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風起臨安(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雖然吳三醒百般狡辯,但是報紙上連與他廝混的娼妓的名字都寫的清清楚楚。

這種事只需要親自去問他一下,一切都明明白白。

平日裡接濟吳三醒並且有意在以後招他為金龜婿的富商們按照報紙上提供的資訊直接找到當事人。

在銀子面前,娼妓當時就承認了有這麼一個看似很有錢,但實則窮酸的秀才經常來光顧。

這一下徹底坐實了。

在這個時代,男人流連青樓瓦舍勾欄妓院本是常事,沒有人會覺得這有什麼不妥。

比如看上他的那幾名富商,本就是這些煙花之地的常客。

大家都是如此,誰也不會笑話誰。

可是讓他們生氣的是吳三醒平日裡表現出來的高風亮節正人君子的樣子,實在是和他的所作所為反差太大。

如果你本來就是個這樣的人,真的沒人說什麼。

都說風流才子,歷史上在煙花之地流傳盛名的才子可不在少數。

大宋就有一位大詞人柳永,就是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

他死的時候,還是妓女們出錢給他安葬的。

這雖然讓柳永的名聲有些汙點,但是並沒有影響人們對他的喜愛。

甚至會覺得他風流真性情。

那是因為他本就是這樣的人,並且絲毫沒有偽裝,不僅光明正大,還比任何人都大膽。

這在無數人的心裡還落下了個好名。

可是吳三醒就不一樣了,一邊嘴裡說著聖賢書,恥於以此為伍,標榜清高。

實際上是個表裡不一的偽君子。

再加上被實錘的寫文章批判萬航,被一條又一條的證據反駁。

文人仁義禮智信中的信這一條又站不住腳了。

這個可比他和娼妓廝混嚴重的多了。

一篇文章直接把吳三醒的真面目給揭了個底朝天。

臨安城裡吃瓜的百姓們頓時奔走相告,茶餘飯後的談資又多了起來。

很快所有曾經看好他資助他的富商全都憤恨的甩手而去。

吳三醒還在懵的狀態中就已經徹底成為人人恥笑的物件。

富家的千金小姐沒有了,未來的前程也沒有了。

因為這件事,能不能參加科舉也已經懸了。

吳三醒憤恨的來到臨安壹號發洩自己的不滿。

誰知道他剛一出現,就被人認了出來,還不等他準備罵街,就在一片臨安百姓的嘲笑和口水中落荒而逃。

這樣的讀書人要是有一天當了官,那將是多麼荒唐的事。

皇帝趙構有些愣神的看著今天的報紙,他也沒有想到萬航的反擊來的這麼狠。

這就相當於一下子就把這名叫吳三醒的秀才打的毫無招架之力。

更讓吳三醒感到絕望的是,原本一個小圈子裡的文人們,如今對他是避諱莫及。

看到他甚至都繞著道走,似乎都怕靠近他一點就沾染一身的惡臭。

最讓吳三醒絕望是那個平日裡在他身邊對他尊敬有加,兩人經常一起和娼妓廝混的同樣的斯文敗類如今也是見了他裝作不認識的樣子趾高氣昂的走了。

這天的臨安城歡樂的人很多,吳三醒是失落的人中的一個,同時也有很多擔憂的人。

因為吳三醒的遭遇無疑給了當時寫文章罵萬航的人一個警鐘。

他們知道他們寫的東西是編的,雖然他們有的公開身份覺得無所謂,有的擔心日後惹麻煩用了匿名。

但是此刻他們也怕自己也會上了頭版頭條,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一時間,這些人人人自危。

但是萬航可不會管這些,既然這些人選擇做這件事,那麼就要同樣做好承擔做了這些事的後果的準備。

要知道他們在選擇做這件事的時候開,不管是有有沒有人指使,他們既然做了,那就要承擔後果。

既然文人墨客們喜歡拿聖賢書來標榜自己,那就不妨好好的把這些人扒一扒,讓全世界看看這些人究竟是什麼樣子。

這個時代的消息閉塞,稍微掌握了一些知識的人輕而易舉的就成了所謂高人一等的人。

雖然從某些角度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壞事。

但是奈何有壞人啊,後世有這麼一句話說,不怕有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

掌握了知識的人如果對社會有了惡意,那就是悲劇。

不用想遠的例子,離得最近的秦檜不就是最有代表性的嗎。

第二天的臨安壹號報紙上並沒有刊登新的花邊新聞,頭版頭條也只是報道了大雨過後各地反饋回來的資訊。

大宋一切都好,所有人似乎都和幸福安康。

但是想要吃瓜的臨安百姓沒有吃到新的瓜,總覺得今日的飯菜有些索然無味。

但是很多人看了新的報紙卻心中大喜。

看來倒黴的就只有吳三醒那個蠢蛋,其他人都沒事。

擔驚受怕了一整夜,就連眼圈都黑了的他們萬航喝了點小酒,舒舒服服的睡到了第二天中午。

有錢的讓下人或者書童去買了一份幾年報紙,一邊愉快的喝著茶一邊悠哉悠哉的開啟報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油墨的香味讓人有些迷醉,但是隨著頭版頭條映入眼簾,那口還沒咽下去的茶就噴了出來。

又是一個開篇普通的介紹,一個在臨安壹號投稿罵萬航的人,同樣是把他的背景扒了一個遍。

然後就是針對他寫的文章進行了逐點的駁斥,比如他所說的什麼萬航拋妻棄子,上面說的有鼻子有眼的漁家女卻是真的存在。

只不過拋棄她的人並不是萬航,而是那個罵萬航的人。

並且那個漁家女如今已經被請到了臨安壹號,她此時帶著孩子在臨安壹號等著那個負心人來要個說法。

臨安壹號還專門開了一篇文章講述了漁家女這些年辛苦養育孩的艱辛以及被拋棄後受到的各種冷眼。

這一下這人在臨安城也成了過街老鼠,並且很快被義憤填膺人給揪了出來拖到了臨安壹號。

儘管他百般辯解臨安壹號是在誣陷他,他要到臨安府告狀,告臨安壹號誣陷。

可是無論他怎麼解釋,都無法壓住臨安百姓們的怒火。

因為當他看到證據的時候,他頓時什麼話都說不出來了。

他拋妻棄子的時候,孩子尚且年幼,如今孩子已經長大了不少。

那張臉生的和他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不需要任何多餘的解釋,這件事就這麼樣被捶的鐵瓷實。

大宋的男性雖然可以有三妻四妾,也可以去煙花之地鬼混。

這些都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拋妻棄子可是犯了大忌。

這是為世人所不容的,就連皇帝想要罷黜皇后,都要羅列出個各種皇后失德的證據才可以,不然也會受到群臣的反對和天下百姓的指責。

更何況是把仁義禮智信天天掛在嘴上的讀書人。

臨安府很快派衙役前來,知曉此事之後,衙役當場將人押起來帶進了官府。

如果不出什麼意外,少則仗刑,重則坐牢,這成了定局。

接下來好多天,幾乎每隔一天臨安壹號都會在頭版頭條公佈一個之前在報紙上誹謗編排萬航的人的資訊並對他的文章進行駁斥,最後再把這讓人的真面目扒的底朝天。

臨安百姓很開心,因為天氣漸冷,多吃些飯可以添些秋膘,這些層出不窮的瓜實在太下飯了。

這樣下飯的舉動皇帝趙構已經養成習慣好久了。

每日裡帝王職業生涯中少有的樂趣就在這張報紙上了。

對於不斷在報紙上公佈的這些讀書人被揭了短,趙構心中不知是喜還是擔憂。

喜的是這樣的人在朝堂上有很多,但是他卻不能說。

擔憂的是如果這樣下去,是不是會引起一場風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