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節 勤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金兵的主力多是騎兵,即使是渤海人,契丹人,也大部有馬,只有充作輔兵的宋降兵和抓來的民壯,被金兵拋棄在戰場上。

經過整整一天的苦戰,宋軍終於把伏擊的敵人擊退了。呼延庚下令,各部打掃完戰場以後,向前軍靠攏,就地紮營。

這一仗,不算被俘虜的宋降兵,金兵留在戰場上的屍體就有兩千多具。河東的金兵,可謂元氣大傷。

史進牽著王進的馬,緩緩走下戰場。王進身中三箭一刀,靠著精湛的武藝與上百金兵搏殺,金兵退去以後,年過六旬的王進再也堅持不住,油盡燈枯,伏倒在馬上。當晚,一直昏迷的王進終於整開了眼,臉上也有了一絲紅暈。

在別人喜極而泣,還沒說上話的時候,陳達已經探身在王進面前了,臉上眼淚鼻涕一大把,驚喜地嚷嚷起來:“指揮使,您可總算醒來咯。指揮使曉得不?把我可唬得魂都要沒得咯,要是再不醒來,我們可怎麼辦?”

剛醒來的王進見陳達的眼淚鼻涕都要滴到自己臉上,不由得皺著眉頭。

史進見王進皺眉看著陳達,嘴唇動了動,沒發出聲,連忙上前,一把將陳達推開。陳達雖然很不滿,可看看周圍,除了楊春,其他人看著自己的眼神都彷彿看著一條毒蛇,他也只好訕訕走到一旁。

史進眼裡噙著淚,哽咽道:“師傅……好些了麼?您有什麼話要說?”

王進渾濁的眼睛終於有了神,看清楚身邊焦急站著的是史進,急促的呼吸稍微變得均勻些,起伏顫抖的胸部開始平復下來。

王進手動了動,朱武急忙俯下身,將手放在炕邊王進能夠著的地方。王進將手放在朱武手背上,輕輕撫摸著。

史進想起以前自己向王進學藝,前塵往事湧上心頭,不由得再也控制不住感情,大滴大滴的淚水滾落下來,發自肺腑地叫了聲:“師傅……”

外面北風呼嘯著越刮越大,棉簾被風掀起一個角,幾點雪花從外面飄了進來,又下雪了。

王進從嘴裡困難地吐出幾個字:“……大軍……大軍現在如何?”

朱武道:“韃子已經退了,聽哨探回報,隆德府城下的韃子也撤走了,指揮使您就放心吧。”

聽說隆德解圍了,王進欣慰地合了下眼,過了會兒,又睜開眼看著史進:“這就好……要與韃子拼命……”說的話急了些,王進困難地咳嗽起來,痛苦地吐出血痰。

圍在周圍的軍官齊聲道:“請指揮使放心!弟兄們一定與韃子拼命到底,決不會當孬種!”

王進微微點頭,勉強睜著眼睛,抓住史進的手,嘆了口氣。“唉……可惜,我是不行了……不能再帶領你們,一起殺韃子。”

“師傅,您一定能好起來的!”

王進看著史進,臉上露出苦笑,輕聲道:“只是這河朔大槍,你只學了五成……”

史進急切的要說什麼,王進攔住他,搶著說,“這個指揮你來帶,河朔大槍也要你傳下去,去都中,找個叫林沖的教頭,讓他傳你。”

史進梗咽著點了點頭。

“好。”王進疲乏地合上眼,再也沒有睜開。

隆德府圍城的金兵已經撤走了,呼延庚順利的推進到隆德府。他讓大軍駐紮在城外,自行入城去見張確和王稟。

在去府衙的路上,呼延庚只見城中一片狼藉,沿路不少房子都被拆掉,想來是做了守城之用。在一處在房屋的廢墟上,小孩子們無憂無慮的嬉鬧著,一個小孩高舉著樹枝叫道:“吾乃王大將軍,韃虜,是來送死的麼?雷石滾木,給我砸。”分成兩撥的小孩便用土塊打起仗來。

呼延庚來到府衙前,離衙門口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粥棚,一個師爺,三個衙役正在施粥。取粥的百姓雖多,井然有序,想來官府施粥已經多日了。

呼延庚進了府衙,直入大堂。河東路安撫使張確,勝捷軍都總管王稟端坐堂上。呼延庚推金山倒玉柱下拜,見過了自己的老丈人和恩帥。

張確讓呼延庚坐下,細述近一個月來與金兵交戰的情形。聽呼延庚講完,王稟問道:“可有將戰果稟報訪察使?”訪察使指的是西河訪察使張灝,也是救援太原的陝西兵的主帥,理論上有調遣陝西全境兵力的權力。

呼延庚道:“已報知張訪察知道,請他速來隆德。”

王稟沉吟了一會,對張確道:“完顏銀術可這賊子撤回了太原,聽庶康說來,韃虜在發鳩山下損失甚重,被斬首就有兩千級。加上受傷的,韃虜只怕損失上萬。”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張確喜道:“粘罕這賊子東下都門,在河東,銀術可一支孤軍又受重挫,吾等不若趁機反攻太原。”

王稟道:“隆德府剛剛解圍,諸將士有功,安撫使不若明日到大營中勞軍,撫慰一番,再做定奪。”王稟的意思,就是讓張確先瞭解下呼延庚部下的情形。

張確道:“何必等到明日,來呀,傳令下去,在府庫中再尋些銅錢來,本府下午便要去勞軍。”

隆德府是李綱督戰之地,也是糧草軍需轉運之地。雖然糧草器械在圍城之時偶所損耗,但銅錢卻也不缺。

很快,張確從府庫中調出五制千錢,用作勞軍。張確和王稟到呼延庚的大營中轉了一圈,回城後面帶憂色。趁著呼延庚不在,張確偷偷的問王稟:“這樣的軍漢,如何比得上小種節度麾下,如何能擊退完顏銀術可。”

張確在營中所見,眾軍漢雖說不上士氣低靡,但對擊退完顏銀術可,都道僥倖,全無戰心。若是驅趕著這樣的軍漢到太原城下,強行填壕攻城,非譁變不可。

王稟勸道:“韃虜東下圍攻都門,當下急務是去勤王。太原的賊子,且讓他殘喘幾日。”王稟是軍中老將,對宋兵大致是什麼情形,心中有數,早已打定主意,不可強攻太原,而是將主力帶往都門勤王。

見張確已經接受了自己的想法,王稟便趁熱打鐵,解說自己的方略。與張確大致商定之後,王稟才把呼延庚喚來,說道:“帶吾等與張訪察合兵一處,本帥就帶著你們東援都門,勤王去。”

呼延庚道:“末將遵令。末將還有一事稟告安撫、節帥。”

“只管說來。”

“末將在垣曲渡口,安排了一個叫張橫的人收羅船隻。他本是江洋大盜招安的,最善管船,大軍乘船東下,當能趕在賊子粘罕前頭,到得都門。”

“也好,你去安排吧。”

張灝得到訊息,很快輕車簡從趕到隆德。王稟與張孝純是患難之交,張灝面見王稟時,執子侄之禮。王稟的安排無有不允。

於是河東的三位高官各領任務,王稟帶領三萬精兵東下勤王,張灝帶著衛隊返回陝西,整理西軍剩下的兵馬,準備再次東援。張確帶領大約一萬人人在隆德留守。

十一月三十日,王稟和呼延庚帶著六廂精兵,到達垣曲。宋兵的一眾家眷也在此會和。王稟命令全軍休整三天,再乘船東下。呼延庚終於見到了自己的妻子張嬋和丫鬟黛絹。

五日後,坐船之中,王稟對呼延庚道:“河北有新的訊息嗎?”

“節帥,吾得到的最後訊息,就是真定被圍。當時吾已經分兵,讓邱穆陵仲廉帶領五百馬軍,五百步軍到河北去增援。”

王稟回想了一會,才想起跟在呼延庚身邊的那個家臣是誰。隨後道:“也不知河北情形如何了。”

“再行船兩日,便到了孟津渡口,孟津的北岸是河陽,屬河北東路。南岸是孟津,屬京西北路。到孟津時上岸打探一番,還可分出一支輕兵,由陸路直達都門。”

與此同時,河北西路,河陽府,粘罕的大軍就駐紮在這裡。對岸,是由宋國同知樞密院李回與宣撫使折彥質帶領十二萬大軍共守大河。

粘罕的帥府設在孟州衙門。他端坐在知州的座位上,完顏希尹和完顏婁室分坐兩邊,完顏活女等一眾將領站在階下。在最下方,是降臣臣高世由(原澤州知州)和張堯佐(原知威勝軍).在大堂的門外,一個身高八尺的彪形大漢帶著一眾投降的衙役橫擋在門口,以防有無知的刁民驚擾了金國的大爺。

粘罕問道:“大河南岸的旗幟可查探清楚了?”

完顏活女回話:“對岸打的,是李回與折彥質的旗號。”

“折彥質?”完顏婁室嬉笑道,“他沒有什麼本事,我等取懷州,懷州知州霍安國殉城,這廝落荒而逃。大金兵攻進懷州,這廝的儀仗器械都還留在城裡。”

完顏活女聽得心喜:“且讓吾帶三千孩兒,渡河去取了折彥質的頭顱。”

完顏希尹道:“莫急,看對岸聯營密密麻麻,當有十萬兵,活女不可輕動。”

完顏婁室道:“宋兵雖多不足畏也。與之戰則勝負未可知,不若加虛聲,盡取軍中戰鼓擊之達旦,以觀其變。”

粘罕的長子銀硃孛堇大叫:“爹爹且讓孩兒過河查探一番。”

完顏活女和銀硃這般叫囂,底下一眾將領都蠢蠢欲動,要率本部搶先渡河。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