍五百人。”孫匡忽地在一旁插言,“吾聽孫輔哥哥說道,攻打烏程時帶了三千人,只留五百軍士留守,其餘兩千五百人已被張飛帶到城外。而且在烏程留守的是孫賁哥哥。”

“哦?”周瑜臉色一喜,忽地想到什麼,眉頭又皺了下去。

“公瑾可是有計?”老夫人已然發現了周瑜的動靜。

“若皆如季佐所言,確有一計可得烏程?”周瑜看著老太太那一臉希冀,暗歎了口氣,道。

“公瑾速速講來。”老夫人也不客氣,直接問道。

“若是孫賁守城,其亦是孫氏宗族,看守必然不嚴。如此,只需遣一細作與城中孫氏族人取得聯系,而後裡應外合,於半夜時分開啟城門,一擁而入,斬殺徐州軍士卒即可。”周瑜緩緩道。“只是斷不能為徐州軍所覺,若不然,此計敗矣。”

“好。幼臺你看如何?”老夫人看向孫靜。

“城中宗族之人甚多,多是忠於孫氏者,此計可行。”孫靜不假思索道。

“好,子義,伯符與你交好,如今他的族人有難,卻是要靠你前往搭救了。”老夫人又看向太史慈。

“末將萬死不辭。”太史慈聞言,單膝跪地,大聲應諾,那眼裡隱然有淚花閃動。孫策,才是他人生的知己。士為知己者死。此番,定要功成。

老夫人點點頭,又道:“瑜兒,你陪太史將軍走一遭吧。”孫瑜急忙應諾。老夫人這才安穩下來,抬抬手,吩咐道:“你們都下去吧,只留下權兒即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眾人皆退,獨獨留下孫權及孫小妹。

“母親,為何要費如此周折營救族人?”孫權見眾人已退,當即問道。

老夫人已然平靜下來,聞言啞然失笑:“權兒坐領江東,豈不知吳郡四姓麼?”

“自是知曉,吳郡四姓,朱張顧陸。”孫權答道。

“吳郡四姓,由來已久,權兒既知四姓,可知四姓為何長久不衰?”老夫人問道。

“四姓先祖皆有高官顯祿之輩,更兼多有田地,宗族之中亦是多有才俊,故此長久不衰。”孫權皺皺眉,答道。

“權兒錯矣。高官顯祿,不過朝廷給的,田地多寡,不過錢財多少,多有才俊,亦不過是族中自幼教導而已。究其根底,乃是其宗族抱成一團,雖在必要時可捨棄某一支,然則即便那分出去的一支,亦不會對宗族憤懣,反而依然心向宗族。待的時機一到,便可重回宗族。”老夫人淡淡道,“若今日吾不遣人救得孫氏宗族,幼臺如何肯盡心出力?吳郡四姓又如何看待孫氏?到那時,孫氏宗族分崩離析,即便最後劉備軍退,孫家再也無力與吳郡四姓對話了。”

“不然,吾可起兵殺之。”孫權搖搖頭,堅定道。

老夫人大怒,抬起手就欲打下去,忽地想起什麼,收回手,長嘆道:“當日策兒亦是如此。過於剛強,而至死於許貢門客之手。如今,汝亦是這般打算,莫不是忘了陸氏之事麼?”

“兒不曾忘。”孫權忙道。陸遜投奔劉備的事情大夥兒都知道,不然以徐州軍的水平,哪裡能造出那麼好的戰船?不過陸績還留在江東,這樣下注兩方的事情各大姓都是心理明白。君不見曹操帳下的二荀,還有袁紹帳下的荀諶乎?

“如此便好,待救得諸人,是戰是和,皆由你與諸大臣商量吧。”老夫人緩緩道,“若是只能投降,便給小妹尋摸個好人家吧。”

“母親。”孫小妹急道。

“孩子。”老夫人一揮手,止住了欲要說話的孫小妹,“你且放心,若不是少年英雄,怎能配得上吾家女兒?且吾女兒,絕不會為他人作妾室。權兒,只要孫氏宗族在,便有再起之日,你可明白了?”

“孩兒明白。”孫權忙道。老太太點點頭,起身和孫尚香一起往後堂去了,只留下孫權一臉的沉思,呆立於大堂之上。

夜色深濃,烏程那矮小的城牆看起來是烏黑的一團,在夜幕下卻顯得有些恐怖。良久,一個火把在城頭出現,緩緩地繞了三圈,隨即,那城門吱吱嘎嘎地開啟了。

“吾前往,汝隨後接應。”太史慈衝著孫瑜道,引著一千兵便往城門處衝去。到了近前,並未發現接應的人,太史慈略一遲疑,隨即喝道:“衝。”一馬當先,帶著軍士們衝進了城門洞。

戰馬一聲長嘶,停了下來,很簡單,透過城門洞才發現對面是一叢叢的拒馬,拒馬後是林立的長槍,長槍後是一排排手持弓弩的徐州軍士。“中計了,快退。”太史慈大驚,就要嘞馬迴轉,只是軍士們一擁而上,早已將城門洞堵得死死的,哪裡還有縫隙圈馬回去。

“放箭。”對面傳來冷冷的發令。咻咻地弩矢直射過來,躲無可躲,避無可避。就在這時,太史慈的親衛個個奮勇往前撲去,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那些弩矢。只是,弩矢太多了,一波連著一波,連綿不斷。須臾間,太史慈的戰馬以及鎧甲之上已然盡是鮮血,這些,都是他的親衛的。

“將軍且下馬。”有個軍士喊道。

太史慈一愣神,隨即醒悟過來,自己在馬上,這目標太大了,當下就要翻身下馬,就在此時,倏地一箭穿過人群縫隙,正中自己的左胸。此時,那尖銳的嘯聲才傳過來。是黃忠,這是他的箭法,也只有他的強弓才能射出比聲音還快的箭。太史慈想到,隨即眼前一黑,昏了過去,身形亦是歪倒下去,滑落馬背。

“將軍,你醒了。”模模糊糊中似乎有人在叫自己,太史慈吃力地睜開眼,正見孫瑜一臉焦急地看著自己。太史慈突然覺得很口渴,而且左胸口很疼,身體還一顛一顛的,晃悠個不停。眼前又是一黑,好容易緩過來,看看環境,方知自己乃在船上,而天色早已大亮。

“可曾救出族人?”太史慈吃力地問道。

孫瑜的眼光暗淡了下來,搖了搖頭,黯然道:“昨晚中了計,若非軍士們用命,吾早已喪命矣。兩千人,活下來的不足三百人。”

太史慈又覺得心口猛地一疼,恍然間那些死去的親衛的音容笑貌在眼前不斷地浮現,俱是樂呵呵地用一臉敬佩地目光看著自己。好兄弟,是吾連累了你們。太史慈驀地一聲長嘆,視線開始模糊起來。朦朧中,孫策似乎就在眼前,笑著對自己說,子義可願與吾攜手,滅此亂世乎?伯符兄?!太史慈猛地一睜眼,奮然起身,大喝道:“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訖而亡,船內諸人先是一喜,再是一愣,而後放聲大哭。

吳郡城頭,忽地大旗旗杆折斷,太史慈的將旗無風自動,緩緩飄落。軍士大驚,急忙稟報,正遇周瑜巡視城頭,聞言一愣,臉色一暗,張口噴出一股鮮血,大叫一聲:“子義。”言罷,仰面便倒。

“大哥,吳郡城頭一片悲傷,莫不是周瑜病亡?”楊雷看著遠處的吳郡城頭,疑問道。

“非也,定是昨夜往襲烏程,中計而折損大將。黃老將軍親自坐鎮,恐為首者難逃一死。”

徐庶在一旁淡淡道。

“不知何人,竟在江東軍中有如此威望?”楊雷點頭道。

“有三人,周瑜,程普,太史慈。周瑜為大都督,儀容風度,皆為江東第一人。程普久隨孫氏,忠心耿耿,威望甚重。太史慈能與孫策平手,可謂江東戰神。此三人,任一人而亡皆可致使此等局面。”徐庶道。

“該不會是太史慈吧?”楊雷有些發怔,“只不過五百軍士防守烏程,難不成還要太史慈親往,此等事情,交一將可矣。無論孫翊孫桓皆是宗族將領,可比太史慈合適多了。”

“宇霆莫要忘記,太史慈戰力可稱江東第一。其又與孫策交好,如今孫策族人有事,其焉能不出死力?而周瑜有傷在身,程普為副都督,不能擅離吳郡。如此,若要萬無一失地救回孫氏族人,只有太史慈親自出馬才能有所保證。”徐庶淡淡道。

楊雷一怔,隨即看向劉備,卻見劉備滿面皆是悲傷之色。當下一嘆,不再多言。

日暮時分,黃忠歸來,進了大帳,便道:“昨夜襲城之人,乃是太史慈。其被我一箭射中左胸,縱然不死,亦是重傷矣。”

“漢升有勞了。”劉備道,“江東軍已然舉喪,太史慈將旗已落,想必子義已然去世矣。”言語之中,卻有說不出的落寞。

“老將軍且莫在意,大哥曾與子義有一段交情,故此落寞。”楊雷見黃忠有些疑惑,忙道。

黃忠恍然大悟,連忙點頭,此時卻聽得張飛喃喃道:“交情?有什麼交情?自從他射了二哥一箭,俺便與他恩斷義絕了。”只是那眼神中的一絲回憶,還是出賣了他的心思。

呂布不屑地瞥了張飛一眼,皺著眉想念自己的青州去了,什麼時候才能打下吳郡,回師徐州,再出兵青州啊。曹操老賊,敢打我的地盤,吾與你不共戴天。

吳郡城,諸葛瑾看著滿面哀傷的江東軍士,再看看城中百姓那滿面驚惶,急忙忙進進出出的樣子,搖頭長嘆:“太史慈身死,周瑜昏迷不醒,江東棟樑已傾矣。”頓了頓,忽地想到,子敬現在何處了?

“季佐,你不說只有五百軍士防守麼?並且守城的還是孫賁?”孫權陰沉著臉看著孫匡。

“是啊,這是劉備給張飛接風時說的,那時候黃忠還在大帳之內呢。”孫匡亦是滿臉的委屈。

“那子義如何會中箭身亡?”孫權忍不住吼了出來。

“二哥,我,”孫匡一臉的委屈,忍不住地便往後縮去,“這計策,可是周瑜獻的,早知如此,還不如直接攻進去呢。”

孫權一愣,隨即喝道:“昨日公瑾獻策之前說的是若皆如季佐之言,我沒記錯吧?再說了,直接攻打,你不要那些族人的性命了麼?還有那守城可是黃忠,箭壓呂布的黃忠黃漢升,不是孫賁。”孫匡被他吼得連連後退,臉色慘白。

“二哥,此必是劉備之計,你就不要怪季佐了。”孫瑜面色慘白道,“昨晚那些守城的軍士絕不是普通的士卒,其戰力堪比二哥你的解煩軍,估計是劉備早有預謀了。甚或那接頭之人亦是落於徐州軍之手了。只是不知會連累多少族人啊。”

“都給我住口。”一聲厲喝,老夫人一臉怒色地走了進來。

“母親。”孫權急忙迎了上去。

“子義死了,你還不去看望公瑾?他聞知子義訊息,已然昏迷不醒。現如今人心惶惶。張昭欲降,程普力主死戰。你還不拿個主意?”老夫人喝道。

“母親,我。”孫權急切道,然一迎上老夫人的眼睛,驀地長嘆一聲,一跺腳,便往前堂去了。孫瑜見狀,急忙跟上,孫靜則是一直陰沉著臉,半句話也不多言。

“主公,有書信射落在城頭。”巡城的潘璋進了大堂,不顧正在爭吵的眾人,將一支去了箭頭的箭矢呈了上去。那箭桿之上,裹著一張絲絹。

孫權接過,展開,只見概略:既已與汝約定三日停戰,為何又動刀兵,犯吾烏程。本待起兵攻城,然吾身為大漢皇叔,當有信義,故此番便罷,若再敢來犯,定然起兵強攻。另,子義乃吾故交,還請厚殮。其子,亦請好生看顧,吾日後當稟報朝廷,保其富貴。所謂各為其主,子義與吾有舊,然孫賁孫輔豈非孫氏族人乎?汝若再動刀兵,可是要手足相殘了。吾不忍見此慘事,故汝不若早降,吾定於朝廷之上保爾富貴,汝之宗族,亦可平安無憂。落款是劉備。這次倒是簡潔的多。

孫權皺皺眉,正要放下,忽地朱桓走了進來,面色怪異地看了張昭一眼,方將手中事物呈與孫權。眾人視之,又是一封箭書,只是絲絹之上似有小字露於外。

孫權接過,看到小字,亦是一愣,看了張昭一眼,隨即展開絹書,其上概略:備久聞張公大名,今備至此,非為江東,實為公矣。公乃彭城人士,名揚天下,何不歸於故里,主政徐州?備為徐州牧,常感政事乏力,可用之才甚少。若公能來投,備願將徐州牧讓與公。大小政務,皆由公處置。真情實意,無以為表。待江東定時,公自知矣。劉備拜上。

“子布,你來觀看。”看完了書信,孫權眉頭緊皺,將書信遞與張昭。

張昭一愣,隨手接過,看完笑道:“想不到區區微名,竟招如此掛念,實乃意料之外。”

“公可有話分辨?”孫權皺眉道。

“為何分辨?”張昭反詰道,“此不過反間之計而。是逼迫主公囚禁與吾,不能主和,而後與其決戰。勝則罷了,若是城破,主公一家,盡為階下之囚也。”

孫權霍然而起,怒道:“劉大耳朵,你好毒的心腸。”

PS:傷心地點推比。自今日起,每日萬字,看能不能把點推比弄的漂亮些。(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