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最後一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西班牙進行總結的同時,德國和法國之間,再一次爆發了新一輪衝突。

自從1870年雙方爆發戰爭之後,兩國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就已經是生死仇敵。

被德國人割走的阿爾薩斯和洛林,以及50億法郎的戰爭賠款,成為了法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法蘭克福和約》只是結束了兩國的戰爭狀態,兩國的矛盾並沒有緩和反而更加尖銳了。

但是法國在普法戰爭後不得不面對的另一個事實是,它已經無力與德國對抗。

在這種情況下,正如基辛格所言:

“在緬懷過去及未死的野心兩相煎熬之下,

法國將其挫折感昇華為以近五十年的時間一心一意只想收回阿爾薩斯與洛林……如今法國憑一己之力已難以對付德國;

因此永遠都需要與他國結盟始得自保。

同樣的,法國也隨時準備同任何與德國敵對的國家結盟……”

強烈的仇恨,促使法國民間對德國復仇的呼聲不斷,最終促成了1875年的德法戰爭危機。

雖然最終在英俄的制裁之下,德國被迫承諾不會主動進攻法國,但是民間互相反對的情緒依舊高漲。

時間到了到現在的1877年1月份。

法國作家阿爾豐斯·都德,比原歷史上遲了3年,發表了短篇小說《最後一課》。

最後一課被刊登在巴黎《法國公報》,一經發表就獲得了廣大的關注。

“忽然教堂的鍾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

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

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法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喪權辱國之恥,再一次被阿爾豐斯·都德喚醒,無數悲憤的法國人看著東部已經不屬於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

熱愛自由且驕傲的法國人,不得不再一次面對割讓國土的痛苦。

阿爾薩斯的法蘭西同胞們,彷佛正在被普魯士人逼迫著學習德語,而他們的祖國卻無能為力為他們提供幫助。

法國的反德呼聲再一次席卷全國,對德復仇的呼聲再一次響徹起來。

雖然法國人已經沒有實力去打敗如日中天的德國人。

但是就如同我國無數的熱血青年一樣,雖然希望渺茫,但是他們受不了這種屈辱。

哀兵必勝。

為了祖國獻出生命的呼聲,響徹巴黎!

法國的男人還沒有死完,骨氣依舊存在。

法國總統麥克馬洪並沒有制止這種行為,法蘭西共和國成立的目的,極大程度上的意義就是要和德國人做鬥爭,取回阿爾薩斯和洛林。

但是他依舊保持著冷靜,法國現如今開始對德復仇,無異於自尋死路。

歐洲各國絕對不會允許一個沒有制約的德國,如果德國人進一步削弱法國人,可以預見的是,歐洲大陸勢必會有一場反德同盟。

這就代表著法國有了一張免死金牌。

同樣的,列強們同樣不會允許法國人逆風翻盤,現如今的歐洲局勢,對於歐洲列強來說是最好的。

起碼英國人和俄國人,是樂於看到如今歐洲大陸趨於平衡的狀態的。

正如1875年的德法戰爭危機一樣,俄國人同情法國的遭遇,但是同樣維護著《法蘭克福和約》之後的狀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即法國戰敗的狀態。

但是現如今的狀態,又和1875年不同。

俄國人和英國人在奧斯曼爭了一個面紅耳熾。

起碼在德國首相俾斯麥的眼裡,英俄兩國勢必不可能如同1875年一樣,毫無間隙的聯合起來反對德國。

所以受到俾斯麥操控的德國媒體,在受到指令之後,進行了一場反對法國的狂熱運動。

德國在戰爭上面不懼怕法國人,但是預感不會發生戰爭的俾斯麥,還是盡力的壓制著尚武好戰的普魯士軍人。

反對法國的一些列運動,只不過是為了應對法國國內的反德聲音,爭鋒相對以表示德國人的態度。

毫不示弱的兩國,再一次讓雙反的關係勢同水火。

俾斯麥的德國不會率先發動進攻,但是面對法國的反德態度,除去反法行動之外,似乎只有戰爭威脅才能夠讓法國人閉嘴。

1月中旬,德意志帝國宣佈增加軍費。

數目不詳,但是依舊表現出了德意志帝國的態度。

德國人的武力威懾更加一步的激起了法國人的怒火,國內反德和復仇的聲音越來越大。

法國人毫不示弱的給予回應。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麥克馬洪,當機立斷的做出回應,增加法國陸軍軍費。

劍拔弩張之下,剛剛火遍歐洲的美利堅內戰,再一次被德法之間的緊張關係所取代。

美國無論怎麼打,畢竟是歐洲之外的事情,不屬於世界中心。

但是歐洲不同,德法兩個大國完全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一旦再次爆發戰爭,極其有可能捲入眾多的歐洲國家。

在這個時刻,作為當下世界霸主的英國人,再一次站出來呼籲雙方和平解決問題。

孤立主義盛行的英國人,對於當下歐洲的狀況也是處於盡力保持的狀態。

各國實力差距不大,英德法俄奧意,勉強在算上一個西班牙,歐洲版七國爭霸。

盡力保持歐洲各勢力平衡的英國人,在歐洲的打壓物件已經從法國人變化為德國和俄國。

但是對比之下,德國人的實力似乎更加讓人忌憚。

於是,由英國大使羅素召開的宴會,隆重的邀請了各國的外交人員。

試圖可以在宴會中,友好的解決這次危機。

如果不成,瞬間就會轉變為英國聯和歐洲的談判場。

德國人一旦繼續削弱法國人,很有可能會招致歐洲聯合的抵制。

甚至奧匈帝國都有可能反水,1866年的普奧戰爭可還歷歷在目。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